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在尋找那個迷路的自己

Feb20

我們得需要經過多少年,經過多少事,才能領悟:人生的意義是找到自己,絕不是獲得所有人的認同。

                                     ——力姐

1

 

Amily做業務代表三年了,今年剛剛升到區域主管,管理兩個班幾十號人馬,一個班是終端渠道的團隊,一個班是流通渠道的團隊,收入也上了一大截。

 

升職加薪的Amily給我發微信,非常興奮,磨拳擦掌的要大幹一場,一副少年得誌的樣子。

 

不過才三個月,又給我發信息:“姐,我想辭職”。我趕忙問她什麽情況。是不是業績不好,管理經驗不足,還是跟員工關係不好處理。

 

都不是,主管的工作幹得不錯,業績也名列前茅。

 

原來,發信息時她正在區域主管一年一度的匯報會上,白天她上台匯報的時候,明明準備的好好的,可是上台後卡殼了,愣是一句話也沒說,尷尬萬分的下台來了。

 

用她的話來說“我剛剛升職,太想好好表現了,沒想到演砸了”,她感覺“所有人看她的眼神都變了”,“領導肯定對我有看法了”,“明年還得有這樣的匯報會,一想就頭皮發麻”,“傳出去,自己帶的兵會不會也對她有看法,不認同她,不服她領導了”。

 

最後的結論是受不了別人的眼光,得辭職。

 

我給她說:

 

你工作的目的是充分發揮你的優勢,做出成績,找到職業發展的正確路徑。而不是別人的看法。

 

如果僅僅因為別人莫須有的看法就逃避,換個環境仍然手足無措。

 

遇到困難,克服困難。不會演講就多多練習。至於別人如何看你,那不是你能管得了的事。以你業績和管理表現,相信你的領導也不會因為一次匯報就改變他們對你的認可。

 

Amily如釋重負,計劃去報個講師培訓班,然後在家裏多多練習,爭取下次匯報時能表現過關。

 

相信Amily的反應很多年輕人都有過,人生路上摔跟頭後,第一個念頭不是安撫自己疼不疼,而是惦記別人會怎麽看,會不會嘲笑自己,會不會看不起自己?

還有一個故事。

王墨跟幾個哥們合夥,開了家小機械廠,一開始舉步維艱,慢慢的,有點眉目了,再後來整了幾個專利,開始盈利,利潤可觀,哥幾個車子,房子都有了,相處的也和諧,並沒有出現“合夥的生意難做”的局麵。

 

王墨覺得自己對兄弟們夠義氣,在關鍵期都是自己力挽狂瀾,雖說自己有時脾氣大了點,也是壓力巨大導致的,不管怎樣,團隊和氣,廠子贏利,自己這個負責人應該也算合格吧。

 

有一次,他跟其中一個兄弟出去辦事,兄弟接了一個電話,還沒開始講話,那邊就開說了,電話漏音,清晰得一個字都沒少的全進了王墨的耳朵,“王墨這小子,我真受夠了,天天孔雀開屏,好像地球離了他就不轉了”。兄弟嚇得立刻把電話掛了。

 

已經晚了,王墨清楚的聽出這是天天跟在他後麵叫“大哥”的發小阿發。從小到大,王墨對阿發真心實意,掏心掏肺。阿發的人生大事,都是王墨幫著操辦的。有一次,遇到別人欺負阿發,王墨挺身而出,還替阿發挨了一頓揍。

 

沒想到,阿發是這樣看自己的。王墨聽到到自己的心裏某個地方有塌方的聲音,臉色難看。兄弟趕緊寬慰他,王總,阿發也就是發發牢騷,他對您很認同。王墨沒說話。

 

此後幾天,王墨感覺到一種背叛的受傷,又感覺到一種不被認同的憤怒,還有一種“也許他說得對”,“原來我不是我自己認為的那樣”的惶然和不安。

 

王墨一直對自己做人做事的自我感覺良好,發小的不認同甚至讓他有了要拆夥的想法。

 

思前想後,王墨去跟自己的老師聊了聊,把自己的鬱悶講了。

 

老師問他,你做企業的目的是什麽?是要獲得所有人對你的認同,還是帶著大家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老師又說,要想獲得所有人對你的認同,你隻有一條路:累死。

 

最後老師說:三觀一致是兄弟,三觀不合是同事。

 

王墨從老師家出來,開車直奔阿發的家,阿發一見王墨,期期艾艾的不自然。

 

王墨說,走,喝酒去!

