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談智慧

Feb20

星雲大師談智慧

作者:星雲大師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自序  智慧來處

亙古的偉大發現者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證悟的第一句話,即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德性,隻因妄想執著不能正得。”智慧本然存在,不假外求,人們所要努力的,隻在於經由如何的路徑,讓心性中的那顆明珠,顯發光芒。                                P1

一個人的思想模式,不能隻是單向的直線,要從前後、左右、上下、正反多方思慮。換個角度,往往就會轉圜出新機。

心靜鳥讀天,水清魚讀月。                    P2

心一轉,宇宙人生,窮通禍福,一派瀟瀟灑灑,任運自然。      P3

成功與智慧  有智慧的人,對於任何事物都有正確的認識與了解。

人生要擁有什麽最好呢?毋庸置疑,就是智慧。               P3

《六祖壇經》說:“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能夠“知過改過”,更是大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必懂韜光養晦,必懂內斂含蓄,所謂“大智若愚”是也。P4

一般人受了欺辱、冤屈,往往痛哭流淚、暴跳如雷,但是,哭過了,跳過了,也就沒有力量了。假如能忍住眼淚,忍住暴怒,保持平和,保持鎮定,這就是忍的功夫了。

忍,不是懦弱,不是無用;忍,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慈悲,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藝術。忍之一字,是接受,是擔當,是負責,是化解,是承擔的意思。P5

無邊的罪過,在於一個瞋字;無量的功德,在於一個忍字。

勇氣的表達不是妄逞能力,有時候,知恥、認錯、慚愧、懺悔,才是勇氣;忍耐、承擔、割愛、克己才是勇氣。                  P6

做人處事,要不念舊惡、不計前嫌、不妒人有、不瞋人好;心量大的人,做事自然會得到人助,自然能成其大業,因為“有容乃大”。

得理而能饒人,是謂厚道,厚道則路寬;無理而損人,是謂霸道,霸道則路窄。                       P7

我們設定目標,若將每一次當成第一次或者最後的一次,甚至唯一的一次,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P8

其實,嬌氣不可有,驕矜自大,必有吃虧的一天;傲骨不可無,過分的屈膝奉承,也永遠沒有抬頭之日。                 P9

人脈關係,要積聚許多因緣,平時你慈悲、熱忱,給過別人許多因緣,人家要親近你、佩服你,彼此有了深厚的交往,才能說是人脈關係良好。

人脈關係最好是從恭敬、謙虛、知識交流中建立,從“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情來往中建立。                                 P11

人,要提升自己的行情,自我充實是很重要的。腳踏實地積累經驗、智慧,一旦時機因緣成熟,自然會有行情看漲的一天。                  P12

寒山問拾得:“世人穢我、欺我、辱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應該怎麽辦呢?”

拾得回答;“那隻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拾得的這一段對話,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鼓勵吧!      P14

人能以待死者之心待故舊,則其取材也必寬。人能以待初交之心待故舊,則其責備也必恕。                           P15

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事,找一個領導人是不容易的事。      P16—17

故與人共事時,其能力也分為四等——

一、能領導人,也能接受人家領導。                 P17

有一個長輩教育子孫,不叫他們學問,而是教他們認識社會上各行各業,乃至各個領域裏的專家學者們各有何專長?例如政論界的學者,那些人有什麽專長?經濟學者,哪些人有什麽傑出成就?甚至文學、科學、醫學、史學、哲學等領域,各有哪些學有專精的人士。

這樣做的理由,是想讓小輩認識各家的精英,成為“心中的人物”。  P18

有人問一位哲學家:“從地到天有多高?”哲學家回答:“三尺高!”“怎麽可能?我們人都有五、六尺高。”哲學家回答:“所以,在天地間立足,要懂得低頭。”低頭才能“照顧腳下”,一步一腳印,把路走好。低頭,是成熟,是美德;古樹結實,稻穗成熟,都是低頭的樣子。低頭是謙卑,低頭的人才有人緣;能低頭,才會有揚眉吐氣的一天。                   P19

現在的青年想要創業,一開始就說,我沒有辦公室,我沒有資金,我沒有電話,我沒有秘書,我沒有電腦,我沒有汽車……其實重點在有沒有“挨家挨戶”,而非沒有E-mail。                        P20

