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飛宇 介紹簡介|畢飛宇 簡曆|畢飛宇 作品,圖片

Jan04
 
  畢飛宇,男,1964年1月年生於江蘇興化大營鄉陸王村,1983年考入並在1987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從教五年。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著有中短篇小說近百篇。代表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是誰在深夜說話》、《哺乳期的女人》、《男人還剩下什麽》、《蛐蛐 蛐蛐》、《懷念妹妹小青》、《地球上的王家莊》、《彩虹》、《相愛的日子》;中篇小說《上海往事》、《雨天的棉花糖》、《青衣》、《玉米》;長篇小說《平原》、《推拿》;並出版短篇小說集《慌亂的指頭》、《祖宗》、《操場》等,被譽為:“寫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現供職於南京《雨花》雜誌社。
  近年來畢飛宇得獎眾多,其中有: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哺乳期的女人》)。 馮牧文學獎(獎勵作家)三屆小說月報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兩屆小說選刊獎(《青衣》《玉米》)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獎勵作家《青衣》《玉米》)。《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作品曾被改編成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電視連續劇《青衣》。
  2004年江蘇文藝出版社推出了四卷本《畢飛宇文集》,這套文集按照時間順序編排為:《這一半》《冒失的腳印》《輪子是圓的》《黑衣裳》。
  2005年是原創長篇小說的豐收年。在一眾一線作家各自推出長篇新作之後,以中短篇小說知名的畢飛宇在時隔8年之後,推出了自己的首部長篇《平原》。這本小說自然也被看成畢飛宇的轉型之作。和此前的中短篇小說一樣,《平原》關注的仍然是農村題材,描寫的也仍然是上個世紀70年代,而從思想傾向上看,《平原》同樣依然保持著對現實的強烈介入感,小說中“帶菌者”的象征提法更是直接指向現實。從這個意義看,所謂轉型,隻是就小說的規模而言,《平原》在畢飛宇的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延續性要大於標誌性。
  繼零六、零七年的短篇《彩虹》,《相愛的日子》和《家事》之後,畢飛宇又在2008年第九期的《人民文學》上發表了其個人寫作生涯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推拿》。在這部作品中畢飛宇關照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師內心深處的黑暗與光明。畢飛宇在年輕時曾任教於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從那時候起,他就和殘疾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涉及殘疾人,似乎總也離不開同情與關愛。畢飛宇卻認為,小說家不可以做同情與關愛的注射器,他堅稱,人的立場是他唯一願意堅守的立場,而不可能是殘疾人立場。在畢飛宇寫作過程中,時常想回避一些問題,他“下不去”手,但是,為了人物的飽和度與真實性,他勇敢地放棄了一些“婆婆媽媽”的念頭。他說,這一切都來自於尊重。
  《人民文學》主編李敬澤評論到,畢飛宇的《推拿》恰恰以很小的切口入手,對盲人獨特的生活有透徹、全麵的把握。這部小說表現了尊嚴、愛、責任、欲望等人生的基本問題,所有人看了都會有所觸動。
  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著有長篇小說《上海往事》、《那個夏季,那個秋天》、《玉米》、《青衣》等多部中篇小說,以及《畢飛宇文集》(四卷)。作品曾被譯成法文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曾兩度獲得魯迅文學獎(全國中短篇小說最高獎項),多次獲得《人民文學》小說創作獎、《小說選刊》獎、《小說月報》百花獎、馮牧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獎、莊重文文學獎等。
  2009年畢飛宇自願放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小說家獎”。

這篇關於畢飛宇 介紹簡介|畢飛宇 簡曆|畢飛宇 作品,圖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傳記
相關的標簽:畢飛 介紹 簡介 簡曆 作品 圖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