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所有標簽,你還剩些什麽?

Feb20
卸下所有標簽,你還剩些什麽?

  作者:芊芊

  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

  其次,看標簽。從CXO到富二代,從明星到網紅。

  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人有幾分敬意,都來自於他擁有多少標簽。

  因為標簽的背後總是有太多現實意義,一旦你被打上了某個標簽,就意味著身份、地位、財富、人脈等等一係列資源接踵而來。

  於是,人們為了能貼上某個標簽,一次次地前仆後繼,肝腦塗地。而這,已然成為了彰顯自己成績的最優方式。

  從本性上來說,人們大多樂意相信,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是自身能力使然。所以,久而久之,人們常常會模糊掉自身和標簽之間的界限,漸漸以為附加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如此,便輕而易舉地產生一種錯覺:原來我是這樣金光閃閃。

  而隻有臨近失去這個標簽,真切地體會到自己可能隨之失掉所有光環的時候,才會突然醒悟,原來它對自己的意義是如此之重。

  所以,才會有很多位高權重的人在臨卸任之前鋌而走險、晚節不保,還有很多曾經輝煌而後陷入低迷的人想盡一切辦法,搏出位。

  ✤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形容查爾斯的偉大時曾說,“我說的偉大並不是那種官運亨通的政客或者戰功赫赫的軍人所能得到的,那些人的光環來自他們的職位,而非自身的本事;等到時過境遷,他們將會變得微不足道。人們常常發現,離任的總理原來隻是個能言善辯的口舌之士,卸職的將軍也無非是個軟弱可欺的市井之徒。”

  標簽既是由外界來認定,就一定會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在這樣的改變之下,一個人身上標簽的意義越是大於個人,就越容易形成反差。

  既然你終會卸下所有外在的標簽,那麽,在此之後,你還剩下些什麽?

  很多人都因此陷入了迷茫,我們的父輩便是例證。

  那是一代被教育要犧牲小我,為集體奉獻的人。他們當中,大多數都將工作視作生活的全部意義。他們可以為了工作沒日沒夜地加班,放棄所有的業餘生活。

  然而當到了退休的時刻,一個個都忽然傻了眼。沒有了工作,生活就好像失去了方向。

  很多人都要為此度過一段漫長的適應期,才能習慣每天和工作相比“無所事事”的狀態。

  ✤

  當卸下所有的標簽,你才真正還原到了最初始,亦是最本質的自己。此時你還能擁有的那些,才是你個人的意義和價值。

  這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你的思維方式。

  譬如思維的固化程度。

  同樣是繳費這件小事,有人始終願意到銀行營業廳去現場辦理。往返路程、排隊再加上辦理的時間,有時甚至需要長達半天。而有人就懂得下載各種便民的程序,在家一鍵操作,既省時又省力。這便是所謂生活質量的差別。

  再譬如思維的條理性。

  就拿做飯來說,有條理的會提前準備好一切原材料、工具以及調料,並且可以規劃出製作時間的最優解。於是你會發現這些人三下五除二,一頓豐盛的大餐就出鍋了。可是有的人,卻時常是到了要炒菜的時候,臨時又發現缺這少那,做一頓飯,恨不得雞飛狗跳。

  那個最原始和本質的自己,一定脫不開生活中的瑣碎和繁雜。然而,恰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需要極大的智慧方能應對自如。

  ✤

  其次,你能否接納自己。

  很多人不敢脫下標簽,迷戀這層光環,其實源自心底不願接受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就如同一個常年依賴於化妝的人,早已經認定了自己上妝後的樣子,是斷斷不願以素顏示人的。因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隻有自己清楚地看到,真實的模樣有多麽醜陋。

  你越是不敢直麵自己真實的模樣,尤其是缺陷,就越容易陷入虛榮和佯裝。

  於是,有太多人用自負來粉飾自卑,用孤傲來掩蓋敏感。可是,能騙過別人,卻騙不了自己,內心的痛苦絕不會因為掩蓋而減少絲毫。

  你瞧,那個外表清冷至極的張愛玲,心裏其實永遠都是小時候被問及要哪樣東西時,先要考慮對方是何用意,怎樣選擇才會討人喜歡的小女孩。

  更是那個因為害怕受傷而畏懼社交,最後隻好在獨居中,靠揮霍物質來填補內心空虛的寂寞女子。

  我始終認為,人在情緒上的一切煩惱,最終都會歸於同一個答案:你能否接納自己。

  隻有真正能做到與自己和解的人,才有可能收獲情緒上的安穩,還有內心的坦然。

  ✤

  第三個,還剩下愛好和特長。

  愛好與特長之間的差異在於:愛好更偏重自我享受,水平與否並不重要,自得其樂才是關鍵;而特長則意味著你掌握的這項本領,已經具備了變現的可能。

  二者的共同點,是它們統統不依托外部而存在,不會隨著標簽的削減而丟失,而是始終捆綁在自己的身上,並且能夠持續取悅自己。

  當你不再追求標簽,不需要向外界證明什麽的時候,自己內心的感受便成為了最重要的事。

  取悅自己是一種能力,它決定了在沒有應酬和聚會時,你是否願意純粹為了自己味蕾的享受而花費些精力和錢財;在工作目標和任務之餘,你是否樂意為了精神上的充實而去聆聽一次有意義的分享。

  這些事在經濟上也許不會給你帶來收益,甚至很多純粹就是成本,但是,它們卻左右了你內心中快樂的程度。

  當我細數完標簽之外的剩餘,便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所有的標簽都是指向外的,它們代表了成績、認可、榮譽;而所有卸掉標簽之後的結餘,思維方式、接納自己、愛好特長,統統是指向內的,它們代表了你內心的平和、愉悅。

  不可否認,我們隻要還與外界發生聯係,就會需要標簽。很多時候,那些結餘下來的沉澱,往往都是與標簽長期互動的結果。

  其實,你從標簽向自己的身上轉換和搬運的東西,便是成長的痕跡。你轉換得越多,越快,就意味著能力越強。

  一個初來乍到的人對標簽的渴望確是再正常不過的心理。

  隻是,在你追求標簽之餘,適時思考一下:當你不再是某某單位的員工、誰誰的伴侶或子女,在卸掉所有標簽之後,你還剩些什麽?這或許能夠幫助你發現一個更好的自己。 這篇關於卸下所有標簽,你還剩些什麽?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