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麵子

Feb20

中國人愛麵子  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與兩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是分不開的,儒家思想教導人們要重視“禮、義、廉、恥”。“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既張,國乃富強”。   麵子,是中國人考慮最多的一個話題。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時時處處愛麵子。   麵子問題既然如此重要,那麽,麵子是到底是什麽呢?   翻開詞典可見,“麵子”原意為物體的正麵、表麵、外表等含意,後引申為臉麵、票麵等,通常被理解為名譽、聲譽、威望、商譽、信譽等。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麵子”一詞的含意特別複雜,“給不給麵子”有時隻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中國人愛麵子真可說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往往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這與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一些外國朋友有時看了直搖頭,歎說:不可理喻。   中國有句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說的就是中國人愛麵子,遇到有損家族或家庭的不名譽之事(大而言之,甚至國內的不名譽之事,有時也被稱為家醜),如子女不孝、妻子被虐待、丈夫怕老婆、女兒被人欺辱等,寧可憋在心裏頭,也不願說出來,生怕別人知道了會丟麵子、遭人齒笑。甚至有時都到了隻要麵子活受罪的程度。常聽中國人在勸解家庭糾紛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打破門牙往肚裏咽。你想想,門牙打破了都不願讓吐出來,害怕丟麵子,還有什麽事不能忍受的呢!真是可悲、可笑極了。   中國人愛麵子,有時也表現為一種氣節或骨氣。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士可殺,不可辱。愛這樣的麵子是可敬的。   不過,中國人愛麵子,通常隻是愛自己、家人或朋友的麵子,對人家的麵子有時非但不照顧,而且故意毀損。正像有句話說的那樣: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裏。事實也確是如此:有些人無聊到以損壞別人的麵子為消遣。   俗話說:凡事總有個度。中國人的麵子問題也是如此。   曾聽說一個近似荒誕的故事:一對老夫妻,幾十年來從沒見到紅過臉,除了沒孩子,也沒人見過他們有什麽不正常的地方。周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們是和睦夫妻,日子過得一定很幸福,並被作為模範夫妻稱頌著。實際上,老兩口從結婚時起就沒同過床,感情一直無法交流。但由於雙方虛榮心太強、太愛麵子,誰也不願別人知道他們夫妻間的事,更不願帶頭提出離婚,就這麽一拖再拖。為了麵子,他們在人前強顏歡笑,背地裏淌眼抹淚。這也是中國人的麵子問題在作怪。何苦呢?   為了麵子,中國人請客,總要打腫臉充胖子,不管是請一個人還是幾個人,都要滿盆滿碟的往上端菜,一擺就是一大桌,還口口聲聲地說“沒菜!沒菜!”;為了麵子,中國人可以摔鍋賣鐵地去出人家的禮金,不是有句話說:人情大似債,頭頂著鍋兒賣。但中國人的禮數似乎也太多了點,什麽結婚禮、小孩十二天禮、滿月禮、抓周禮、過十歲禮、過四十禮、升學禮、參軍禮、喬遷禮、過壽禮、喪禮等等,名目繁多、數不勝數,加上中國人本來就多,真是沒完沒了;為了麵子,中國人吃了虧、上了當常常自認倒黴,唯恐別人說三道四;為了麵子,中國人有時甚至可以去違法犯罪掉腦袋……   中國人都知道一句話:鬼迷熟人。並不是真有什麽鬼去迷惑什麽人,隻是打個比方而已,意思是說消費者在購買熟人的東西時經常吃虧上當,不是缺斤少兩就是價錢貴了,還有就是買到次品、劣品、不合格品甚至危險品的。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因為中國人太愛麵子了,寧可讓人坑了,也不願當麵計較,以免讓人覺得這人沒涵養、沒品位、沒修養。熟不知,一些商人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故意蒙騙熟人,賺取昧心錢。   中國的三角債令人頭痛,與老總們看麵子有很大關係(國企的老總更多點,反正不是自己的錢,做個順水人情,不願撕破臉皮得罪人);熟人之間借錢,也是看麵子;以至於有些麵子軟的人,錢借出去了,卻不好意思去要,遇到自覺點有點良心的還能早些歸還,要是遇到不自覺或耍賴的人,隻好吃了暗虧。   中國的傳銷屢禁不止,其根源也是在於中國人太愛麵子。誰都清楚傳銷是個騙人的玩意兒,且早就被國家作為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予以取締,卻怎麽也杜絕不了,為什麽?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傳銷就是靠麵子運轉下去的,沒有麵子也就沒有傳銷。靠麵子?靠誰的麵子?靠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一切熟人的麵子。這麽說來,我們咬牙吃了暗虧,給了別人麵子,卻不一定是在做好事,或許就是在協助熟人違法犯罪幹壞事。嗚呼!做人真難。   看看人家國外是怎麽做的。我到國外做客,有時即使是到一些很富裕國家的很富裕的人家吃飯,主人也隻是挑選客人喜歡(有時隻是主人喜歡)的幾樣飯菜端上桌,並不為誇耀富有而鋪張浪費。鄧小平同誌當年到英國訪問,報紙上也隻是報道撒切爾夫人拿三四樣簡單平常的東西招待他的。在國外經常能看到許多老外(包括一些有錢人)到飯店吃飯後,把吃不完的東西打包帶走。看人家老外多實在。說真的,中國人有必要在這方麵多學習國外的經驗,以改掉這些虛榮愛麵子講排場的壞毛病。   中國人愛麵子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臨潼鬥寶的典故;到了東晉,有了石崇和國舅鬥富;到了隋朝,因為愛麵子,隋煬帝命人用絲綢裹樹、免費供應外國人用餐;近現代愛麵子的例子也太多了,舉不勝舉。   中國人愛麵子,有些外國人又何嚐不是?不信你看,在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午餐》中,主人公‘我’就曾因為愛麵子而打腫臉充胖子,結果一頓午餐整整花去了‘我’一個月的生活費。古代日本的武士每當比武失敗,就覺得極度的沒麵子,往往以自殺了結自己。   表麵上看,給不給麵子是單方麵即可決定的事;事實上,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麵子總是雙方麵的事,給不給麵子也必然是雙方麵的事。任何一方不管、不顧、不看對方的麵子,另一方也就沒有必要給麵子,更沒有必要受所謂麵子的拘束。單方看麵子,最終吃虧的總是看麵子的人。吃了虧不要緊,別人還要說你笨、說你傻、說你呆。吃虧、上當並不是福,不是嗎?   古往今來在國人的眼中,“麵子”事關一個人的尊嚴和名聲,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心理現象。中國人“愛麵子”的習性根深蒂固,從帝王將相到布衣平民,從耄耋老人到懂事孩童,無不把“麵子”視為地位和聲望的代言,把“麵子”視為自己的第二生命。因此,自古以來國人的“愛麵子”情結由來已久,這是地球村裏其他國家遠所不及的。
   “愛麵子”在官場那是相當地突出,上至皇帝老兒下至鄉官村官,無不把“麵子”視為炫耀權力的象征。 這篇關於中國人愛麵子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