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

Jan05

二十四孝故事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有關於二十四孝故事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一、孝感動天

原文: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於曆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詩讚: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譯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是瞽瞍老漢的兒子(瞽瞍,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親脾氣古怪,繼母性情變化無常,同父異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們多次設詭計陷害舜,但舜毫無嫉恨,總是以德報怨)。舜每天去曆山耕田種地,幹活時有大象跑來替他拉犁,小鳥飛來如他播種,是他的孝行感動了上天才會有這樣的景象啊。堯帝聽說舜的事跡後,讓自己的九個兒子拜舜為師(在舜手下做事、學習),把自己的二個心愛的女兒同時嫁給舜為妻子,最後把天下禪讓給了舜。

二、戲采娛親

原文: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爛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嚐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詩讚:戲舞學嬌癡,春風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闈。

譯文:周朝時有個老人叫萊子,非常孝順。他伺候二老雙親,總是極盡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他的年齡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當時是極其少見的),從來不在父母麵前說老子。他經常身穿色彩鮮豔的嬰兒裝,象嬰兒一樣在雙親身邊戲昵。有一次曾經在為老人端洗腳水時,故意假裝跌倒,趴在地上,學小嬰兒的哇哇哭聲,逗老人開心。

三、鹿乳奉親

原文: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詩讚: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譯文:周朝時有個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順。他的父母年紀大了,倆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剡子於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進到深山密林裏,混到鹿群當中,擠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養雙親。一次,獵人發現了他,以為是隻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準準備射他,嚇的他趕緊大喊說自己是為得到鹿乳而裝扮成鹿的人,才逃過了一場大難。

四、為親負米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裏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歎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詩讚:負米供旨甘,寧辭百裏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勞。

譯文: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他是孔子的學生,他年輕時家裏很窮)經常吃嫩藜葉和野藿葉等野菜做的飯,他把自己的俸米從百裏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給雙親吃。後來,雙親死了,子路當了大官,他到南方的楚地遊學時,護衛車隊達到一百輛,家裏積攢的糧食上萬鍾(鍾,一種容器,鐵鑄,容積約30斤),坐的時候座位上鋪著幾層厚厚的坐墊,吃飯時麵前擺著各種食器和餐具。麵對此景,子路放下筷子歎息:“雖然如此,我寧願還吃嫩藜葉和野藿葉等野菜做的飯,繼續為雙親從百裏外背米回家供養,可惜再也得不到這樣的機會了。”

五、齧指心痛

原文: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嚐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齧其指。參忽心痛,負薪以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齧指以悟汝爾。”
詩讚:母指才方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譯文:春秋時期魯國的曾參,字子輿(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侍奉母親極其孝敬。(家貧,經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參又進山砍柴去了,突然家裏來了客人,他母親不知所措,就站在門口望著大山希望曾子回來,許久不見歸來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裏砍柴的曾參忽然覺得心口疼痛,便趕緊背著柴返回家中,跪問母親為什麽召喚他。母親說:“家裏突然來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來。”

六、蘆衣順母

原文: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以衣蘆花。父令損禦車,體寒,失紖。父察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
詩讚: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譯文:春秋時期魯國的閔損,字子騫(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稱),幼年時母親就死了。父親續娶了後妻,後母又生了兩個兒子。(冬天)繼母給兩個親兒子穿著用棉花填絮做的冬衣,因為厭棄閔損,給他穿用蘆花填絮的“綿衣”。一天,父親出門讓閔損駕禦馬車,閔損因身體寒冷發抖,將韁繩墜落地上(因此被父親鞭打,打破棉衣發現蘆花)。父親得知閔損受到虐待後,要休掉後妻。閔損求父親說:“留下母親,隻是我一個孩子受冷;趕走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繼母聽說,立即悔恨知錯,從此改過。

七、親嚐湯藥

原文:漢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後,帝奉養無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嚐弗進。仁孝聞天下。
詩讚: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嚐。

譯文:漢代第三個皇帝是漢文帝(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名叫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子,最初被封為代王。文帝的生母是薄太後。他即帝位後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常年生病,一病就是三年,文帝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地親自照顧,給母親服用的湯藥,他要沒有親口嚐過就不讓母親服用。他(在位重德治)以仁孝之名聞天下。

八、拾葚供親

原文: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葚,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二鬥、牛蹄一隻與之。
詩讚:黑葚奉萱闈,啼饑淚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

