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麽大,我們的父母更應該去看看

Feb20
文/初小軌
  
  01
  
  孩子送出門,修行在個人。
  
  一個鄰居,今天從硝煙滾滾的北京,飛到了一年隻來一次的大理,從她打拚四十多年的家,來到了她買來打算養老的家。
  
  去機場接她回家的路上,一看到藍到發狂的天,她便心情大好地問我:“小軌,十一你去哪兒玩呀?”
  
  我說:“哪也不去,就待在大理啊。”
  
  她“哦”了一聲說,華子(她兒子)也哪兒也不去,就待在馬來西亞,他正在努力攢錢,爭取今年內請我和他爸去馬來亞西去玩一趟。
  
  我一驚,說:“姐,以你和大哥的經濟實力,去遨遊個世界也不成問題啊,還用華子費這個牛勁?”
  
  她哈哈大笑,給我講了個故事。
  
  華子7歲的時候,華子爸爸在地方銀行做小職員,她在市裏的小事業單位上班,10公裏的異地戀,一個周見一次麵。
  
  華子爸爸不在家的時候,她帶著華子吃鹹菜饅頭,華子爸爸回家的時候才舍得炒菜。
  
  有一天,她看到瘦瘦的兒子在狼吞虎咽地啃饅頭,突然鼻頭一酸,就哭了。華子在一旁急壞了,趕緊問媽媽怎麽了,她掩麵,說:“媽媽難過,咱家窮得連饅頭都吃不飽。”
  
  第二天,華子放學後興衝衝地把一大把零錢塞到她手裏,說:“媽媽,快拿著買饅頭去吧。”
  
  她一驚,問兒子哪來的錢。
  
  兒子開心地說:“我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收廢品的大地方,比媽媽平常賣給小區門口大爺收的價格貴好多呢,我借了個三輪車,把咱家的廢品拉到那個大地方去多賣了好些錢。”
  
  她說,那個時候,華子的腿夠不著三輪車腳蹬子,所以一路晃晃悠悠地扶著車把,硬是走著把三輪車推到了廢品站。
  
  十幾年後,她成了標準的中產,有別墅有豪車,有做高管的老公,有在國外留學的兒子。
  
  家風依然是想要孝順,先自食其力養活好自己。
  
  三個月前,我見過一次華子,當時他正舉著錘子在院子裏敲敲打打,說要給爸媽做一個喝茶的木墩子,看見我來了禮貌問好,中午在他家吃飯,他在廚房裏跑來跑去地幫忙,上菜的時候要我坐著不要動,自己卻在廚房和飯桌之間來來回回地跑,吃完飯後一個人蹲在家門口修理自行車,兩手黑油,額頭的汗珠在陽光下發光。
  
  很多人小時候都經曆過貧窮的童年。
  
  有人長大後毫無戾氣,一生努力都在希望讓父母去看看外邊更好的世界;有人長大了不願意回家,把自己的自卑與一事無成都歸咎於父母太窮。
  
  有人因為窮,學會了如何尊重父輩如何表達愛;有人因為窮,一直都在混吃等死、四處宣揚讀書無用論的悲哀。
  
  孩子送出門,修行在個人。
  
  02
  
  他們跟不上潮流,他們學不會享福,
  
  還要被他們養育起來的這一代人笑話。
  
  前段時間回家,在機場排隊安檢。
  
  看到一個老人背著一個大包袱急吼吼地往前擠,一不小心蹭到了身後一個衣著講究的年輕人。
  
  年輕人當即扭過身子,上下打量了一眼這個老人,不屑地白了他一眼,撣了撣襯衫,高聲說:“這位大爺,你這是第一次坐飛機嗎?擠什麽擠?你以為是坐火車買了站票得搶座嗎?”
  