作家,一日不寫,筆重十斤;兩日不寫,筆重百斤;三日不寫,筆重千斤;久不動筆,筆重萬斤。

所謂“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愚時才是賢”;要得巧功,必先付出許多笨拙的苦功。

速成的東西總不能持久,能從“拙處力行”,彌久不輟,才能見出真功夫。P21

靈巧的人做事,他能關照到前、後、左、右,麵麵俱到;靈巧的人處世,他的心中會有你、我、他、人。不會自私。

一個人的眼光有神,那就是靈魂的作用;精神奕奕,就是靈魂的發揮。一個人氣宇軒昂,勇敢自信、靈活靈巧,全是靈魂發揮的作用。

人有了靈魂以後,做事就能靈敏,說話就能靈活,處事就能靈巧,做人就有靈氣,作文就有靈感。

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可不可做?好不好做?要不要做?應該“琢磨琢磨”。P22

琢磨者,就是思前顧後。因為這一個世界不是我個人的,話一出口就與人有關係,事一出手就與人有交道。個人等於大海一滴,你這一滴跟大海之水不能融和,怎麽能在無邊的大海裏生存呢?               P23

佛陀告訴他,適當的休息,也是精進!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但休息也常被人作為懶惰的擋箭牌。        P25

立身處世也好,成功立業也好,先要安於幕後,等到自己的表現慢慢被人肯定,即使你不想向前,別人也會擁戴著你,推向上、中、前。    P27

人追求見識、思想、感情的高超,想要“欲窮千裏目”,就必須要能禁得起高處的嚴寒,必須要有勇氣忍受高處的寂寞,高山上的植物,都是能耐嚴寒的。

能力涵養夠的人,不但能“高高山頂立”,也要能“深深海底行”;能高能低,能大能小,天下世間,一覽無餘。                    P27

對於自己的過錯,有的人先知先覺,有的人現知現覺,有的人後知後覺,有的人不知不覺。                        P28

 

慈悲生智慧

一念的善心,一念的慈悲,是很可貴的。

有人問;“怎樣才能生起慈悲心?”                 P34

答曰:“若將苦樂立場互相調換,就會生起慈悲心。”

有人問:“怎樣能夠具有智慧?”

答曰:“若能反省自己,多問幾個為什麽,就能產生智慧。”

看得開、想得通,自己心中不被惡煞盤踞,光明、歡喜自然就會照來。

以責人之心責備自己,以寬恕自己的心去寬恕別人,說錯話,做錯事,隻要認錯,當下心情就會得到舒解。                  P35

由於立場不同,情況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我們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所以人際之間的相處,必須要注意“將心比心”。

要有體諒別人的心,要有感同身受的心,將心比心,人間可減少紛爭,多些溫暖。                               P36

人有懼怕的心理也不是完全不好,畏天理、懼因果,才不會為非作歹;時時深怕愧對人,處處唯恐俯怍於心,如此就能光明磊落的做人。

《般若心經》告訴我們:要遠離恐怖,必須強化智慧;對一切虛幻的假象,要能透徹認識,對外來的逆境,要有勇氣擔當。              P37

不識大體的人,和奸刁小人差不多。               P39

舉重若輕,在於承擔的雄心壯誌和平時的涵養實力,有胸襟,有能力,自然舉重若輕。                         P40

人因為固執己見,所以不會進步。

行善應及時

有一個窮書生,家徒四壁,眼看新年即將來到,他也不能免俗的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

大家隻覺得這個春聯很奇怪,後來被一個有心人看出端倪,原來這副對聯的上聯是“缺一(衣)”,下聯是:“少十(食)”,橫批“南北”,意即家中“無東西”。

                           P41

人生應該要建立一個好的觀念,就是“為善及時”。

好話要在人家生前讚美他,等到人死了再來歌功頌德,有什麽意義呢?P42

世間上最可怕的是什麽?貧窮、饑渴、恐怖、絕望……其實,愚癡最可怕。

愚癡就是不明理,不明理的人,顛倒、邪見、惡行,不但影響自己,影響一時,而且影響他人、影響後世。

人,隻要想到自己的利益,完全沒有想到害人的結果,這是愚癡;頑強的人,隻想到自己出氣,卻不顧因此會傷害到處世的人和,這是愚癡。不能認清事實真相,遇到問題不能針對症結所在,提出正確的解決之道,這更是愚癡。  P43