譯文:西漢末年汝南(今屬河南)人蔡順,很小就喪父成了孤兒,對待母親非常孝敬。當時正遭遇王莽篡漢之亂,年景也是荒年,糧食不夠吃,隻得拾桑葚果(充饑),並用不同的器皿盛著。(一天)赤眉軍(漢末義軍,統治者汙為賊)撞見他後就問道他(為什麽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器皿裏?)。蔡順回答說:“黑色熟透的桑葚是供老母食用,紅色未熟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同情他的孝心,送給他白米兩鬥、牛腿一隻讓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九、埋兒奉母

原文: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嚐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複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詩讚: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譯文:漢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郭巨,家境非常貧困。他有一個三歲的男孩,母親經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孫子吃。郭巨對妻子說:“家裏窘困不能很好地供養母親,孩子又分享母親的食物。不如埋掉兒子吧?兒子可以再生,母親如果沒有了是不能複有的。”妻子不敢違拒他,郭巨於是挖坑,當挖到地下三尺多時,忽然看見一小壇黃金,壇子上寫著字:“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當官的不得巧取,老百姓不許侵奪。”

十、賣身葬父

原文: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詩讚: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縑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譯文:傳說東漢千乘(今山東高青縣)的董永,家中非常窮。他父親死後,董永賣身富家為奴換錢安葬父親。等到去做傭人,在路上遇到一個女人,請求嫁給董永為妻子。於是二人一起到了主人家,主人命他們織成三百匹錦緞方能償貸回家。(他媳婦)一個月就幹完了為董永抵債贖身。在返家途中,來到了他們初會的槐蔭地界,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孝子董永還債)辭別董永淩空而去(槐蔭因此改名為孝感)。

十一、刻木事親

原文: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勞之因,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遂將妻棄之。
詩讚: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時。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闈。

譯文:東漢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他沒有機會奉養行孝,因而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對待雕像如同活人一樣(凡事均與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自己才用,出告歸省從不懈怠)。她的妻子因為日久生煩,對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用針偷偷地刺木像的手指玩,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後來木像見到丁蘭後,眼中垂淚。丁蘭查問妻子得知實情,就遂將妻子休棄。

十二、湧泉躍鯉

原文:漢薑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去舍六七裏,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魚膾,夫婦常作;又不能獨食,召鄰母共食。舍側忽有湧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取以供。
詩讚:舍側甘泉出,一朝雙鯉魚。子能事其母,婦更孝於姑。

譯文:東漢四川廣漢人薑詩,對待母親非常孝敬。後娶妻龐氏,她對婆婆照顧的更加周到。薑詩的母親天生喜歡喝長江水,其家距長江六七裏路,龐氏親自去江邊水奉養。老太太還特別愛吃魚肉,夫妻就經常做魚給她吃。老人還不願意自己獨自吃,要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天氣惡劣,龐氏取水晚歸,薑詩懷疑她怠慢母親,便將她逐出家門。龐氏求住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換錢買好吃食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薑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子旁邊忽然湧出泉水,味道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從中躍出,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

十三、懷桔遺親

原文:後漢陸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待之,績懷桔二枚。及歸,拜辭墮地。術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詩讚: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

譯文:三國時期吳國的陸績(博學多識,通曉天文和曆法,曾作《渾天圖》,注《易經》、《太玄經》),六歲那年,(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太守袁術。袁術擺出橘子招待他,陸績偷偷給懷裏藏了兩個橘子。等到告辭回家,拜別時橘子滾落到地上。袁術逗他道:“小陸郎來到人家作貴客,還要給懷裏私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跪下回答說:“我母親天生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給母親嚐嚐。”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十分地驚奇。
 

十四、扇枕溫衾

原文:後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劉護表而異之。
詩讚: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知古一黃香。

譯文:東漢江夏的黃香(博通經典,文采飛揚,曾任魏郡太守。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九歲時母親去世,終日思念感懷,極其感切,鄉黨們都誇他孝順。他見父親勞作辛苦,伺候父親非常盡心。夏天酷熱,他用扇子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寒冷,他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太守劉護大為驚喜,特意表彰了他。

十五、行傭供母

原文: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詩讚: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譯文:東漢齊人江革(章帝時任五官中郎將),少年喪父,獨自與母親住在一起(侍奉母親極為孝順)。不幸遭遇戰亂,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多次遇到匪盜,有的賊人想劫持他入夥,江革就哭著哀告說有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就不忍殺他。後來,他輾轉遷居江蘇下邳,窮困地連鞋子都沒有了,便做雇工掙錢供養母親。母親所需衣服等,沒有一樣缺乏的。

