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考城隍賞析

Jan05

  主題

它是一篇宣揚仁孝之德的寓言故事。

細節賞析

文章記敘了宋燾考取城隍一職的事情。宋燾臥病在床,被官差叫去參加考試。接下來作者用虛幻之筆,重點寫了陰間眾神麵試宋燾的場麵。考試場麵怪誕而莊嚴:宮殿雄偉華麗,考官有十幾位官員,考生隻有宋燾及長山張秀才。考試題目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八個字。宋燾很有才學,對社會問題有獨道見解。他對考題精辟地解釋為:“有心做善事,雖善不獎賞;無心作壞事,雖惡不懲罰。”,受到了諸神的傳讚不已。宋燾認為,對善惡要從人的動機上判定,而不以效果作為判定的惟一標準。從實際出發,對善惡的後果作具體分析,然後賞罰分明,論功行賞。這是做官的基本條件。這兩句,既表明了宋燾具備了當官的必要條件,有賞罰分明的才幹,又包含有對封建社會善惡不分,黑白不明的抨擊,同時也暗含著宋燾因久試不第而鬱結在胸中的積怨。

接下來作者把人物打出正常軌道,突出寫宋燾的孝行。當眾神十分賞識宋燾的才能,決定委派他任河南城隍時,作為一個老廩生,在困頓寒窗的痛苦折磨中突然考中了,對於一般人來說,此時此地應非常高興才是。而作者偏偏用把人物打出正常軌道的手法,寫宋燾不但沒有高興,而是頓首哭泣,乞求眾神,“我母親七十歲了,無人奉養,請允許我伺候她到壽終,我再唯命是聽,任你們錄用派遣。”於是感動了眾神,盛讚宋燾有仁孝之心,破例準假九年,讓張秀才代理城隍之職。這個場景的描寫,細致、詳實、感人,有力地了說明宋燾是個品行端正,為人高潔的秀才。後麵宋燾寫給張秀才的贈詩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兩句,這兩句對仗工整。這一工對句揭示了宋燾是個才學之士,具有豁達、豪放的個性,淡泊名利,胸襟坦蕩,追求自由,沒有其他迂腐文人的窮酸相。因此我們可以說,作者筆下的宋燾是個德才兼備的讀書人。在為官與盡孝之間,他能以盡孝為先。這對那些官迷心竅,不要仁孝的人,無疑是個有力地批判。他有德有才,卻一直隻是個老廩生。這對於埋沒人才的黑暗社會,無疑是具有諷刺性與批判性。

寫作手法及故事構法的運用

這篇小說的情節成功的運用了“出於幻域,頓入人間(魯迅語)”的故事結構法。作者讓人物以病臥進入夢境,然後展開神奇的故事情節,由實入虛,由虛返實,再由實歸虛。這樣就在虛幻的故事上塗抹上了一層真實性與現實性的色彩,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 來源: 這篇關於聊齋誌異考城隍賞析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人文常識
相關的標簽:聊齋誌異 城隍 賞析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