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麵子問題

Feb20

 無論帝王還是將相,城市還是農村,過去還是現在,為了麵子一擲千金,為了麵子送大禮,為了麵子主動或被動的改變自己從而適應大眾的看法。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謙虛、仁愛、城信、好禮,但還有一個不褒不貶的品德,即是愛好麵子。從中國的久遠曆史來看,這一傳統是中國人連基因都改變不了的、根深蒂固的心理素質。而它的不褒不貶就體現在兩方麵:既對人有激勵也對人有傷害。硬幣有兩麵性,這句話同樣適合於麵子問題。有些話語對不同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或許這就是不褒不貶的含義吧。    美國學者艾克遜、希特生和台灣學者許煥光等認為“麵子”源於中國的恥感文化(西方文明是罪感),在恥感取向下,中國人特別注重“麵子”。“麵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價值觀、人格特征、社會文化的恥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綜合體。“罪惡感”是不以人為主的,而是看事情本身對不對,亦即是以內省的方式審視有否違背自己的原則。如果有的話,即使並沒有牽涉到另外一個人在內,心中也會感到不安。因此,比較容易產生不因人而異的原則性態度。至於純粹的“羞恥感”,則是以別人怎麽想為主的,也就是說:自己覺得事情該不該,是由於別人會怎麽想。因此,怕對不起人的傾向,就會壓倒怕對不起原則的傾向。因此,人們在日常穿著打扮、住宅、轎車、頭銜、辦公室布置等方麵都會顧及麵子,即不論自己是否喜歡、在不在意,也要考慮他人會怎麽看自己。  百度中對麵子的解釋有以下幾種:臉;麵顏體麵;光彩情麵;情分;指物體的表麵,指事情或道理的外表;中國社會運行的“潛規則”。以至於給了麵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掃了麵子,就是侵犯了尊嚴。麵子指在人生曆程中步步高升,藉由成功和誇耀而獲取得名聲,也是藉由個人努力或刻意經營而積累起來的聲望,另一方麵,它暗示了一種”自我膨脹”的欲望。  易中天先生也曾說過,麵子是咱中國人的寶貝。麵子幾乎主宰著我們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要靠麵子來維持與處理,社會生活,要靠麵子來決定與操作。  從古而論,無論哪個朝代的帝王都愛麵子,所謂的君臣之理也是一種愛麵子的體現,臣子對君王要必恭必敬,要惟命是從,這樣才能顯現出帝王的尊嚴與麵子.所以諫臣在中國的曆史上是屈指可數的,就算是有個魏征,也被唐太宗在心裏殺死了千萬次,這個老家夥太不給他麵子了,讓他毫無帝王尊嚴,但是出於魏征的諫辭對江山社稷有利,才成就了魏征的曆史好名望。  農村的葬禮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親人已去,死後還要大搞排場,排場越大就是代表對親人越尊重.無論是樂隊、戲班,還是請客要辦多少桌,都體現了麵子的問題。   中國人講麵子是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和楊振寧也不能免俗。為了在論文上署名誰在前誰在後的問題,使本應珠聯壁合地研究出更多科學成果的兩個才子分道揚鑣,他們兩個人的恩怨甚至嚴重影響了中國基礎學科的發展。比如李政道主張建高能加速器,楊振寧就反對;李政道主張重視基礎科學,楊振寧就力主搞應用科學;李政道創立特殊的考試辦法幫助中國學子赴美留學,楊振寧就說是“喪權辱國”等等。可以這麽說,李、楊之間的麵子之爭不僅造成了他們自身長達半個世紀的恩恩怨怨,也給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許多難以挽回的遺憾。   麵子的丟失往往令人體驗到羞愧,恥辱,尷尬等情緒,為了防止麵子丟失,中國人往往不顧一切爭麵子.兵敗烏江的西楚霸王項羽,“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矣王我,我何以麵目見之!”項羽無顏江東父老,遂拔劍自殺。  伯夷叔齊屬殷的舊臣,武王起兵伐紂,便憤而跑到首陽山去吃野菜,說定“餓死不食周粟”。後有人告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吃的首陽山的野菜,不也是周天子的麽?”伯夷叔齊沒話說了,為了麵子,隻好餓死。這叫“死要麵子”。  然而,當人們不要麵子,不再顧及自己的麵子時,什麽尊嚴都不顧時,問題就嚴重了.網絡上有多少紅人沒有羞恥觀念,頻頻做秀也不顧丟不丟臉,用自己的照片吸引閑人的眼球,為自己製造人氣,一心想出風頭,一心想成名,結果人盡皆知,的確出名了;有些人毫無羞恥觀念,粗俗不堪的語句用回車鍵斷開之後就稱為所謂的詩歌了,簡直丟了文壇的臉,顏麵盡失的又何止是個人。    