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滅亡的真相

Jan05

這是一篇有關於南宋滅亡的真相的文章,希望它能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趙氏王朝的繼續,始於高宗趙構,終於衛王趙 ,共9帝。南宋偏安一隅,國運不昌,帝王懦弱。從趙構開始,皇帝大都沒有太大作為,奸臣當道,堪稱中國曆史上最軟弱的王朝之一。它著力經營長江以南廣大地區,使我國南方社會經濟持續向前發展,呈現出高度繁榮。但在軍事上卻一直讓步於北方強敵,最終為蒙元所滅。

  苟且偷安(1)

  “靖康之變”後,留守在相州(今河南安陽)的康王趙構逃到了南京(今河南商丘),1127年5月,趙構在南京即位,改元建炎,他就是宋高宗。高宗王朝後來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偏安南方,與定都開封的北宋相區別,故史稱為南宋。高宗即位後,迫於輿論的壓力,不得不把“主戰派”大臣李綱召回朝廷,擔任宰相。然而,這隻是高宗收買人心的措施,他很擔心抗金戰爭勝利後,宋欽宗會回來和他爭奪皇位,並不太想與金朝兵戎相見,於是又任命了一大批“主降派”的官僚居於要職。因此,從南宋建立初期,抗金鬥爭中主戰派與主降派之間的激烈鬥爭就開始了。

  李綱擔任宰相後,提出了許多抗金的主張,還極力在宋高宗麵前推薦大臣宗澤。宗澤是一位堅決抗金的將領。金兵第二次攻打東京開封的時候,就是宗澤領兵抗擊金兵,一連打了13次勝仗。宋高宗對宗澤的勇敢早有耳聞,這次聽了李綱的推薦,就派宗澤去開封府做知府。這時候,金兵雖然已經從開封撤出,但開封城經過兩次大戰,人心惶惶,秩序混亂。宗澤在軍民中很有威望。他一到開封,就整頓城中治安,嚴懲搶劫的罪犯,開封的秩序漸漸安定下來。同時他還積極聯絡各地民眾組織起來的義軍。河北義軍聽到宗澤的威名,都自願接受他的指揮。這樣一來,開封城中人心安定,存糧充足,物價穩定,重新恢複了大戰前的局麵。但是,就在宗澤準備北上恢複中原時,宋高宗和投降派卻嫌南京不安全,想把都城遷移到更南的地方。李綱因反對南逃,被撤了職。

  不久,金兵分路大舉進攻。金太宗派大將兀術(宗弼,阿骨打之子)向開封進攻,宗澤率部成功地擊退了兀術的進攻。金軍對宗澤又害怕又欽佩,長時期沒敢再揮師南下。宗澤認為高宗應該回開封領導軍民收複中原,於是上了二十幾道奏章,都石沉大海,毫無音信。這時的宗澤已經是70歲的老人,一氣之下臥病不起,臨終前還呼喊“過河!過河!過河!”宗澤去世後不久,團聚在開封附近的各地義軍既受到南宋政府的猜忌,又遭到金兵的鎮壓,抗戰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地區又全部落入金人手中。

  建炎三年(1129年)初,金兵分路渡河南下,宋高宗等人從揚州倉皇逃往杭州。10月,金將兀術領兵10萬分兩路渡河,長驅直入。宋高宗又從臨安逃往紹興、明州,當金兵追蹤而來時,高宗又從明州乘海船逃往溫州。金兵下海追趕三百裏,遇大風雨被南宋水師打敗,才引兵撤退。這次戰事使大江南北許多繁華城市和附近農村遭到嚴重破壞,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與此同時,江南江北許多地區的人民積極抗擊金兵,金兵進攻揚州時,張榮領導的梁山泊水軍從清河南下在江蘇淮安堅持抗金,隊伍發展到一萬多人。南宋官軍中也不乏堅決抵抗的金軍將領,他們英勇善戰,不屈不撓。建炎四年(1130年)3月,金將兀術率15萬金兵到達鎮江黃天蕩附近時,抗金名將韓世忠率軍攔擊。當時韓世忠手下隻有宋軍8000人,雙方兵力懸殊。激戰時,韓夫人梁紅玉親自擊鼓助威,雙方相持48天,金軍終於撤兵。兀術擺脫了韓世忠的阻擊後,帶兵轉道建康才撤回北方。在返回途中,又遇到了抗金名將嶽飛軍隊的頑強阻擊,被殺得潰不成軍,狼狽撤回。

