元朝皇帝 武宗海山

Jan04

  1307年即位,在位4年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孫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軍事實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死於1311年,時年31歲。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諱海山,順宗答刺麻八刺之長子也。母曰興聖皇太後,弘吉刺氏。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

成宗大德三年,以寧遠王闊闊出總兵北邊,怠於備禦,命帝即軍中代之。四年八月,與海都軍戰於闊別列之地,敗之。十二月,軍至按台山,乃蠻帶部落降。五年八月朔,與海都戰於迭怯裏古之地。海都軍潰,越二日,海都悉合其眾以來,大戰於合刺合塔之地。師失利,親出陣,力戰大敗之,盡獲其輜重,悉援諸王、附馬眾軍以出。明日複戰,軍少卻,海都乘之,帝揮軍力戰,突出敵陣後,全軍而還。海都不得誌去,旋亦死。

八年十月,封帝懷寧王,賜金印,置王傅官,食(即親王們的封地,稱食邑)瑞州六萬五千戶。十年七月,自脫忽思圈之地逾按台山,追叛王斡羅思,獲其妻李輜重;執叛王也孫禿阿等及駢馬伯顏。八月,至也裏的失之地,受諸降王禿滿、明裏鐵木兒、阿魯灰等降。海都之子察八兒逃於都瓦部,盡俘獲其家屬營帳。駐冬按台山。降王禿曲滅複叛,與戰敗之,北邊悉平。

十一年春,聞成宗崩,三月,自按台山至於和林。諸王勳戚畢會,皆曰今阿難答、明裏鐵木兒等熒惑中宮(迷惑後妃),潛有異議;諸王也隻裏昔嚐與叛王通,今亦預謀。既辭服伏誅,乃因闔辭勸進(眾人上書勸某人登基稱帝)。帝謝曰:“吾母、吾弟在大都,候宗親畢會,議之。”先是,成宗違豫日久,政出中宮,命仁宗與皇太後出居懷州。

至是,仁宗聞仆,以二月辛亥與太後俱至京師。安西王阿難答與諸王明裏鐵木兒已於正月庚午先至。左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馬車,前中書平章伯顏,中政院使怯烈、道興等潛謀推成宗皇後伯要真氏稱製,阿難答輔之。仁宗以右亟相哈刺哈孫之謀言於太後曰:“太祖、世祖創業艱難,今大行晏駕。德壽已薨,諸王皆疏屬,而懷寧王在朔方,此輩潛有異圖,變在朝夕,俟懷寧王至,恐亂生不測,不若先事

而發。”遂定計。誅阿忽台、怯列等,而遣使迎帝。

五月,至上都。乙醜,仁宗侍太後來會,左右部諸王畢至會議,乃廢皇後伯要真氏,出居東安州,賜死。執安西王阿難答、諸王明裏鐵木兒至上都,亦皆賜死。甲申,皇帝即位於上都,受諸王文武百官朝於大安閣,大赦天下。