說到科學技術發展,讓我們又聯想到前段時間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肖傳國與方舟子兩人之間的爭論,在長達十幾年的爭吵中,究竟是什麽讓他們這樣鍥而不舍地放棄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地爭論究竟誰對誰錯的問題。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個人麵子問題,有時麵子問題也牽扯著道德問題。人最怕出名,如此有成就的肖傳國最忌諱的事就是對他的否定,而方舟子就是奔著他的弱點去的,針對與他有關的滴滴線索,兩人之間展開了無休止的對罵中,終於在肖傳國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動用武力,使他們之間的這段恩怨圓滿的畫上了句號。也因此,一個科學界的未來之星慢慢隕落了。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人心中,與事業,與家人相比,麵子是最重要的。但是經過如此的一場風波後,他們失去的也是麵子,相反對大家而言,收獲的不過是中國的學術界中,存在太多的跳躍因素,對大多數而言又增加了一個午後談論話題,究竟是麵子重要還是責任心、事業心重要。  這就應證了麵子的兩麵性問題,有些人在被別人駁了麵子之後,是更加勤奮上進。傳說有一個秀才,考狀元不中,隻能給當地顯貴的子女教書,結果將”首鼠兩端”講為”首施兩端”,被顯貴指出而被辭退.這可是麵子丟到家的事情,寒窗苦讀十餘載,卻差點誤人子弟,所以被辭退後,他就閉門苦讀,寫出了驚世駭人的著作,還將後代培養成在文字學上頗有造詣的大師。  此外麵子的禮儀文化與我們日常生活也有著密切的關係。給別人留足麵子也是一種禮貌,是中國人自古流傳下來的禮儀規矩。在社交場合中講究給別人助興,在說話辦事時講究吉利,在別人發生不快時講究圓場。最忌諱的就是掃別人的興,最討厭的就是口無遮攔,胡說亂說.當要實現某些言語行為(如提出要求、批評或指責、表示安慰)時,為顧及雙方的麵子,中國人往往用禮貌作為語用手段,力求和諧。  當不得不使用有傷麵子的言辭時,采用的策略往往是先肯定後指出不足,或先讚同後擺出分歧,這就是所謂“求同”。隻有注意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知道如何維護他人的“臉麵”,又能施行相稱的言語行為,力求和諧一致,才會被認為是禮貌的.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也常小心謹慎,若有什麽得罪了別人,沒有顧及到別人的麵子,也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但是,有時候,不經意地脫口而出,一時衝動的草率舉動都是常有的事,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在說每句話,做每件事之前都經過深思慮,但是為了顧及麵子而將錯就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中國人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麵子功夫,多半是以不使自己和他人丟麵子或以維護自己和他人的麵子為基本策略.這個策略的背後蘊藏著一種智慧,這種做法的目的不僅是達到了維護雙方的麵子,而且也是達到社會和諧的途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潮攘攘皆為利往”。好多人為了利益,而為五鬥米而折腰,逢大人物便拍須遛馬,甚至為了自己利益而賣國求榮,在外交中,點頭哈腰,完全毫無尊嚴,一副討好的嘴臉,這種臉麵無存的小人早就將自己的麵子撕開來,為了利益什麽都願意做,真是不要臉!講麵子,如果適度的話,對於約束自己的言行,保持一顆廉恥之心有相當地作用,太過會讓人長生虛榮心,所謂”打腫臉衝胖子”就是對這種人的諷刺,”不要麵子”容易讓人丟失廉恥之心,甚至毫無羞恥之心,也就是所謂的”死皮賴臉”。 
   麵子之盛,吃飯穿衣,社交應酬,人前人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沒了麵子簡直沒法子活命。現象見得多了,往往變得見怪不怪,不去思索背後的道理。諾問麵子為何如此重要?原因也是眾說紛紜。麵子問題弦機萬千,它蘊涵著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心理,某些東西是根深蒂固的,不是多少年的問題,也不是好與壞的問題,作為一種文化心理,在曆史長河的衝刷之下,有些存留下來的東西,還在閃耀著曆史的光輝。  這篇關於中國人麵子問題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