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戴香包的習俗

Jan05

這是一篇有關於端午節戴香包的習俗的文章,希望它能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

  端午節的香包一說是避邪,一說是為討吉利。傳說屈原投江時正值夏天,蚊蟲四飛,民眾唯恐屈原遺體遭叮咬,紛紛用艾草點燃,以煙熏蟲,後有人建義,何不以布包檀香。後來,人們用針線縫好香包後,再串以布繩,緊掛頸間,人人一串,蚊蟲汙物不敢近,相傳下來,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國傳統習俗。 早期的香包作法簡單,造型單調,小小一方布能包住檀香末即可。那是的香包大多都是長輩自己做的,在香包裏邊有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後來為了美化,開始講究布料及造型,由最具涵意的粽子形狀發展成各式動物造型。
 


作者: 來源: 這篇關於端午節戴香包的習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人文常識
相關的標簽:端午節 戴香包 習俗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