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時,想想自己有多幸運

Feb20
01

陳師兄是公認做學問的料,家世也傳奇。據說,本地博物館至今珍藏著一封孫中山寫給他外公的親筆信。

一次選修課,授課老師不斷點他的名字,不是提問,是求證,求證他的某位祖上在曆史事件的現場是否如是說,如是做。

一段時間內,隻要我去階梯教室,就會遇見陳師兄。他總坐在最左側第三排座位上酣讀,哪怕已考取國內最好的研究所,大學最後的時光,仍堅持學習。

離校前,他把大包資料薪火相傳般送給我。長江邊,他對我說:

“我畢生的追求,不過是在專業的研究機構中,有一張書桌,可供研讀。”

我們通過幾年信,後來,斷了音訊。

失去聯係的日子裏,我總想,陳師兄的職業生涯應該一帆風順吧,畢竟他所求、所長、所擁有,如為這一行所設。

一次聚會,我遇見陳師兄。他在一所師專任教,說實話,我原以為他有更好的選擇。

這些年,他經曆很多,比如辭職、再就業,比如抑鬱及治愈。

“那時,我和導師鬧得很僵。”他沒說具體原因。

衝突導致延期畢業,延期導致就業時,他沒能進心儀的單位。

帶著怨氣的工作,從一開始,就注定他與環境格格不入,他想研究的課題遲遲不被批複,還要承擔一部分行政事務,他視之為“學術的磨難”。

“我一向自負,但同期的同學各個比我做得好。”

“從那時起,我的頭發就全掉光了”,陳師兄指指他的光頭,“最激烈的一次,領導讓我去機場接來訪的客人,我把車鑰匙扔在地上,喊‘我不是來做司機的!’”

他搖搖頭。

“然後,我就無法工作了,覺得人人針對我,事事做不好。我負氣辭職,在家休養一年,暴瘦,接受治療。”

“然後呢?”我問。

“我要自救。除了服藥、看醫生,我每天問自己,‘你最初想做什麽?’‘你現在能做嗎?’‘你是幸運兒嗎?’”

“幸運兒?”我好奇。

“是啊”,陳師兄笑,“忽然有一天,我意識到,我最初不過希望有一張書桌可供研讀,我從未失去過;我受過本專業最好的教育,隻要願意,還可以繼續從事該項工作,我已經足夠幸運,我不能要求更多。”

02

有一天,我在世貿天階的天幕下,問自己,“你是幸運兒嗎?”

當時華燈初上,小火車嗚嗚作響,廣場上,不斷有人扔飛盤,不斷有人去撿。

我正陪來京的親戚閑逛,手指著天幕,示意他們去看,其實仰著頭,想掩飾我的淚光。

這個夜晚來臨前,我才和我的編輯聊過。

我的寫作狀態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不好,又有一本新書上市,精神高度緊張。

“每天都像股民看大盤,盯著排行榜,名次一波動,我就不平靜。”我歎息。

“你怕什麽?”編輯直接問。

“我怕,再也寫不出來,寫不好,不能寫得更好。”“我怕,時間、精力不夠用,事實上,確實不夠用。”“我怕一個熱點出現,還沒來得及表達觀點,又一個熱點已覆蓋了之前的。”“我怕,有一天,被市場淘汰,不被讀者喜歡。”“我最怕的是,我隻會寫,別的都不會做……到時候,該怎麽辦?”

我說出我長久以來的擔心。在美輪美奐的天幕下,我仍沉浸在自我營造的焦慮中。

莫名其妙地,陳師兄的話,忽然浮現在我的胸口。

一句接一句地。

我也自問自答起來。“你最初想做什麽?”

我最初就是喜歡寫,從小學寫作文,到中學寫詩、散文,大學四處尋求發表的刊物。研究生畢業時,我找了份出版社的工作,不過因為它離文字最近。

“你現在能做嗎?”

能,隻要願意,一直能。今天已比最初好太多,我不是求發表無門的文學青年。

“你是幸運兒嗎?”

當然。

我從前不過奢望寫,哪怕偷偷地,不為人知地。我從前沒想到,會有一天能以文字為業,這已超乎我的希望。

“我是幸運兒。”我肯定地對自己說。並且默默念了,有五十遍,在心裏。

沒人知道,幾分鍾間,我的心走過千山萬水。我盤點了想得的和已有的,如陳師兄所言,“我已經足夠幸運,不能要求更多。”再多,就是命運贈予我的。

03

誰沒有彷徨、焦慮、自我懷疑過?哪怕你在別人眼中是受羨慕、遭妒忌的,但幸運也要經常被提醒。

我發了條消息,“失意時,要默念五十遍‘我是幸運兒’,不能包治百病,起碼能抵製些抑鬱。”

點讚者眾。有年少成名的,一夜暴富的,卡在創業風口的,其中不乏最近才和我吐糟,“太累了”“不想幹了”“黃金時代過去了,我該怎麽辦”的。

他們也是有感而發嗎?他們也被我擊中,被幸運地提醒了嗎?但願人人都是幸運兒,都堅信“我是幸運兒”。 這篇關於失意時,想想自己有多幸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