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柔寡斷沒主見,那你告訴我怎麽辦啊人生哲理

Dec14

  有些人總是習慣性問身邊人的意見,

  但無論你給怎麽樣的意見,

  他都拒絕接受。

  他永遠處於做和不做,

  這樣還是那樣的選擇之間。

  收到一位女生的郵件,說是為自己缺乏主見和自信感到煩惱。

  她說,在以前還在讀書的時候感覺還好,也沒有什麽事情。但畢業出來工作之後,忽然要麵對些事情,才慢慢的發現自己不夠主見的這一缺陷。

  比如,在做一些決定時候會猶豫不決,會問很多人的意見,但是聽了別人的說法後反而又沒有了自己的主張,現在變得越來越優柔寡斷,有時候甚至會逃避,或者拖著拖著事情就不了了之。

  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無論是找餐館還是點菜,她都會說隨便,都可以,不喜歡拿主意做決定。

  她說在工作方麵還是挺有能力的,經理對她也挺滿意,同事也曾表揚過,說她看問題有見地,對項目的運營也給了部門很多不錯的意見。

  但是,當要她自己去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她就變得優柔寡斷了。

  她說自己常常會問身邊的人該怎麽辦,收集各方麵不同的建議,但越是這樣的時候自己反而越是猶豫不決,總是忍不住問別人該怎麽辦?

  這位女生在郵件中還舉了個例子,是她去年去數碼城買筆記本電腦的事情。

  當時看了好幾個牌子和型號,有些商鋪她都來回逛了兩三次,本想多對比下,但後來內心竟然會有害怕的感覺,她怕店員會想:這個人怎麽來來回回看那麽多次都不買。

  結果拖來拖去,最後是隨便進了一家數碼店,在銷售的推薦下買下了一部電腦,不僅超出了預算,而且所購買的電腦,也不是自己事先了解的那幾個牌子和型號。

  她說,雖然後來也發現了,銷售有忽悠她的成分。但是,在當時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似乎預算、性能,當時考慮的性價比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而且,每次想到要自己做決定的時候總是沒有主見,心裏又不停的在責怪自己,該怎麽辦?

  “該怎麽辦?”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口頭禪。

  很多人在做事之前,做決定之前會問別人怎麽辦?會征求別人的意見。

  征求意見是挺好的,可以把事情考慮得更周全。但我們也碰過,有的朋友會不斷的問該怎麽辦?

  對方也一直在問身邊人的意見,但無論你給怎麽樣的意見,他都拒絕接受,他永遠處於做和不做,這樣還是那樣的選擇之間。

  似乎自己已經完全喪失了思考能力,隻希望你能夠給個解決方案,然後按照這個方案的步驟去做了,事情就完結了。

  我想,這可能就是那位女生,在銷售的推薦下,買了一部自己從未考慮過的牌子的電腦之後,所感受到的如釋重負的感覺。

  而很多時候,當我們被對方問急了,就下定論的對對方說一句:就這樣,你就這樣做,你就選這個。

  這讓我想起,在心理谘詢工作中,谘詢師們也會常常碰到的問題。

  有一些來訪者,在谘詢的時候,會希望他的谘詢師能夠幫他做出決定,包括是現實生活中所麵臨的決定。

  他們會說:你說該怎麽辦?你告訴我怎麽辦吧?

  有時候,谘詢師會有些壓迫的感覺,特別是對於新手谘詢師而言,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我曾聽過一位同行的分享,他說這種感覺,就好像是有一個孩子在等著你,他用很無助的眼神看著你,希望你能夠幫他一把。

  來訪者麵臨著現實與內心的困惑和衝突,他希望有人可以幫他看看是怎麽回事。

  而且,很容易的就會把對權威,對父母的期望投射在谘詢師身上。所以很多來訪者會認為,在谘詢室裏,麵對著專業的人,他一定會有辦法,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

  但谘詢師在工作的過程中,會很容易的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該怎麽辦’的問題。

  而是無論怎麽辦,無論哪一種方案的選擇,來訪者看上去都好像沒有辦法去麵對和承擔。

  他不是不知道該怎麽辦,而是,他不知道或是不敢麵對怎麽辦了之後的結果。

  這樣的來訪者往往是在生活中總被要求的那個人,已經變成了別人要他變成的樣子,以致自己什麽事情都拿不出自己的主張,如果遇到要自己決定的事情,就會陷入內心的困境。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心理困境?

  在《心靈的麵具》中提到了一種心理防禦機製,叫‘失區別’,也稱作‘自體-客體融合’。

  “你變成了他人要你變成的那個人。你變成了他人要求你成為的那個樣子以避免令你困擾的情緒出現,常見的是對喪失的恐懼。”

  這種類型的人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沒有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主見,希望別人可以給自己拿主意,或者附和他人的觀點。

  比如點菜的時候總是隨便,希望別人點好。當麵臨決定或難題時,總會問別人: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麽做?

  這種情況,我們也常常能夠在那些聽話的乖孩子身上看到。

  這種防禦機製的動力心理學解釋是:我為了避免被批評,為了避免遭受懲罰,所以我問你‘我該怎麽辦?’這樣感覺就好像,你承擔了我的一部分,包括責任。

  這個防禦機製的背後,常常是,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總是麵對著父母的指責。

  所以,我們為了保護自己,就讓自己跟在父母的身後,我都聽你們的了,我不要我自己了。

  這樣的話,即使是錯了,也是我聽了你們的要求之後的結果。這樣,我就可以避免更多的指責和懲罰了,我就可以不用那麽難受了。

  有些父母常常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主見,其實很有可能是你把孩子的自我功能剝奪了,甚至還在不斷的對孩子挑刺。最終孩子的自我功能喪失,所以不得不問別人該怎麽辦。

  我們之所以會采用‘失區別(自體-客體融合)’這樣的心理防禦機製,是因為我們的行為背後,都曾是一顆受過指責驚嚇而又幼小害怕的心。

  在這個防禦機製的後麵,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實是我們的自主功能和自我探索的能力被抑製的結果。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講,在做選擇的時候會有很多對自身的理解,有很多過往的知識經驗可以運用,正是這些自我功能,可以幫助我們有能力去做一些現實中的選擇。

  但是,我們在麵臨一些問題的時候,會容易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心智又退行到了那個害怕指責和驚嚇的孩子。以原始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來降低自己的焦慮。

  所以,當下次你不斷的想問別人“我該怎麽辦?”的時候,不妨先試試問自己,我真正害怕的是些什麽?

這篇關於優柔寡斷沒主見,那你告訴我怎麽辦啊人生哲理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12月14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