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儀式感,是再好的電影也演繹不出來的

Feb21

末那有個朋友,一閑下來就開始抱怨:

自己一個90後的人,竟過出了70後的乏味年代感。

為什麽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人的生活樂趣又在不斷流失呢?

仿佛心中缺失的那一塊,找不到,也很難找到...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這樣,總是會遇到一些小煩惱,比如:

車開到半路,突然拋錨了。

高考前的停電,想回家卻不能回,隻能在教室裏汗如雨下。

當別人吃著大餐的時候,屬於自己一個人的晚餐,卻隻有泡麵。

結了幾十年的婚,隻剩日複一日的睜眼閉眼。

可能很多時候的我們就是這樣,被瑣碎的事情弄得灰頭土臉。

不想去的應酬,不想要的將就,不想處理的麻煩,不想繼續的孤單。

難道生活,真的就這樣趨於平淡嗎?

沒有任何波瀾,沒有新鮮感,沒有儀式感。

 

當泡麵撒上豌豆,配上精致的麵碗。

當一萬多天的陪伴,每夜都加上晚安。

或許,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細節。

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所有人的生活,也賦予了儀式感。

末那覺得,若幹年後,可能大家都忘了那年夏天,無數個悶熱無趣的日子。

但一定不會忘記彼此手裏揮舞的燈光。

不會忘記自己跨過險阻,走到終點時的狂歡。

不會忘記漫長餘生裏,一萬多天的相互陪伴。

不會忘記那一碗普通,卻又回味無窮的麵湯。
 

也許我們的生活,平淡會是一種常態。

但儀式感卻能讓我們給予每個普通的日子,標定它背後的精神內涵。

讓每個枯燥乏味的日子都充滿層次感和樂趣,也讓我們感到實實在在的生活而非僅僅隻是為了活著。

 

末那記得,有一次黃磊在做客節目的時候,對“婚禮是否有必要存在”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那我就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

連那樣的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覺得是不對的。 ”

對待喜歡的人、喜歡的東西,或是特別的某一天,如果你沒有為他們做一些特別的事情。

那他們在回憶裏,就和其他的一天沒有什麽差別。

 

其實,儀式感並非是年輕人的專長。

每年過節,媽媽都要在除夕過完後換上新衣服。

等到一家人團圓的時候才開始吃團圓大餐,走親戚拜年總是提前為家裏的孩子們準備好紅包。

而這些重要的過年習俗,正是因為被賦予了儀式感,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提醒我們:

時光不是虛度的,要好好珍惜餘生,以及那些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

 

匆忙的生活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無序的、混亂的、無規則的世界裏。

我們遺失的不僅是生活的樂趣,還有精神層麵的快樂。

但儀式感卻能讓我們區別日複一日的生活,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發掘到意想不到的樂趣。

秋日的午後,讓陽光印在白色的紙糊窗上,描繪出路人的倒影;

在壽司店坐著享受精致的晚餐,與自己來一次幹杯;

躺在床上關燈後對自己說一聲晚安好夢...

 

儀式感有時可能隻是一種心理暗示,但它卻能讓每個時刻都涇渭分明,讓日子充滿層次。

讓你在無涯的黑夜中,也能散發能量和底氣。

儀式感,會讓值得被珍視的一切,變得更有意義。

它可以驚天動地,也可以是生活裏的小確幸。重要的是能讓對方感受到你滿滿的愛。

2018想要給自己一個新的認真生活的態度,從堅持儀式感開始,你會發現日子大有不同。

這篇關於生活的儀式感,是再好的電影也演繹不出來的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1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