生命的價值就是愛,生命的意義就是惜。                 P44

《佛光菜根譚》說:“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P44

各行各業的不倒翁,他們為什麽能不被打倒呢?一者靠智慧,他能了解一切;二者靠仁慈,他能包容一切;三者靠義勇,他能犧牲一切。        P45

慈悲的人不易被人打倒,能忍的人不易被人打倒;慈悲沒有敵人,忍者無人抗拒。所以,你想做一個不倒翁嗎?           P46

喜歡冒險登山,不一定非要一次又一次征服世上有形的高山,也該征服自己內心,貢高我慢的高山。                    P46—47

登山,不是去征服山,而是征服自己。登山要經過多少的辛苦,甚至拿生命去換取成功,為什麽不拿生命來登人格高山、道德高山、慈悲之山、智慧之山,這才是最有意義的登山呢!                         P47

世界上有財富的人,很可貴;如果有思想的人,不但可貴,而且更值得尊敬。P48

如果心中有了先入為主的偏見、邪見,就像盆中有了雜質,即使再純淨的法水也會被汙染;如果心中如水盆有漏,即使天降甘露,也會流失。  P49

寺院聽話的藝術必須具備有四點:第一、善聽:就是要會聽話,甚至所聽到的話,都能妄好處想。第二、兼聽:所謂“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聽話要能兩麵皆聽,才不會失去客觀、公允。第三、諦聽:就是要用心聽、注意聽,聽後還要用心思維、記憶。第四、全聽:聽話不能隻聽一部分,更不能隻聽正麵,不聽反麵:隻聽好話,不聽壞話,要能全聽才能周全,才不會誤事。  P49—50

       話,應該當說則說,不當說則不說;不實的話,說了以後是“妄語”,真實的話不說,也是“妄語”。                P50

愛語,是關懷的語言,是愛護的語言!世間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聽。一句話,能表達對人的尊重,對人的友好,對人有幫助,能夠助成別人的信心、善行,就是愛語。

諫言是一種智慧的告白,是一種遠見的說明,是利害得失的分析,是忠誠的直言。但是,諫言的前提是要令人能堪受,不堪受不能達到目的,不但無濟於事,反而適得其反。

慈悲、善意、讚美、誠懇,是譴責中最高的藝術。

譴責的話不說破,意在言外,弦外之音,點到為止,也是譴責的藝術。

懂得自我調侃的人,必然都是很有智慧、很有修養、很有同情心的人。P51

法,可以戰勝一切;唯有法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

一點慈悲,不但是積德種子,也是積福根苗,試看哪有不慈悲的聖賢?

一念容忍,不但是無量德器,也是無量福田,試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P53

 

大師智慧法語

靜,才能擁有禪心,才能通達,才能和聖賢交流,寧靜才能致遠。  P59

讀書就是為了增加能力,訓練也是為了增加能力。乃至修行、磨煉,都是為了增加能力。別人的幫助,因緣的助成隻是外力,最重要的要靠自己,求天、求地、求人,都不如求己。

力量來自於五種:信心,精進,正念,定力,智慧。

“信心”不怕挫折,“精進”猶如充電,“正念”不入邪道,“定力”肯定自我,“智慧”引導一切,有了這些,就是我們最大的能力。      P60

受騙的人,大都是因為貪心;貪心,才是受騙的最大原因。     P61

人生最大的愚事,是自己騙自己。不能認識自己的居心動念,不能認識自己的因緣關係,“不知為知,不明為明”的自我偽裝。虛張自己的條件,護短、恕己,都是自欺欺人、騙人騙己。

如何從蒙騙中解脫出來呢?唯有放棄虛妄、貪圖,回歸自我的真實麵目,才能不騙人,也不為人所騙。                  P62

山水是天地間大自然的寶藏,心靈中能有山水、生活裏能有山水、人情裏能有山水;依山傍水的人生,必定能夠愜意安然,美不勝收。

“加持”,就是增加心靈上的力量,心靈上的感受,這種力量來自信仰,或是他人的思想、慈悲、精神力。

人在脆弱的時候,特別希望獲得加持,也就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親人朋友的幫助,甚至一句安慰、鼓舞的話,讓人重拾信心,就是加持。