六月癸巳朔,詔立母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受金寶。升武備寺為武備院,秩從二品。甲午,建行宮於旺兀察都之地,立宮闕為中都。丁酉,中書右丞相哈刺哈孫答刺罕,左丞相塔刺海言:“臣等與斡林、集賢、太常老臣集議:皇帝嗣登寶位,詔追尊皇考為皇帝,皇考大行皇帝同母兄也,大行皇帝付廟(靈位進入太廟)之禮尚未舉行,二帝神主(即牌位)依兄弟次序安廟為宜。今擬請諡皇考昭聖衍孝皇帝,廟號順宗;大行皇帝曰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太祖之室居中,睿宗西第一室,世祖西第二室,裕宗西第三室,順宗東第一室,成宗東第二室。先元妃弘吉刺氏失憐答裏宜諡曰貞慈靜懿皇後,安成宗廟室。”製曰“可”。又言:“前奉旨命臣等議諸王朝會賜與,臣等議;憲宗、世祖登寶位時賞賜有數,成宗即伍.承世祖府庫充富,比先例,賜金五十兩者增至二百五十兩。銀五十兩者增至百五十兩。”有旨:“其遵成宗所賜之數賜之。”戊戌,哈刺哈孫答刺罕言:“比者,諸王、駙馬會於和林,已蒙賜與者,今不宜再賜。”帝曰:“和林之會,國事方殷。已賜者。其再賜之。”已亥,禦史大夫脫脫、斡林學士承旨三寶奴言:“舊製,皇太子官屬,省、台參用。請以羅羅斯宣慰使斡羅思任之中書。”詔以為中書右丞。班朝諸司,聽皇太子各置一人。以拱衛直都指揮使馬謀沙角抵屢勝。遙授平章政事。壬寅,塔刺海加太保、錄軍國重事,太子太師。癸卯,置詹事院。甲辰,樞密院請以軍二幹五百人繕治上都鷹坊及諸官廨,有旨:“自今非奉旨,軍勿輒役。”以平章政事、行和林等處宣慰使都元帥憨刺合兒,通政使、武備卿鐵木兒不花,並知樞密院事。乙巳,以金二千七百五十兩、銀十二萬九千二百兩、鈔萬錠、幣帛二萬二千二百八十匹奉興聖宮,賜皇太子亦如之。中書省臣言:“中書宰臣十四員,禦史大夫四員,前製所無。”沼與翰林、集賢者老臣議擬以聞。丙午,太陰犯南鬥杓星。徽政使低頭等言:“別不花以私錢建寺,為國祝僖(祝福、祈禱)。其父為諸王斡忽所害,請賜以斡忽所得歲賜。”命以五年與之,為銀四千一百餘兩、絲三萬一千二百九十斤、織幣金百兩、絹七百一十匹。戊申,特授尚乘卿字蘭吳、床兀兒並平章政事,大同屯儲軍民總管府達魯花赤怯裏木丁中書右丞。辛亥,以中書平章政事脫虎脫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壬子,封皇妹祥哥刺吉為魯國大長公主,駙馬周阿不刺為魯王。鐵木兒不花、憨刺合兒等言:“舊製。樞密院銓調軍官,公議以聞。比者,近侍自擇名分,從內降旨,恐壞世祖定製,且誤國事。在成宗時嚐有旨,輒奏樞密事者,許本院再陳。臣等以為自今用人,宜一遵世祖成憲。”帝曰:“其遵前製,餘人勿輒有請。”又言:“軍官與民官不同。父子兄弟許其相襲,此世祖定製。比者,近侍有輒以萬戶、千戶之職請於上者,內降聖旨,臣等未敢奉行。”帝曰:“其依例行之。”甲寅,敕內郡、江南、高麗、四川、雲南諸寺僧誦《藏經》,為三宮祈福。乙卯。遣也可紮魯忽赤馬刺赴北軍,以印給之。丙辰,禦史大夫塔思不花言:“殿中司所職:中書而下奏事者,必使隨之以入;不在奏事之列者,聽其引退;班朝百官朝會失儀者,得抖劾;病故者,必以告。請如舊製。”又言:“舊製,內外風憲官有所彈劾,諸人勿預。而近有受賕為監察禦史所劾者,獄具,夤緣奏請,托言事入覲,以避其罪。臣等以為今後有罪者,勿聽至京,待其對辨事竟,果有所言,方許奏陳。”皆從之。塔思不花又言:“皇太子有旨:有司髒罪,不須刑部定議,受敕者從廉訪司處決,省、台遣人檢核廉訪司文案,則私意沮格。非便。” 平章阿沙不花因言:“此省、台同議之事,台臣不宜獨奏。”帝曰:“此禦史台事。阿沙不花勿妄言。台臣言是也,如所奏行之。”塔思不花、脫脫並遙授左丞相戊午,進封高麗王王眨為沈陽王,加太子太傅、駙馬都尉。置皇太子家令司、府正司、延慶司、典寶署、典膳署。己未,封寧遠王闊闊出為寧王,賜金印。庚申,遙授左丞相、行禦史大夫塔思不花右丞相。辛酉,汗梁、南陽、歸德、江西、湖廣水。保定屬縣蝗。四年春正月癸酉朔,帝不豫,免朝賀,大赦天下。庚辰。帝崩於玉德殿,在位五年,壽三十一。壬午,靈駕發引,葬起輦穀,從諸帝陵。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也先鐵木兒等上尊諡曰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國語曰曲律皇帝。是日,請諡南郊。閏七月丙年,安於太廟。武宗當富有之大業,慨然欲創治改法而有為,故其封爵太盛,而遙授之官眾,錫賚(賞賜)太隆,而泛賞之恩溥。至元、大德之政,於是稍有變更雲。《元史·武宗本紀》


作者: 來源: 這篇關於元朝皇帝 武宗海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傳記
相關的標簽:元朝 皇帝 武宗 海山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