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魅力:一團亂麻

Feb20

                    作者:於堅  去宋莊看方力鈞的畫,車間般巨大的畫室裏全是大亮蛋(光頭)。他為什麽不畫頭發呢?頭發難畫,每一根都是細節,直的卷的、粗的細的、長的短的、白的黑的……光頭嘛,就是一個梨子似的圓,相對容易。方力鈞自有寓意。   生活的魅力就在於它是一團亂麻。   與西方祛魅後的契約社會不同,中國人的生活世界是一團“道法自然”的亂麻史。中國講情理,情先理後,講心安理得,心先理後。麻狀,無違天地國親師,怎麽過都行,重要的是“活潑潑地”(王陽明語)。不是住院部般的死寂、整飭。今日中國依然活潑潑的地方在鄉村,城市基本上給城管搞得沒有多少趣味了。因為城管不認為“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是一種最人性的生活方式,他們想象中的宜居城市和住院部差不多。今日中國城市,除了開車購物、開車上班,還有多少令人生活潑潑的功能呢?   中國不是西方那種邏輯社會,非理性的詩性很強大,實踐理性也很強大。一陰一陽,有無相生,生生之謂易,以中為度,是為中國。傳統中國的日常生活世界是一雙在“道法自然”的哲學中生長了五千年的大腳,生活世界總是曲裏拐彎,充滿細節、血肉、一團團亂麻。天人合一,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剪不斷,理還亂,這正是中國生活的魅力所在。鴉片戰爭時代的中國,在經濟、政治、外交、軍事方麵也許很落後,但在詩歌、藝術、建築、飲食、古玩、園林等更遼闊的生活世界方麵則未必。例如,在是否適於人居上,與摩天大樓相比,蘇州園林、四合院不是落後,而是宜居;與以購物為惟一目的的超級市場比較,廟會、集市、賣花姑娘不是混亂,而是順乎人情,鞏固親和,抵抗人生之孤獨,預防鋌而走險。   人類社會,要有秩序,天地國親師,是必須的。道理固然要理麻,但也不是剃個光頭那麽簡單。西方社會,契約化的人際關係,固然錢糧兩清,卻也冰冷無情。一定要用美國、新加坡等地的生活模式來摧毀中國傳統的生活世界,將中國經驗判決為髒亂差而一刀切斷,結果隻會更糟糕。   美國、新加坡的建築格局,適合該地的生活經驗。比如美國遼闊,適合發展汽車工業;新加坡逼仄,適合蓋高樓,人少,適合罰款。我最近去了趟印度,以中國的標準,印度就是個巨大的城中村,但並不見得人家就活得慘兮兮的。印度,一邊打手機,無線電穿過宇宙的邊緣去談生意,一邊為濕婆大神進香。印度用加法,諸神都顯著靈,奔馳、高速公路也欣欣向榮。   生活世界最忌諱的就是一刀切。現在,削足適履已經成了行政的家常便飯。一刀切省事,因地製宜比較麻煩。生活世界如果不像麻一樣地繁,那還是世界嗎?整齊劃一,一刀切成方陣的那是軍營,是士兵的生活,不是百姓的生活。以軍事化的思維來管理生活世界,已經成了許多行政部門的傳統。一刀切隻是紙上的一個文件,量化、百分之多少、一律、堅決。但一刀切下去的地方,永遠不會像刀口預想的那樣就是蛋糕,這一刀下去,伸的伸、縮的縮,斷的斷、碎的碎,皮開肉綻,總是有無數生命在刀下慘叫。   這種一刀切的傳統很可怕,反右時,規定每個單位的右派要占5%,那些單位一個右派也沒發現,也要抓出5%。我有個朋友,開了家小書店。綠化城市,規定必須完成X平方米。書店位於兩個建築物之間,走三步就到頭的一點空間,七八平米,也要拆掉綠化。綠化自然是好事情,但什麽地方該綠什麽地方不該綠,卻不因地製宜,那麽小的一個地方,是留下一個很有品味的小書店,還是不倫不類地隻是為了敷衍指標而一刀切下去好呢?書店與綠化,難道不能共存?決不考慮。為了綠化,把街道上的小吃店、雜貨鋪、單車棚、www.lizhidaren.com報刊亭……一律拆掉。最可惡的是,為了達到指標,樹就種在人家門前,讓你出門都要繞著綠化走,因為不如此就完成不了百分之X的綠化麵積,因為檢查團隻看得見街麵。化是化成了,生活世界也完蛋了。沒有吃早餐的小店,沒有散步的地方,那綠化真是寒磣啊。   理順生活世界,隻能因地製宜,而不能削足適履。這是一個常識。行政者中隻要讀過小學都知道“削足適履”這個典故。善良者以為是文化水平的問題,其實是錢的問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結果應當是世界活潑潑的,而不是削足適履之後的慘痛。   生活世界本來就是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這才是世界,這才是中國世界。行政人員領薪水,就是讓你理麻的。剪不斷,理還亂,世界因此微妙美麗活潑生動複雜。圖省事,一刀剃成小平頭,削成亮蛋,要他做甚?燙頭發我不會,剃光頭誰不會,拿把刀來!   方力鈞的那些大亮蛋,也可解為對一刀切的反諷。                  (初雪摘自《南方周末》2011年10月1日) 這篇關於生活的魅力:一團亂麻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