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藩 介紹簡介|蔡東藩 簡曆|蔡東藩 作品,圖片

Jan04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蕭山臨浦鎮人。自幼聰穎好學,兒時閱讀《資治通鑒》等史書,時人稱為“神童”。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中省優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月餘托病回鄉。辛亥後,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小學論說文範》、《中等新論說文範》、《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曆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1部、45冊、1040回、600餘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和重要曆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注,自寫評述。在撰編《民國通俗演義》中,對清廷之腐敗,予以抨擊,其間曾收到恐嚇信及子彈,迫其修改,蔡不變初衷。
  蔡東藩興趣廣泛,學識淵博。除曆史演義外,尚著有《留青別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錄》、《楹聯大全》及詩集《風月吟稿》、《寫憂草》等。在居鄉期間,曾隨嶽父習醫,寫成《內科臨症歌訣》4卷,並任臨浦小學國語教師,後又設私塾授學。對語文教學提倡“學以致用”,力主革新。蔡東藩晚年生活艱辛,以行醫、賣文為生。1945,年3月病死於所前。
  --------------------------------------------------------------------------------------------------------------------------------------------------------------------------------------------------------------------------------------------------------------------------------------------------------------------
  祖父蔡東藩是一位卓越的曆史學家和演義作家。他在國事維艱、風雲變幻的曆史大變動時代,懷著救國救民的抱負,撰寫了700萬字左右的曆史演義,其朝代之多,人物之眾,篇幅之長,確實是空前的。
  1877年(清光緒三年,歲次丁醜)農曆六月十三日,祖父生於浙江省山陰縣臨浦牛場頭 (今屬蕭山縣)一個店員的家庭裏。幼名椿壽,稍長取名郕,號東藩,有時寫成東帆或東×。
  祖父幼年時,家境窮困,曾祖父蔡文傑,是臨浦一家絲行的店員,工資微薄,備受老板的剝削與壓迫,極力想擺脫這種境遇,因此,就把三個女兒嫁給農村裏的自耕農,叫三個兒子用功讀書,以求改變窮困的處境。
  祖父6歲左右,就跟隨哥哥讀書。不久大哥去世,就靠二哥對他教學。二哥比他大四五歲,天資聰穎,學習認真,十多歲時,已博覽群書,能詩善文。當時親友都目為“神童”,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祖父的二哥身上。可是事情恰恰出於意料,祖父的二哥患了足疾,逐漸不會行走,醫治無效,夭折了。
  曾祖父母因長次兩子相繼去世,就把希望全寄托在祖父身上。可是家境貧困,無力給他求學,沒奈何隻好到富家為公子當“伴讀”。這樣,可以有機會聽老師講課,又不需學費,且還有夥食供應。但祖父從小秉性剛直,不喜逢迎,“伴讀”生活寄人籬下,心情總不舒暢。他的二姐夫田沛鋆家境較好,一心要參加科舉考試。為了互相切磋,就請祖父到他家去共同學習。
  祖父14歲時.和二姐夫一道去考秀才。田沛鋆比祖父大20歲左右,身體魁梧,而祖父身材瘦小。考秀才需經過縣考和府考,進考場人很擁擠,田沛鋆力大,雙手挽著兩隻考籃,在前開路,腰中係著一根布帶,叫祖父拉住褲帶,跟在後麵,別人看起來好像父子同進考場那樣。經過縣考、府考後,祖父和田沛鋆都考中,而祖父的名次遠遠在二姐夫前麵。這次臨浦考中秀才的有好幾個,數我祖父的年齡最小。從此,他的名字就在附近傳開了。
這篇關於蔡東藩 介紹簡介|蔡東藩 簡曆|蔡東藩 作品,圖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傳記
相關的標簽:蔡東 介紹 簡介 簡曆 作品 圖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