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習慣的三種方法

Feb20
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劉軒先生在自己《幸福的最小行動》一書中,就總結了改善生活習慣的幾種方法。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以下三點:

1.把習慣迭在一起

“能夠維持習慣的人,除了有毅力之外,還能夠為自己設計出一個更利於習慣的好環境。”

於晨會為自己每天的晨跑設定不同的路線來增加跑步的新鮮感,也會邊跑邊聽最新的流行音樂。

既然從跑步本身無法獲得快感,那麽就盡量給跑步營造出一個讓自己感興趣的環境。變幻的風景,中意的音樂,都會讓這個本身枯燥的過程變得有趣生動起來。

把跑步和聽音樂迭加起來,把做家務和煲電話粥迭加起來,將讀書和喝喜歡的飲品迭加起來。這樣原本不熱衷於跑步、做家務、讀書的你會覺得這些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容易接受,慢慢地就會養成新的生活習慣。

2.利用眾誌成城的力量

改變生活習慣,不妨將他人也利用起來。

根據賓州大學的研究,有朋友一起加入減重的計劃,往往會一起成功。於晨和北大的同學們成立了跑團,一群誌同道合的同伴聚在一起,彼此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他們在跑步群裏打卡,組織各種不同的跑步活動:“母親節跑”,“馬拉鬆跑”,“接力跑”,還設計了專屬款跑步隊服。最終這個跑團的140多人共同征戰了北京馬拉鬆,一起將跑步變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除了同伴的作用,身邊的人也可以扮演警察的角色,隨時監督你的行為習慣。

像於晨那樣,每天都將自己的跑步路線截圖發到朋友圈裏,隻要一天沒發,就會有人問他原因。用劉軒的話說,就是為了自己麵子,也要堅持下來呀。

自從開始寫作後,我經常把自己發在各個平台的文章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裏。要是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發,就會有人問我:“你現在還寫文章嗎?”這在無形之中也對我起到了鼓勵督促的作用。

好好利用自己的朋友圈,說不定可以幫助監督你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喲。

3.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初衷是你的動力,但會隨著時間淡化,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初衷拿出來,常常提醒自己。

每當小嫻想熬夜時,想想母親一直以來的諄諄叮嚀,就會乖乖關上電腦,按時睡覺。

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肯定是遭遇了某種外部刺激。一旦你想要放棄,不妨多想想刺激源,也就堅持了下來。

生完孩子,結束哺乳期時,我比懷孕前整整多出了20斤,更糟糕的是,多出來的基本都是脂肪。整個人顯得龐大和鬆弛,而且精神也不是很好。

經常有相熟的人見了我就會把我的體型當作話題,當然,他們本身並沒有惡意,但還是促使我下了減肥的決心。

除了堅持走路上班外,我還跟著手機上的APP做高強度間歇燃脂訓練。不得不說,剛開始,訓練的過程還是很痛苦的。

身上不停地出汗,酸痛肌肉在顫抖,每當我進行不下去時就想想別人對我的議論,便也堅持了下來。

就這樣,跟著APP訓練漸漸成為了我的生活習慣,要是幾天沒有訓練反而會感覺不舒服。

終於,在運動的幫助下我又恢複了原先的體重,穿上了之前最心愛的那條連衣裙。

在建立新習慣的過程中,當你感覺痛苦時不要輕易地去放棄。而是,問問你自己,當初為什麽這麽做,是什麽促使你走到了這裏。

我們都渴望擁有精致的自律人生,將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作自己的個人標簽。可是,自律這條路並不容易走,雖然前途一片美麗璀璨,但路途無疑是崎嶇而坎坷的。

這時,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獲得支撐自律的動力,給這條路的兩邊增添上別致動人的風景。

路漫漫其修遠兮,與你共勉。

作者:星星鹿 這篇關於改善生活習慣的三種方法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