  這一時期抗金的主力是嶽飛及其嶽家軍。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從小刻苦讀書,尤其愛讀兵法,他還力大過人,十幾歲的時候就能拉開 300斤的大弓,後來又學得一手百發百中的好箭法。傳說嶽飛離家抗金前夕,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嶽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先前,都城開封被金軍圍困時,嶽飛曾隨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南宋建立後,嶽飛上書高宗,要求收複失地,被革職。嶽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後複歸東京留守宗澤,宗澤死後,嶽飛繼續留守開封。

  高宗被迫流亡海上以後,嶽飛孤軍堅持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今安徽廣德)攻擊金軍,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這次趁兀術北撤的時候,他跟韓世忠配合,沉重打擊了金軍的氣勢。次年,嶽飛又與韓世忠配合,在建康城南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術,收複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嶽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同年,嶽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餘,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嶽家軍”。

  紹興三年(1133年),嶽飛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遊寇”。次年4月,嶽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複襄陽、信陽等六郡。紹興四年(1134 年),32歲的嶽飛升任清遠軍節度使。次年,嶽飛率軍鎮壓了洞庭湖地區的楊麽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嶽家軍”實力大增。由於“嶽家軍”英勇善戰,很快成為一支抗金的主力部隊,成為和劉光世、韓世忠、張俊齊名的抗戰派將領。

  紹興六年(1136年),嶽飛再次出師北伐,一路攻城奪地,由於是孤軍深入,不得不撤兵。此次北伐,嶽飛壯誌盈懷,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七年(1137年),嶽飛再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動用全國之力,興師北伐,收複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九年(1139年),金國政變,金兀術掌握大權,次年,金兀術兵分四路南下進攻南宋。嶽飛率領嶽家軍深入河南地區,先後收複潁昌(今河南許昌)、鄭州、洛陽等地。嶽飛把主力駐紮在潁昌,自己親自率領騎兵駐守在郾城(今河南郾城)。兀術聽到嶽飛出兵,鼓足勇氣率15000餘騎精兵,來到郾城北麵。金軍以身披重鎧甲,頭戴鐵兜的精銳“鐵塔兵”列在正麵,以號稱“拐子馬”的騎兵布列兩側。嶽飛麵對強敵毫不畏懼,派兒子嶽雲為先鋒,命令嶽雲隻許勝,不許敗。嶽飛看準金軍的弱點,命將士預備好長砍刀、大斧,等金軍衝來,彎腰下砍馬腿,上砍敵兵。激戰持續到天黑,殺得金兵屍橫遍野。兀術不禁哀歎:“自起兵以來,全仗拐子馬取勝,不料今日遭此重創。”此後兀術連戰連敗,嶽飛率兵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東京附近的朱仙鎮。金軍深感嶽家軍的厲害,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感歎。

  嶽飛等主戰派遂加緊了打擊金軍、收複中原失地的進程。他在朱仙鎮招兵買馬,聯絡河北義軍,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複失地,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耳!”然而“已把杭州做汴州”的高宗和奸相秦檜卻不願意收複中原失地,他們一心求和,連發12道金字牌,命令嶽飛退兵。嶽飛抑製不住內心的悲憤,仰天長歎:“十年之功,毀於一旦!”他壯誌難酬,隻好揮淚班師。

  嶽飛回到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紹興十一年(1141年)8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先殺嶽飛,方可議和”。秦檜乃誣嶽飛謀反,將其下獄。當年12月,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嶽飛僅39歲。其子嶽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

  宋金雙方達成了“和約”:第一、宋向金稱臣,“世世子孫,謹守臣節”;第二、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二州及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第三、宋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 “紹興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係,結束了長達十餘年的戰爭狀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麵。

