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才是人生發力點

Jan05

人的一輩子會有很多痛苦,失敗時所感受的痛苦是切膚之痛。這種痛苦雖然很厲害,卻不太可能是長久的。在人生絕大多數時候,人所感受到的痛苦是不痛不癢的那種感覺,也可以說是不死不活的狀態。如果一個人的心理基本正常,那麽這種不死不活的狀態主要是因為找不到人生發力點所致。

人最本能的發力模式是用體力做單調重複的工作。從農耕時代的汗滴禾下土到機器時代的流水作業,人的體力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發力要素。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摘金奪銀,就是把人的這種基本發力模式演繹到極致的狀態。但並非一部完美的機器,這種拚體力的生存法隻適合年輕人,並且會留下很多莫測的後遺症。拚體力模式既是最本原、最被廣泛運用,也是毛病最多、效率最低的生存法。

人的另一種發力模式就是用腦力來工作、創造和發明。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之處,但也正因為腦力運作之不易,所以隻有少數人擅長這種發力模式,競爭也就異常激烈。腦力工作者常要搞到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嘔心瀝血的程度,而腦力不濟者便會陷入江郎才盡、黔驢技窮的困境。一般來說,人就在這腦力和體力兩極之間振蕩。如果腦力工作者失業或進入異國他鄉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那麽餐館、工地就是他們用退化的體力賴以生存的地方。而原本的體力工作者如果不滿足現狀,想進入腦力工作者的圈子,他們就必須拿起書本。現在的問題是,在腦力和體力這兩種發力模式之間,還有沒有其他更為有效的發力模式呢?

憑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工作是絕大多數人的謀生方式,這兩種發力模式主要都是個體性的,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把自己的生存完全依托在自己有限的體力和腦力上麵,人就猶如大江上的一葉飄萍。如果風平浪靜,這葉飄萍可以穩穩地隨波逐流;一旦風高浪急,便有葬身江底的危險。因此,最佳的發力模式應該擺脫單純個體能力的範疇,進入群體接力模式。由於個體無法避免的私心以及相應的人際競爭,群體在一起的時候可以做到一時的合作,卻很難做到永久合作。如果能夠進入群體永久合作,將每個人的私心都轉化為合作動力,那就是人生最佳的發力模式。多米諾骨牌就是一個例子,隻要一個輕輕的啟動,整個係統內的個體便會依次響應,最後達成非常宏觀的成功結局。 這篇關於協作才是人生發力點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成功人士
相關的標簽:人生 協作 模式 體力 如果 就是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