加持,要施者、受者彼此有溝通、有交流,尤其要有信心、有誡心、有謙虛的心,才能受用;傲慢的心得不到加持,無法受用。          P63

能靜心的人,心靈自有花園。

能思維的人,自能見及真正的價值,則不為妄表相惑,也不會在人生裏製造些隨時流轉,隨業流轉的垃圾了。

靈感不是天外飛來的,靈感是平時苦思、揣摩、經營、醞釀、研討……成為習慣後,才會發生的。如果不經過自我的努力,那會突有靈感呢?   P64

靈感就是心靈的花開放了,心靈的燈突然亮了,靈感是專心而來的,靈感是對某件事的起悟,靈感也是心和外境接觸後,久久在心中的東西忽然起用了。

你要靈感嗎?還是從凡事用心開始吧!         P64—65

思想到了極致,就是開悟。當初佛陀的悟道,也是經過苦思冥想,才能悟出宇宙人生的道理,而得了然於胸;因此有人說,佛陀是宗教家、教育家、慈善家,其實佛陀更是一位大思想家。                   P65

現代的學校教育,普遍不重視思想的啟發,隻重視程式的教授。程式是固定的模式,思想是靈活的運用,能夠思維會意,做事才能靈巧,做人才能通達。

胡適之先生曾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假設就是思想,求證就是實踐。自然宇宙,不竟然就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樣子,它必定有更深廣的境界,有待我們去思維探索。

佛教的真理,用兩個字表達,是“緣起”;用一個表達,是“空”。  P66

所謂“有即是空”;房子“有”,但是房子會壞,壞了不就“空”了嗎?電視機裏的節目“有”,但是電視機關了不就是“空”了嗎?難怪佛教說“空有不二”。

“空”的道理是宇宙的真體,“空”的生活就是美妙的生活。人如果要享受“空”的美妙生活,就先要把自己的心胸擴大成為“虛空”。

“空”是宇宙萬有的本體,不會為萬物所壞,我們的生存就要信仰“空理”。P67

隻要吾人心中有慈悲、有智慧,“妙有”就可升華為“真空”;隻要心中有社會、有大眾,“真空”就能發揮出“妙有”,這就是“空”的真理。  P68

朋友之交,重要的是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切磋、相互原諒。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

朋友,最好不要有金錢往來,彼此隻在道義上結交、在知識上結交。 P69

凡事不看兩麵的人,喜歡聽“片麵之詞”,這是不懂得公理。   P70

歪理、邪理,實在是可怕!佛教講“真理”,真理必須有條件的限製。一句話,有理沒有理?一件事,有理沒有理?就看你這一句話,這一件事,有普遍性嗎?有必然行嗎?有平等性嗎?有永恒性嗎?合乎這許多的條件,就叫做真理;不合乎這許多的條件,就是歪理、邪理。            P73

慈航法師曾一再強調“大器晚成”,這意思是說,青年不能太早出頭,要慢慢的養精蓄銳。                           P74

凡事拖延緩慢,不管人也好,物也好,總會被淘汰的。     P76

人,到底有沒有命運?有!因為有善惡因果,怎麽會沒有命運呢?人的行為造作,就有各種的業報怎麽會沒有命運呢?不過,命運不是定型的,修善、修福,都可以改變命運;一個念頭,也可以改變命運。        P77—78

命運不必人算,自己就算得出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三世的命運不都盡在其中了嗎?改變命運,要先改變我們的行為、習慣;習慣養成一個人的性格,因性格做出各種善惡之事,而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P78

價值不是一時的,要有未來性;價值不是光看表麵的,要有內在潛力。在人生的棋盤上,怎樣創造自己的價值,怎樣營造生命的光輝,就有待我們重新估定價值了。

“如何才能看清全盤?”

“理想高、眼光遠、心胸寬、腳步穩、無私無我,就能看清全盤。”  P79

突破的人生是向前進的,看破的人生是向後退的。前麵有前麵的世界,後麵有後麵的世界,可是心裏總要心甘情願的接受一個願意向前,或者願意後退的世界,否則既不積極突破,又不能消極看破,身心如何安頓呢?       P80

