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你一生窩囊,還以為自己與世無爭

Feb20
作者:周衝

  有人活著是為了過去。陷落於往事,與回憶鬥個你死我活。

  有人活著是為了未來。未來的車,未來的房,未來的事業和新娘,做了一輩子不喜歡的事,都是為了年老的體麵妥帖。

  然而,極少有人是為了現在而活,但我們卻都很羨慕這種人。

  想愛就愛,想走就走,該忘記時就瞬間清空,該快活時就淋漓盡致。

  很讚同一句話:“現在,既不是過去的奴隸,也不是未來的手段。”

  它僅僅隻是此時此刻,我最想做的事我就要做到,想要的東西就要最好。

  熱愛登山就要征服珠穆朗瑪;想熱血奮鬥就去北上廣深;想朝聖就去西藏;想看極光就去北極;想看世界盡頭當然要去南極。

  去南極,你敢想嗎?

  是的。不敢。

  不止你,我也不敢。

  可是自從有了飛豬南極專線,我發現,南極並不遙遠。

  它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是願望的泡影,不是午夜夢回的歎息。

  其實,它觸手可及,並會改變你的一生。

  會想到去南極,是因為前幾天看到一個挺有意思的討論:“月薪6000花5萬去南極值不值?”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絕。

  反對者覺得,花8個多月的薪水去一趟南極,這簡直就是在裝逼。為了去一趟南極,回來之後家門口的土都不夠吃了,作死呢。

  支持者認為,去一趟南極所帶來的收獲,完全可以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吃土。至少將來離開這個世界之前,還能驕傲地想:我這一生至少還做過一件瘋狂的事。

  孰對孰錯,誰也沒辦法評斷。

  小孩子才論對錯,而成年人隻看利弊。

  為什麽出現這種討論呢?

  很簡單:因為南極是極地。無論地理意義,還是心理意義。

  地球最南,極寒之地,荒無人煙,一不小心就會有去無回。

  它代表最極致的自由,最危險的挑戰,最廣袤的未知,代表著儀式感,代表著詩和遠方,代表著無法企及的夢想。

  它夠遙遠,夠野性,夠震撼,夠刺激。

  是的,於大多數人而言,南極,是另一個新世界,是畢生無法踏足的夙願。

  去年10月,一個朋友帶著未婚妻一起奔赴南極,回來後覺得人生已然圓滿。

  他在朋友圈一路更文,說:在這片白色大陸上,無論是生態,生物,地形,你都不可能再找到一個與它相似的地方。

  你會發現這裏的一切,會讓你整個餘生都忘懷忘懷。

  午夜醒來,你會看到滿眼星辰。

  細密迸發的光亮,整個星河都垂在眼前,令你想落淚,想尖叫,卻隻能靜默無言。

  你還會在那裏,看到前所未有的奇跡。

  比如張穎曾經在南極看到過粉紅色的雪:

  到了南極的時候,有一點覺得非常奇怪,就是有一些島上的雪是粉紅色,後來才知道因為那些島上有企鵝,因為它的尿液是粉紅色的,所以就把島上的雪染成了粉紅色。據說是因為吃鱗蝦吃多了。

  陳迪生去過南極後,說南極的海水是鹹的,冰川就沒有味道。

  “喝威士忌的時候,撈一塊冰下來,就是純正的,沒有味道,是純水。”

  這是一個地球的呼吸係統。為什麽地球上沒有南極北極就會完蛋,冬天來的時候,水麵上就會結冰,結冰的條件就是把水裏的鹽分排擠出來,結冰就是把水裏麵的氯化鈉給排擠出來的。

  還有各類企鵝成排地搖晃,胖乎乎的海豹在水裏沉浮。

  當你站在那裏,會覺得站在地球的邊緣,站在世界的盡頭,對每一個生命產生敬畏。

  你會忍不住嚎啕大哭——大美之前,淚流雨下——在這種震撼中,你會想要重新愛,不計較地愛,不計較地活。

  即便離開,你也會用最虔誠善良的心,為這片大陸上所有可愛的生靈祈禱。

  這種生命狀態,已然是大慈悲。

  那些天,看著朋友一直在更新的朋友圈,我一直在反思自我:

  我該以一個怎樣的麵目度過餘生呢,是頹廢嗎,是麻木嗎,是日複一日地重複昨天嗎?

  不。

  我要永遠鮮活,永遠熱烈,永遠虔誠而深刻地,愛我自己。

  曾隨家人一起拜訪過一個老者。

  她一生事業成功,家庭美滿,早早實現財務自由,年過五十,周遊世界。

  吃喝玩樂,恣意十年,六十歲回鄉安度晚年。

  我心生羨慕,隻覺老人家可謂一生無憾呀。

  而臨走時,她說了一番話,卻意外地令我動容。

  “年輕時我想,將來一定要過隨心所欲的生活。可是後來,我能站在世界各地最美麗的地方拍照,卻已經找不回最美麗的我。”

  年老後的富足,再也追不回青春時的酣暢淋漓。

  就像前麵的討論一樣。

  現在想去南極時不去,覺得忙、沒時間、有點貴。可等你到50歲有錢有時間了,卻也沒了那份好奇心,和那點“我他媽的這輩子值了”的心情。

  時間能擠,金錢易補,年華和精力卻永不再回。

  所以,趁年輕,瘋狂吧,享受這個世界吧! 這篇關於最怕你一生窩囊,還以為自己與世無爭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