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馬太效應的啟示

Feb20

     教育中的馬太效應主要可從這麽幾個方麵來看:    其一,越是教授、專家,得到的科研經費多,社會兼職越多,各種名目的評獎似乎就是為他們設立的。在科研領域存在這樣一種怪現象:科研經費的使用基本被壟斷,從立項、評選、經費分配基本由少數專家控製。盡管某些項目從立題到完成與一些專家沒任何關係,但是,無論立項書還是最終成果也必須將某些知名專家的大名冠於首位。這樣一來,一般學者的勞動果實都成了專家的“成果”,使少數專家成了科研寡頭。據說,某市級教育科研項目基本都是幾位知名評委瓜分。    馬太效應”的出現實質是社會強勢群體對於社會弱勢群體平等的教育權的掠奪,必將加速社會社會財富與權力的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最終會引起社會的震蕩;它造成了局部的繁榮,卻扼殺了作為整體的教育的生命,就像癌細胞的過度繁殖必將危及到作為整體的人的生命,而人生命的喪失卻又使癌細胞失去了生存的基礎,最後也必與個體的生命一起消失,連局部的繁榮都將不可得。    在學校教育中,“馬太效應”的作用是消極的。例如,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學校領導稱讚他,班主任更是經常表揚,回到家中也倍受寵愛,如此優越的成長環境,帶給他的也不都是歡樂。學生們給他的是這樣的“優待”,風言風語聲聲:“老師就想著他一個,什麽好處都是他的。”“老師就誇他能力強,經常出風頭,能力能不強嗎?他有缺點,但老師還要護著他。”“什麽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和幹部,都是他得的,老師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等等。這類事情在學校並不鮮見,如果不注意這種“馬太效應”,那就必然造成隻重視和培養少數拔尖學生,忽視和放棄大多數學生,形成少數和多數的隔膜、分化、對立。所以有經驗的老師往往這樣說:要偏愛差生,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我們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照顧後進生,給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其次,學生幹部宜輪流做,評先進時要看學生進步的幅度,給學生均等的機會。最後,培養尖子和“大麵積豐收”相結合。隻有二者一起抓,才能使全體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這篇關於教育中馬太效應的啟示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創業必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