 

一醉方休,什麽也沒說。

 

以後也沒說。

 

從孩提起,我們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同;上學了,希望獲得老師的認同;青春期,我們希望獲得異性和夥伴的認同。工作了,我們希望獲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同。

渴望被認同,是在這個社會存活的基本技能。從別人眼裏找自己,甚至是我們下意識的反應。

 

但是,不能把別人的認同當成自己做人做事的指引,不能讓別人的看法左右了你的人生角色。認同和不認同,都是別人的態度,你非常清楚這種態度,但又不過於為這種態度變來變去。

 

客觀理性的分析,明確哪些別人的期待是違反你自己內心的,明確哪些別人的看法是對你努力的回饋,哪些別人的看法根本是終其你一生也無法改變的,甚至要明確哪些看法根本就是別人在自說自話。

 

一個職場新人,如果能早點找到自我,知道自己要什麽,就會明白主管同事的看法隻是對他工作能力的反饋,他改變不了他們的看法,他需要做的不是為了別人的看法鬱鬱寡歡,迷茫糾結,跳槽逃避,隻圍繞著“自己要什麽”全速埋頭前進。

 

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並不是唯我獨尊,是指了解但不糾結。當不糾纏別人的看法全力努力時,抬起頭來反而發現別人已經對你改變看法,認為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世事就這麽奇妙。

 

做心裏有根的人。有基本的生存原則,做人原則。別人的看法隻是一陣風,一場雨,樹雖隨風搖擺,但仍紮根在土;樹被雨灌溉,但為樹所用。

 

風和雨來,並不是為你而來。就象別人的看法,並不是為你而表達和抒發。別人的看法和要求,轉臉就扔到九霄雲外去,而你卻念念不忘。

 

大家都挺忙的,沒空一直惦記你。

2

 

人生苦短,不能永遠靠演。

 

《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說,也是一篇準自傳,他如此描述自己:

 

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討好別人。那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我靠滑稽這條細線,維係著與人類的聯係。表現上,我總是笑臉迎人,可是心裏頭,卻是拚拚死拚活,在凶多吉少、千均一發的高難度下,汗流浹背地為人類提供最周詳的服務。

 

這種完全沒有自我的人格,即便著作等身,財富無數,人生又有什麽意義?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不能成功:一種是什麽人的話都聽,一種是什麽人的話都不聽。前者失去了真實的自己,後者關閉了世界的大門。

 

當年的我,也是多麽重視別人的看法啊。年輕氣盛,躊躇滿誌。業績遙遙領先,全國第一名的盛譽,車子、獎金、獎杯,表彰,業界名聲,媒體報道,領導認可,升職加薪。係統內部開會,走到哪裏都是恭維、羨慕、取經的聲音。

也真是拚命啊,每周都帶著中層經理開通宵會。經常大會小會講,“我們要讓第二名看不到我們的尾燈”。中層經理們也個個都是拚命三郎,經常有人半夜在群裏發信息,沒有響應回複的兄弟第二天都會被鄙視。

 

為了維護這個集體榮譽,我帶著團隊成員把所有時間都撲在工作上,犧牲所有的娛樂、親子時間,甚至連總部獎勵給我們的出國旅遊都放棄。

 

當時我最大的壓力就是如果第一名被別人拿走了,怎麽對得住團隊的每個人?上級領導會不會失望?團隊成員如何看待這個結果?

 

唯獨沒有問過自己,這個第一名,是為自己拚的嗎?

