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不一定傷感情:一個難得的兄弟創業故事

Feb20

     在馬化騰看來,未來的潛力要和應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問題。如果拿大股的不幹事,幹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會發生。馬化騰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從一開始就很好地設計了創業團隊的責、權、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這是一個難得的兄弟創業故事,其理性堪稱標本。   16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誌東“合資”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係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這5 個創始人的QQ號,據說是從10001到10005.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馬化騰是 CEO(首席執行官),張誌東是CTO(首席技術官),曾李青是COO(首席運營官),許晨曄是CIO(首席信息官),陳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將騰訊的創業5兄弟稱之為“難得”,是因為直到2005年的時候,這五人的創始團隊還基本是保持這樣的合作陣形,不離不棄。直到騰訊做到如今的帝國局麵,其中4個還在公司一線,隻有COO曾李青掛著終身顧問的虛職而退休。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業迅速壯大的過程中,要保持創始人團隊的穩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這個背後,工程師出身的馬化騰從一開始對於合作框架的理性設計功不可沒。   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占了47.5%的股份;張誌東出了10萬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占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占10%的股份。   雖然主要資金都由馬所出,他卻自願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麵。”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占大股“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保持穩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搭檔之間的“合理組合”。   據《中國互聯網史》作者林軍回憶說,“馬化騰非常聰明,但非常固執,注重用戶體驗,願意從普通的用戶的角度去看產品。張誌東是腦袋非常活躍,對技術很沉迷的一個人。馬化騰技術上也非常好,但是他的長處是能夠把很多事情簡單化,而張誌東更多是把一個事情做得完美化。”許晨曄和馬化騰、張誌東同為深圳大學計算機係的同學,他是一個非常隨和而有自己的觀點,但不輕易表達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而陳一丹是馬化騰在深圳中學時的同學,後來也就讀深圳大學,他十分嚴謹,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狀態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如果說,其他幾位合作者都隻是“搭檔級人物”的話,隻有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愛好技術的張誌東相比,是另一個類型。其大開大合的性格,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過或許正是這一點,也導致他最早脫離了團隊,單獨創業。   後來,馬化騰在接受多家媒體的聯合采訪時承認,他最開始也考慮過和張誌東、曾李青三個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後還是采取了5人創業團隊,根據分工占據不同的股份結構的策略。即便是後來有人想加錢、占更大的股份,馬化騰說不行,“根據我對你能力的判斷,你不適合拿更多的股份”。因為在馬化騰看來,未來的潛力要和應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問題。如果拿大股的不幹事,幹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會發生。   當然,經過幾次稀釋,最後他們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隻有當初的1/3,但即便是這樣,他們每個人的身價都還是達到了數十億元人民幣,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可以說,在中國的民營業中,能夠像馬化騰這樣,既包容又拉攏,選擇性格不同、各有特長的人組成一個創業團隊,並在成功開拓局麵後還能依舊保持著長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見的。而馬化騰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從一開始就很好地設計了創業團隊的責、權、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這篇關於談錢不一定傷感情:一個難得的兄弟創業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創業必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