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掃帚賣出千萬富翁

Feb20
17年前,他懷揣創業夢想,開過小賣部,做過批發商。因經營虧損,為躲避追債舉家出走,靠撿菜葉度日;15年前,他回到山上做起掃帚生意;如今,55歲的他生產的掃帚已覆蓋四個省市,成為家喻戶曉的千萬富翁……
  

 
  他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名叫胡朝柱。他也是當地的名人,提起”掃帚大王”無人不知。鮮為人知的是,就在十餘年前,他曾窮困潦倒,食不果腹,以撿菜葉維生。

  1996年,胡朝柱走下生活了39年的大山,到縣城經商。他販賣蔬菜、水果,漸漸地手頭寬裕了。第二年,胡朝柱開始做水果批發生意,並買了一輛貨車請人開。誰料,貨車當年一共出了4次交通事故,每次翻車都要搭進去1萬多元,不但生意沒做成,還欠了7萬元外債。年底,胡朝柱把車賣了,先還了2萬元債。

  當時天天有人上門要債,無奈之下,胡朝柱隻得舉家遠走福州,準備打工掙錢還債。“那時,我在建築工地幹活,一天不到30元錢,愛人在物業公司幫人打掃衛生,收入連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了,隻好每天到菜市場撿菜葉吃。”至今,胡朝柱對當初的辛酸仍然曆曆在目。“窮則思變,當時我就想著怎麽改變命運,讓妻兒不再跟著我受苦。作為男人和父親,這是我創業的動力。”胡朝柱說。


 
    1998年,胡朝柱和妻子在福州打工。一次偶然機會,他發現妻子所在的物業公司對掃帚的需求量很大,而這正是他最熟悉的東西。他的家鄉生長著許多做掃帚的原材料鐵掃帚,村裏的人家家都會紮掃帚。當時就有一種直覺,做掃帚生意肯定比打工賺錢。

  年底,胡朝柱回到鄖西縣,以50元每月的價格租下了縣城郊區一棟樓的樓頂,開始做掃帚,創業本錢不到800元。

  半個月不到,胡朝柱賺到了第一桶金:200多元,他隨即給遠在福建的妻子打電話,叫她回來一起幹。漸漸地,他在鄖西縣城站穩了腳跟,開始進軍十堰市。“十堰城區離鄖西縣城有一百多公裏,我淩晨5點就得出門,騎自行車馱著100餘把掃帚到十堰。(勵誌創業 )下午2點到市區之後,我得想辦法盡快賣掉掃帚,要麽擺地攤,要麽肩挑背扛沿街叫賣。”胡朝柱說,他每到十堰賣掃帚,最短也要三天時間:兩天趕路,一天沿街叫賣。

  那段時間,為了省錢,他住過十多人一個大間的旅店,“每晚隻需要1元錢”,有時幹脆露宿街頭。

  2002年10月,胡朝柱與十堰市區一家商店合作,在商店一旁搭建了一間石棉瓦房,他還與一些小店鋪達成協議,實行利潤分成代售掃帚,結束了在十堰市場的“遊擊戰”。


 
    除了光鮮的財富,胡朝柱知道,靠家庭作坊製作出來的掃帚,離市場上的質量要求還很遠。“我知道做掃帚的成本小,回收快,容易掙錢,但是我們老家做的掃帚沒有人家的光溜、好看。”胡朝柱說道。於是他四處打聽掃帚的貨源,最終得知,這些掃帚來自黑龍江和河南。 

    當年7月,創業心切的胡朝柱瞞著老婆孩子,一個人跑到河南和黑龍江“偷師學藝”,他的通行證就是:“我不要一分工資,先給你們當學徒,學會之後你們再發工資。”在河南,胡朝柱學會了不同原料的掃帚的製作方法,在黑龍江,胡朝柱掌握了“熏製”要訣,這正是決定掃帚外觀的關鍵工序。

  學成後,胡朝柱於1998年底回鄉,開始了單打獨鬥式的創業。根據在河南黑龍江兩地學藝期間的觀察,他自製了一個簡易的掃帚製作工具。每周,他用一到兩天下鄉收購原材料,晚上回來挑燈夜戰編掃帚,第二天白天出去沿街叫賣,晚上回來繼續做。“要是按照以前老家的土辦法,一個人一天最多隻能做50把。學習技術後,我一天能做130至150把。”


 
  經過15年的摸爬滾打,胡朝柱先後解決了製作技術,原料種植,市場拓展等問題;4年前,他吸納當地42戶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合作社,這也是湖北首個掃帚專業合作社。3年前,他給這個“老土的行業”注冊了商標,實行訂單式生產。如今,胡朝柱的合作社已發展吸收社員525戶,鐵掃帚種植麵積達3500畝,他生產的掃帚遍布鄂西北大部分縣市,還搶占了河南、陝西、四川等相鄰省份的市場,年產品銷售收入突破1300萬元。

    胡朝柱的名氣越來越響,他的掃帚供不應求。2006年,他在鄖西縣城辦了一個加工廠,開始大量生產掃帚。為了提升合作社生產掃帚的知名度,胡朝柱規範加工流程,提升加工工藝,設計產品包裝,並於2010年4月在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了商標。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掃帚大王”。

  現在,胡朝柱已是鄖西縣恒達掃帚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管理著近千名社員。他是靠掃帚起家,成為鄖西家喻戶曉的千萬富翁的。 這篇關於一把掃帚賣出千萬富翁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創業必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