  老人臉一紅,顯然是聽明白了,但是又不會說普通話,隻好用家鄉話急忙解釋並道歉。
  
  年輕人顯然聽不懂,但是一聽這滿口方言就“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周圍不少不明就裏的人也跟著笑了起來,老人尷尬地從隊伍裏默默退出來。
  
  我聽得出來老人的臨沂口音,於是喊他站在我前邊,跟他聊了會兒。
  
  他說,這確實是他第一次坐飛機。
  
  孫子剛考了雲南這邊的一個大學,他父母做生意顧不上送,孩子沒出過遠門,所以也隻能他幫著扛東西來送。
  
  他之所以往前擠,是因為孫子嫌棄他穿得土,所以讓他跟他分兩隊站,為了離他遠點兒,看到孫子先進去了,他害怕跟孫子走散了所以不得不跟緊。
  
  如果不是送孫子上大學,他可能這輩子都“不配”坐一次飛機。
  
  這就是我們的父輩。
  
  他們一生受窮,一生努力,即便用盡全力也隻是養活了幾個孩子,無法給兒女們拿得出手的富貴榮華。
  
  到老了,稀裏糊塗就被一個聲色犬馬的時代拽到了全新的時空。
  
  在家隻能靠在土坯牆上曬太陽,出門會背著招人嫌棄的大包袱,走到哪兒都害怕自己的不入流會給孩子丟人,兒女宴客的時候不敢隨意說話。
  
  他們跟不上潮流,他們學不會享福,還要被他們養育起來的這一代人笑話。
  
  03
  
  父母眼裏的全世界,
  
  就是兒女歡笑,全家團圓。
  
  今年年初,給我媽換了手機,她把我罵了一頓,說我瞎花錢,因為她覺得智能手機太難學,不如老年機好用。
  
  我說:“我可以教你用新手機微信聊天。”
  
  她問我:“學會這個有什麽用?”
  
  我說:“用這個發語音不用花電話費,你還可以看到我平常在忙些什麽。”
  
  她說:“那這個還挺好。”
  
  於是,我教會了連拚音都不會的她學會了微信。
  
  她隻會發語音。
  
  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我熬夜碼字,突然收到了她的第一條語音,聽完短短的5秒語音,卻讓我在望向洱海上空萬家燈火處時哭得泣不成聲。
  
  她用極不自然的語調顫抖著說:“閨女,媽想你。”
  
  這些年,我幾乎踏遍了整個中國,天南海北,四處飄蕩。
  
  看過沙漠上空的狂風暴雨,看過千瘡百孔的懸崖孔洞,看過花開時節的冰淩,還在絕壁叢生中祈禱過天下太平、五穀豐登。
  
  我媽今年60歲,我爸65歲,他們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山東到北京。
  
  父輩這一代,住酒店會問十遍價格後心疼,景點買瓶水嫌小商販太坑,腿不好還不讓打車非要步行,吃飯的地方選得高檔一點就嚇得腿都邁不動。
  
  兵荒馬亂地回來之後,還要告訴你,以後再也不出去了,哪兒好也不如家裏好。
  
  他們一輩子困在半畝方田間,物質不富足,精神很空虛。
  
  他們見過的東西不多,也沒有什麽像樣的愛好,閑下來隻能反反複複地想我們。
  
  父母這一代,普遍患上了貧窮後遺症,他們沒見過外邊的天,也不認為自己有必要去看看。
  
  父母眼裏的全世界,就是兒女歡笑,全家團圓。
  
  04
  
  世界這麽大,
  
  我們的父母真的應該去看看。
  
  兩代人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觀念衝突與意願違背。對同一件事情因理解所產生分歧,飯桌上一討論就是一個死結。他們覺得我們不懂事,我們覺得他們不講理,這是一道千古較勁題。
  
  但是,理解分歧不能成為我們不去關心他們的理由。
  
  他們可以說不需要我們為他們做什麽,但不代表我們就真的什麽也不用為他們做。
  
  早晚有一天,他們老態初顯;早晚有一天,他們不能靠自己的腿腳走出門口去看一眼窗外雲煙;早晚有一天,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不會玩兒,我們可以帶著他們玩,他們跟不上時代,我們可以帶著他們去看一看漁舟唱晚。
  
  人一旦被時代拋棄,就會感到無盡的孤獨與悲涼。
  
  你不肯回頭關心父母,他們就會活成一座逐漸下沉的孤島。
  
  世界這麽大,我們的父母真的應該去看看。 這篇關於世界那麽大,我們的父母更應該去看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