 

因為要開啟另一段職業曆程,離職時,無意中聽到原領導對別人評價我們的這支團隊:這個團隊非常在意別人的認同,不用給予太多的支持,他們也會拚命。

 

他說的是實情,但卻給我內心非常大的震動。在意別人的認同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帶著這個疑問進入下一個職位。

 

當我開啟新的職業曆程時,一切歸零,所有的榮譽和成績被時光這道門“咣當”一聲關在了身後。沒有了第一名的負累,但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被認同”曆程。

隨著經曆越來越多,思考越來越深入,我開始了拚命奮鬥與人生意義的思考,求認同和做自己的思考,自以為是和別人評價的思考,坦然自若和別人非議的思考......

 

事實是,你無論多努力,總是毀譽參半。

 

因為所有人都是下意識的以“我”“我的利”為出發點來處理和看待世上所有的人與事。

 

沒有預設立場,會以“我”的標準來評判;有預設立場,會以“我的利”來篩選,絕不會因為你的努力而變得客觀公正。

 

誰都不能免俗,其實,你也一樣。

 

我慢慢明白,把被認同當作第一要務,實在是大大不值得。當你所有事情是真實出演,隻要存正念,存善念,有追求,別人認同與否,可做參考,但無需被導演。

 

或許我還會開通宵會,還是會為第一名去拚搏,還是希望能帶著團隊做出一番大事業來,但是內心是安靜的,因為我不是在賣力的表演,而是真我的表現。

我唯一能做的是:聽你所言,盡我所能,遵從我願。

 

如此,我便能經得住勝利,也受得起失敗。隻是,你如何看待我,已經完全不重要了。

 

知名生涯規劃師古典說,“讓所有人都喜歡我”,這個想法,和“讓我集所有美德和美貌於一身”一樣荒謬。所以一旦“獲得大家認同”作為生命的必須腳本,而你如果決定出演這麽一場戲,你死得一點都不冤。

玩“被認同”的遊戲並不是自我成長之路。當認同一次次填充進來,你會上癮一樣地享受著這種既快樂又自虐的快感,渴求更多的自我妥協。慢慢的,你會發現其實你並不是世界的中心,其實誰也不是。你隻是為別人認同而活的工具。
有的人是不能遭受失敗的,即便是因為自己能力有限失敗了,逃跑了,也要找出一萬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證明自己還是有能力的,自己還是很厲害的,隻是......,要不是......,都怨......如此種種,隻是為了讓別人認同他,認同他是一個不錯的家夥。

如果你依靠別人的評價而活,你從理想中獲得的痛苦遠比快樂要多。

 

3

 

我們得需要多少年,經過多少事,才能領悟,人生的意義不是獲得所有人對你的認同。
找到真實的自己最大意義是,無論選擇是拚搏未來還是享受當下,都是自己的選擇,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有思想的靈魂,總是在芸芸眾生中迷失一會,沉思一會,自省一會,掙紮一會,最後醒悟。

席慕容在《獨白》中喟歎: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的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是為了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

 

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而已。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途中,我隻剩下一副模糊的麵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武誌紅在《巨嬰國》裏冷冷地說:

 

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一個常見的代價是——我不再是眾人口碑中的好人。

 

村上春樹宣言:

 

不管全世界怎麽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麽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情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麽也長久不了。

 

楊絳100歲感言: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一首網絡流傳的小詩《遇見自己》

 

有人喜歡你,那是他在你身上照見了他喜歡的特質,跟你無關,你淡然麵對,並做回自己;

 

有人討厭你,那是他在你身上投射到他排斥的自己,跟你無關,你坦然麵對,並做好自己;

 

有人欣賞你,那是他透過你碰撞了內在的自己,跟你無關,你欣然麵對,並平靜做自己;

 

有人傷害你,那是他沒有學會愛,他在抵觸自己本能的慈悲,跟你無關,你隻需悲憫的做自己!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相遇或者離開,愛或者怨恨,都隻是,遇見了自己。

 

找到真實的自己,別人是否認同不再成為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後,我們並沒有停下腳步,我們依然步履匆匆,我們依然鬥誌昂揚,我們依然在追尋夢想的路上,隻是無暇顧及別人的眼光,隻是目光更加堅定,內心更加平靜。

等歲月為你洗盡鉛華,素麵朝天,或許才會明白,活出自己是多麽幸福和不容易的一件事。

 

這是一條漫長的路。

 

END 這篇關於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在尋找那個迷路的自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