  帝王無能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禪位,36歲的孝宗趙 即位。孝宗頗欲有番作為,他給嶽飛平反,又將秦檜時期製造的冤假錯案全部予以昭雪。先後起用了張浚、虞允文等主戰派大臣,力圖恢複中原。然而,麵對高宗的處處牽製、主和派的極力阻撓,孝宗深感力不從心,中興大業最終不得不付之東流。其後的帝王們大多滿足於安逸的生活,滿足於偏安江南的既成事實,北複中原的大計漸漸歸於沉寂。

  孝宗之後,其子光宗趙 繼立,光宗似乎智力上有些障礙,加上皇後李氏生性妒悍,光宗整日抑鬱不樂,他在位十五年,毫無建樹。

  光宗之後,寧宗趙擴亦是一位毫無作為的皇帝。他即位時竟發生了戲劇性一幕,當太皇太後吳氏命趙擴穿戴黃袍登基時,趙擴居然嚇得極力掙脫,口中還大聲地喊道:“兒臣做不得,做不得!”太皇太後隻好強行與他披上黃袍,登上皇位。寧宗即位後,毫無主見,任人擺布。寧宗朝,外戚韓 胄把持朝政,此人結黨營私,打擊異己,曆史上稱為“慶元黨禁”。

  慶元黨禁很不得人心,韓 胄為了挽回人心,決定北伐金國,建立不世之功業。於是他起用辛棄疾、葉適等主戰派,從開禧二年(1206年)開始北伐。戰爭初期,宋軍收複了一些地方,但是在金軍的反攻下,很快趨於失敗。投降派史彌遠勾結楊皇後,乘機反撲,打擊主戰派。他們槌殺韓 胄,割下他的腦袋獻給金朝,乞求和議,宋金達成“嘉定和議”。史彌遠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把持宋寧宗趙擴一朝達17年之久。史彌遠對金采取屈服妥協的政策,對南宋人民則瘋狂掠奪。他的擅權極大地損害了南宋統治的根基,南宋政治從此更加敗壞。

  孝宗至寧宗三朝共統治南宋60多年,北伐大業一誤再誤,在此期間,金國統治也日益腐朽,然而興起於蒙古高原的蒙古汗國氣勢正旺。蒙古鐵騎不僅滅了西遼,圍攻西夏,而且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完成了對中亞的征伐。

  嘉定十七年(1224年),寧宗病死,史彌遠立趙昀為皇帝,這就是宋理宗。寧宗時,在選立太子問題上,史彌遠為保持自己擅權的地位,玩弄手段廢掉皇弟沂王之子貴和,從越州找到了另一宗室子趙與莒,賜名貴誠,立為沂王,全力扶植。寧宗死後,他馬上矯詔擁立貴誠,改名昀,繼續擅權理宗一朝。

  史彌遠兩朝擅權長達26年之久,權傾朝野,把國家一步步拖向絕境。他以宣繒、薛極為肺腑,王愈為耳目,盛章、李知孝為鷹犬,馮 為爪牙,專擅朝政,權傾內外。薛極與胡榘、聶子述、趙汝述,依附史彌遠,人謂之為“四木”;李知孝與梁成大、莫澤,為史彌遠排斥異己,不遺餘力,人謂之為 “三凶”。廷臣真德秀、魏了翁、洪谘夔、胡夢昱等官員因為反對他的專權,皆遭竄逐。史彌遠等人,對金一貫采取屈服妥協的政策,對南宋人民則瘋狂掠奪。他招權納賄,貪汙公行。還大量印造新紙幣,不再以金、銀、銅錢兌換,而隻以新幣兌換舊幣,並且把舊幣折價一半。致使紙幣充斥,幣值跌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史彌遠一直得到宋寧宗、理宗的信任,封官加爵不已,甚至到紹定六年(1233年)病死,還被追封為衛王,諡忠獻。

  理宗當政,“淵默十年無為”。理宗親政後,大力倡導理學,企圖借理學力量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一時間理學思想彌漫朝野。官員一麵誇誇其談,空講仁義道德,一麵欺世盜名,魚肉百姓。此外,理宗沉溺美色,怠於政事。也正是理宗OK之好,導致另一位奸相權臣爬上權力的巔峰,實際上為南宋的命運提前劃上了句號。這一權臣就是賈似道。

 

這篇關於南宋滅亡的真相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人文常識
相關的標簽:南宋 滅亡 真相 南宋 滅亡 真相 文章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