十六、聞雷泣墓

原文:魏王裒,事親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殯葬於山林。每遇風雨,聞阿香響震之聲,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親勿懼。”
詩讚: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譯文:三國末魏國營陵(今山東昌樂)人王裒,侍侯母親極其孝敬。其母在世時,生性怕雷。後來死了,安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空中傳來雷聲,王裒就立即跑到母親墓園,跪拜在墳哭著告慰說:“裒兒在這裏陪您,母親不要害怕啊。”

十七、哭竹生筍

原文: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愈。
詩讚: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譯文:譯文:晉代江夏人孟宗(官至司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冬天裏想喝鮮竹筍湯。孟宗找不到筍,無計可施,就跑到竹林裏,抱住竹子大哭。他的孝心感動了上蒼,不一會兒,忽然地裂開了,隻見地上長出幾根嫩筍。孟宗趕緊采回去做湯給母親喝。母親喝完後,病居然痊愈了。

十八、臥冰求鯉

原文:晉王祥,字休征。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嚐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詩讚: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譯文:晉代琅琊人王祥(官至大司農、司空、太尉),表字休征。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多次在父親麵前說壞話汙蔑他,因此使他也失去了父愛。繼母有次想吃新鮮活鯉魚,當時適值天寒地凍,冰封河麵。王祥卻解開衣服趴在冰上尋找鯉魚。冰麵忽然自行融化了,兩條鯉魚跳了出來,王祥就逮了魚回家供奉繼母。

十九、扼虎救父

原文:晉楊香,年十四歲,嚐隨父豐往田獲傑粟。父為虎拽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才得免於害。
詩讚: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離讒口中。

譯文:譯文:晉朝人楊香,十四歲時隨父親楊豐到田間收稻穀。父親被忽然跑來的一隻猛虎撲倒叼走。當時楊香手無寸鐵,沒有任何武器,隻想救父親而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猛撲到老虎跟前,扼住猛虎的脖子不放。猛虎竟頹然地放下楊父跑掉了,父親終於撿回了性命,沒有受到傷害。

二十、恣蚊飽血

原文: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驅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詩讚: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譯文:晉朝濮陽人吳猛,剛八歲,非常孝敬父母。家裏貧窮,床上沒有蚊帳,每到夏天的晚上,蚊蟲多在人皮膚上攢咬。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吸食血液,再多也不驅趕,他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孝敬的心能如此算是到極致了啊!

二十一、嚐糞心憂

原文: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嚐糞苦則佳。”黔婁嚐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詩讚:到縣未旬日,椿庭遺疾深。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譯文:南齊人庾黔婁,任孱陵縣令。到孱陵縣赴任不滿十天,忽然覺得心驚膽戰,渾身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到家得知父親病重已兩天了。醫生說:“要想知道病情好轉還是惡化,隻要嚐一點病人糞便,味道苦說明是好事。”黔婁於是就去嚐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到夜裏,跪拜北鬥星,叩頭乞求以自身代父去死。

二十二、乳姑不怠

原文: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病,長幼鹹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
詩讚: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梳。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

譯文: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崔山南(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他的曾祖母長孫老夫人年事已高,牙齒完全脫落。他祖母唐夫人每天早上盥洗後,都上堂來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婆婆長孫老夫人沒有吃過一粒糧食,數年身體依然健康。後來一天忽然病倒了,將全家大小全召集在一起,發願說:“我沒有什麽能報答媳婦的恩義了,但願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就好了。”

二十三、滌親溺器

原文: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嚐一刻不供子職。
詩讚: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譯文: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黃庭堅是著名詩人和書法家。哲宗元符年間位居太史,天性極其孝順。他雖然身居顯官,富貴異常,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他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馬桶),從沒有一天不盡兒子的職責。

二十四、棄官尋母
原文:宋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決,誓不見母不複還。後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七十餘矣。
詩讚: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麵,喜氣動皇天。

譯文:宋代天長人朱壽昌,七歲的時候,生身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於是不改嫁他人。母子不能相見已經五十年了。神宗時,朱壽昌(得到線索後)辭官不做,趕赴陝西(尋找生母),與家人告別時發誓不見到母親絕不返回。後來,尋訪到在陝西同州,終於找到了生母,母子歡聚。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這篇關於二十四孝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人文常識
相關的標簽:二十四 故事 二十四 故事 這篇 文章 成功 勵誌 收集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