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蟄存 介紹簡介|施蟄存 簡曆|施蟄存 作品,圖片

Jan04
    
施蟄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學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原名施青萍,筆名青萍、安華、薛蕙、李萬鶴、陳蔚、舍之、北山等。1929年施蟄存在中國第一次運用心理分析創作小說《鳩摩羅什》、《將軍的頭》而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代他主編的《現代》雜誌,引進現代主義思潮,推崇現代意識的文學創作,在當時影響廣泛。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曾先後執教於雲南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和光華大學。1952年以後他任教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施蟄存因早年與魯迅有過論戰,因而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別文學創作和翻譯工作,轉而從事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由於現代主義思潮的重新湧入中國,他的文學創作才又重新開始受到重視。
  施蟄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1937年以前,除進行編輯工作外,主要創作短篇小說、詩歌及翻譯外國文學;抗日戰爭期間進行散文創作;1950年—1958年期間,翻譯了200萬字的外國文學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施先生的小說注重心理分析,著重描寫人物的意識流動,成為中國“新感覺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施蟄存是一位很有個性的知識分子。他1930年代與魯迅論戰,20世紀50年代拒絕在教學中援引馬列文論,晚年對社會也很關注,從不掩飾自己的想法。
  鑒於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上的貢獻,施蟄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1993年)和“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敬慰獎”。1905年12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水亭址。
  1913年隨家遷居江蘇鬆江(現屬上海市)。
  1922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學。
  1923年入上海大學,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江幹集》自費刊印,撰《蘋華室詩見》首次以施蟄存署名。
  1926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特別班,與同學戴望舒、劉呐鷗等創辦《瓔珞》旬刊。
  1927年回鬆江任中學教員。
  1928年後任上海第一線書店和水沫書店編輯,與戴望舒等合編《文學工場》、《無軌列車》,發表《妮儂》、《雨》等小說、新詩。
  1930年與戴望舒等編《新文藝》月刊,刊載《鳩摩羅什》、《鳳陽女》、《阿秀》、《花》等小說,心理小說《將軍的頭》。
  1932年主編大型文學月刊《現代》,發表《創刊宣言》、小說《殘秋的下弦月》、散發《無相庵隨筆》等。短篇小說集《李師師》出版。
  1935年應聘上海雜誌公司,與阿英合編《中國文學珍本叢書》。主編《文飯小品》六期,編纂《晚明二十家小品》,譯德國小說家格萊賽《一九O二級》,譯美國裏德《今日之藝術》出版。
  1939年任教雲南大學,編撰《中國文學史》、《散文源流》等教材。
  1943年任教廈門大學,開設《史記》專題課,編撰《史記旁劄》等教材。
  1952年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任教授,參加中國作家協會。
  1954年《軛下》新版於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1年編撰《後漢書征碑錄》、《蠻書征碑錄》。
  1963年編撰《雲間詞人姓氏錄》、《三國誌征碑錄》、《隋書征碑錄》、《魏書征碑錄》、《北山樓碑跋》。
  1964年編撰《雲間碑錄》等,續撰《北山樓碑跋》,輯錄《金石遺聞》、《宋金元詞十遺》。
  1974年撰作《浮生雜詠》,續撰《北山樓詞話》。
  1978年撰著《唐詩百話》,續撰《北山樓詞話》。
  1980年主編《百花洲文庫》,譯法國象征派詩人龐維爾、達爾尚、馬拉爾美、孟代思、韓波散文詩編為《法國散文詩十篇》。
  200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施蟄存文集文學創作篇》第二、三卷,《北山散文集》,以及《唐詩百話》、《北山談藝錄續編》。
這篇關於施蟄存 介紹簡介|施蟄存 簡曆|施蟄存 作品,圖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傳記
相關的標簽:施蟄存 介紹 簡介 簡曆 作品 圖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