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瀅 介紹簡介|陳西瀅 簡曆|陳西瀅 作品,圖片

Jan04
 
  陳西瀅,江蘇無錫人,原名陳源,字通伯,筆名西瀅,1912年去英國讀中學,後入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1922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北京大學外文係教授。1924年在胡適支持下,與徐誌摩等人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任文藝部主編,在該刊開辟《閑話》專欄,發表許多雜文,另外還翻譯了屠格涅夫等人的小說。1927年與女作家淩叔華結婚,1929年到武漢大學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3年到倫敦中英文化協會工作,1946年出任國民黨政府駐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任常駐代表。1966年退休僑居倫敦,1970年因病去世。《西瀅閑話》(雜文集)1928,新月
  《西瀅後話》(雜文集)1931,商務他的眼睛總是清澈明亮,那裏麵好像各種優點都有---洞察、理解、敏捷、機智,惟獨缺乏善意。
  他其實是個外冷內熱的人,對家人骨肉的情感是很深摯的,雖自少留學西洋,腦子裏中國倫常的觀念卻保留得相當深厚。他孝於父母,也篤於友人,對待朋友是不負責則已,既負責則負責到底,任何艱難在所不顧。
  這是同時代人對他的兩段迥異的評價。似乎很難說這是一個好人還是壞人,不過,這樣的人物多多少少應該有些意思吧。
  然而此人一直以來卻被定性為一個麵目可憎、很沒意思的壞人。他大大有名,這名氣卻讓許多人不屑一顧。
  在魯迅的筆戰史上,他要算是第一個論敵。
  大凡知道陳西瀅這個名字,多是因為他被魯迅罵過。照中國人慣常的理解,和好人打架的肯定是壞人,於是,各種讀物乃至中學教科書裏都把他視為壞人。這便是陳西瀅名氣的由來。
  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傅光明對此頗為惋惜。他說:壞人的文章也就不值一讀了,這實在令人惋惜,倒不是為陳西瀅,而是為那些因此不讀他文章的人。
  有人認為,得益於深悟英國散文之妙諦,陳西瀅這輩子文字生涯裏惟一的一本《西瀅閑話》就足以使他躋身中國現代散文十八家之列。他的朋友梁實秋說,西瀅筆下如行雲流水,有意態從容的趣味;才女蘇雪林則讚為文筆晶瑩透剔,更無半點塵滓繞其筆端。
  在傅光明看來,陳西瀅的行文非常獨特,一件普通人眼中習以為常的事,經他七扭八拐地一說,就顯得荒誕和不公平了;一個人人痛恨、力爭鏟除而多年未果的社會現象,由他輕筆點撥幾句便將其深藏不露的根挖了出來。
  總之,他的書實在是非常好看!
  不過也有另一種聲音。學者閻晶明認為,在《西瀅閑話》裏,有不少觀點互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從文章的角度講,陳西瀅的作文之道,還沒有完全進入火候,所以他的閑話惹得他自己一身尷尬。
  更實質性的問題是,多年的留學經曆使陳西瀅看慣了英國文化的理智和有序,對中國的一切都帶著幾分偏見而看不入眼。他對中國人的劣根性十分不滿,卻又同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有質的區別,他的態度裏少有熱愛。他字裏行間那種理智的態度和傲慢的神情,缺少了和時代相呼應的熱度,讓人很難接受。
  所以,陳西瀅與魯迅的論戰,無論從結局上還是道義上,他都是一個失敗者,失敗得讓人難以同情,而失敗的結果,是他至今仍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史上的一名反派角色。
  閻晶明評價,陳西瀅的過於理智,使他在人們的印象中滑向了反動,也就是魯迅所諷刺的正人君子和紳士。
  但陳西瀅也自有他的性情。
  他骨子裏有所謂愛倫尼(Irony,嘲謔、諷刺等義)的氣質,但人們納悶,此公以愛說俏皮話而出名,口才其實不怎麼樣,雖不至和司馬相如一般口吃,但說話時總是期期艾艾,好半天才能蹦出一句來。
  母親逝去,他方寸全亂,哭得像個小孩,旁人簡直沒法勸慰。蘇雪林感慨:想不到一個平日感情深蘊,又慣以冷言冷語譏諷人的陳源教授,此時竟會顯露他嬰兒般的純真。
這篇關於陳西瀅 介紹簡介|陳西瀅 簡曆|陳西瀅 作品,圖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傳記
相關的標簽:陳西瀅 介紹 簡介 簡曆 作品 圖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