聽故事,開智慧

樂觀、悲觀,當然有外在的因緣,但多數都是自己心中創造出來的。

從此人們眼中隻要穿著“真實”衣服的“謊言”,受人尊重;赤裸裸的“真實”反而被人看不起,這就是世間真假的顛倒。          P89

在聖者的眼中看來,功名富貴如同死老鼠;但是,眾生也是爭得頭破血流。P91

人生在世,昂首與低頭,低頭的人大都受人喜愛,因為他低姿態;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的人,人都喜愛小聲說話的人,因為他低姿態。所以低姿態的人會有人緣,低姿態的人到處都會受人歡迎,所謂“樹大招風,垂枝者勁”,任何人、任何事,如果有韌性,有彈性,能夠低姿態,則凡事反而無往不利。  P107

自信不是自負,而是準備齊全了,厚植實力了,自然發出的信心。

當人性更提升、覺悟更高遠時,就如同發現了新的真理,人類的態度就應該有所改進,製度亦應與時俱進。                        P113

父母原來樹不同,哪能免得落秋風;

勸君盡力生時養,死後悲號總是空。                P128

智慧珠璣

有誌氣者,不受人侮;有骨氣者,不受人憐。

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細心,做難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無相。P132

石之五訓——

一、奇形怪狀,無言但實則最善言之,是石。

二、沉著,長時間埋藏於土中,可以為大地之骨者,是石。

三、風吹雨打,能忍受寒暑,悠然不動者,是石。

四、質堅,能擔任大廈之基石,是石。

五、默默為山嶽、庭院、郊外添趣,使人們覺得心中舒暢者,是石。

但願人在世上,能有如石之德。              P134—135

如何做個日日觀音?

悲傷的時候有歡笑的表情,歡笑的時候有悲傷的掛念。

忙碌的時候有輕鬆的感受,輕鬆的時候有忙碌的進取。

貧窮的時候有富貴的自尊,富貴的時候有貧窮的謙虛。    P135

豁達氣博,放蕩氣散,謹慎氣定。

忠厚氣寬,希望大家都能煉就“氣宇軒昂”!P136

一個人要明白自他關係,明白因緣條件,明白時空未來,明白萬有同源。

想把宇宙人生的問題了然於心,把人我、自他的關係處理得平等、和諧,這都是要悟道才能成功的。                      P138

人心的三寶;真實、善良、寬容。

和長官相處的三寶:服從、忠貞、說是。                P140

世界在我心,我心有法界,蝸牛角上能見大千。

一個人的成就,絕對不是來自於學位。孔子、孟子、耶穌、佛陀,有誰給過他們學位?                                P142

書籍原非作陳列用的,但沒有別的東西比書更能美化房子。   P143

要做一個“完人”,永遠不能離開書。            P144

讀書是讀心,讀自己,在生活中讀。                 P145

“耐煩”是一種藝術,“有恒”是一種希望,耐煩有恒讀書才會通曉,耐煩有恒修行才有成就,耐煩有恒做人才能通達,故立身成功之秘訣在於堅誌而已。

執著的人,必定會後悔;嗔怒的人,必定會後悔;          P146

多疑的人,必定會後悔;貪小便宜的人,必定會後悔;性格猶豫的人,必定會後悔。

心思改變,態度會隨之而變;態度改變,習慣會隨之而變;

習慣改變,人格會隨之改變;人格改變,則命運隨之改變。  P147

最難聽的譏諷之音。最好聽的讚美之音。最動聽的鼓掌之音。最耐聽的寂靜之音。

“生活”的真義?

生活艱難時,要麵對它。生活安靜時,要接受它。生活辛苦時,要體驗它。生活憂傷時,要克服它。生活艱難時,要履行它。生活滿足時,要享受它。生活迷蒙時,要揭開它。生活活躍時,要把握它。生活美好時,要歌頌它。生活挫折時,要奮起它。生活清閑時,要計劃它。生活思考時,要完成它。  P148

六忍歌說:

富者能忍保家,貧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義篤;朋友能忍情長,夫婦能忍和睦。                        P149

有一首“戒不知足歌”說:

“終日奔忙隻為饑,才得飽來便思衣。衣食兩般俱豐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下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不支。

買得良田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七品五品猶嫌少,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當朝為宰相,又羨稱王作帝時。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世無死期。

總總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恨歸。“                P149

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身安茅屋穩,知足天地寬。         P152

由人毀譽,觀大地何所不容;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其大。  P153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P155

曾看過一幅畫,題目為“靜”——一隻小鳥棲在瀑布旁的樹枝上酣睡。P156

這篇關於星雲大師談智慧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