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累了,你早該開啟極簡生活模式

Feb20
新一年到來,收拾上一年剩下的東西,簡直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一雙穿了幾次的帆布鞋,一件隻有瘦下來才能穿的棉毛衣,一本剛翻了幾頁的雜誌,一個體積龐大而又很少用的兒童充氣遊泳池......

  看著這些玩意兒,淩亂滿屋,真不知道如何收拾是好。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日劇《我的家裏空無一物》,正好給了我們一些觀點。斷舍離——這是一種整理的概念,更是一種本真生活的態度。

  劇中女主角麻衣本來有收藏癖,和她媽媽她奶奶一樣,什麽都舍不得扔掉。家什也是到處亂放,有客人來了才匆匆收拾一下。

  直到2011年,日本大地震,她家裏的大部分東西都毀於一旦。她才幡然醒悟:原來生活本來所需的很少,不能再這樣過了!她選擇“斷舍離”,開始一件一件扔掉不需要的東西。

  你會看到,在麻衣整理後的家,幾乎空無一物,窗明幾淨,簡約到了極致,也就美到極致。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斷舍離就是選擇“不持有的生活”。隨著拿掉的東西越來越多,保留的東西越來越少,才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麽。



  去年裝修房子的時候,我就有選擇恐懼症。歐式、美式、日式、中式,到底該選什麽款式?地中海風格、田園風格等等,各個風格都看了個遍,越看越糊塗。

  往往都是這樣的,越是覺得心愛之物,越是猶豫不決。

  糾結了半個多月,一位90後設計師給了驚喜。在他平麵布局方案的背後,簡潔明亮的線條美感十足,我最終選擇了極簡的北歐宜家風格。

  配上簡約的家具,裝修出來的效果果然很中意。很多留白的地方,也給未來靈感噴發留下空間。越是簡約,越是百看而不厭。

  這讓我再次反思斷舍離,選擇“不持有的生活”。其實,“不持有的生活”,最初是由日本作家金子由紀子提出的。她主張通過“擁有少量有用的、有品位的東西,過簡潔而快樂的生活。”

  在我看來,不持有的生活,首先要斷舍離——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裏沒用的東西;

  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由自在的空間。

  不持有的生活也是這樣,是為了讓你的生活重點突出、清新、舒適。



  紛繁現實中,我們總是過得太累。

  究其原因,還是被太多千絲萬縷的社會關係牽絆,還有那些胡思亂想的雜念,不切實際的貪戀,繁文縟節的舉止,讓你心累,讓你煩惱。

  負重前行,就算是還有無數個夢想,複雜的生活,也讓你苦不堪言。

  何不選擇”不持有的生活“,開啟極簡生活模式。

  拋棄那些從不去看的書。渴望知識的你,總是用太多的書來填充空虛,卻總是讓你的書櫃、桌上、床頭擺滿太多不看的書。何不拋棄這些擺設,真正地找一兩本書,好好精讀,把知識裝進腦裏,放進心裏。

  早日扔掉那些敝帚自珍的草稿。那些記載滿滿思路的草稿或者筆記,以前總是作為閃著光芒的手稿,在淩亂中繼續淩亂。人總是要向前,沒有收獲的記憶終究是一張廢紙,不如早日舍去,以更有意義的正稿呈現。

  早該放棄那些從來不穿的衣服和鞋子。網購給我們帶來便利,卻也給家裏帶來了大量不必要的”垃圾“,總是讓你感覺放之無用,拋之可惜。那就要從源頭開始斷舍離——“剁手”,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不買無欲,生活本來可以更簡潔更輕鬆。

  遠離那些不喜歡的朋友。摯友無需多,頻繁的社交給來越來越多的朋友,卻也給你太多的人情負擔。牽扯太多複雜的感情,碰到冰冷的現實,經常會讓你感覺人走茶涼,感情變了味兒。

  人總不要過的太累,一生短短百年,終有些要隨心,終有些要舍去。



  選擇不持有的生活之道,總結起來,有很多東西,你不必持有:

  超過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

  不留戀的物品,不持有;

  無法回歸自然或轉讓給其他人的物品,不持有;

  和自己或自己的生活風格不符的物品,不持有。

  “極簡主義”也好,“性冷淡風”也罷,最重要的東西,總會越來越清晰。

  不要太忙,每天早起一點。

  其實,腳步慢下來,你會發現,你貪戀的越多,得到卻越少。往往越是不持有,越是能看到最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雨後的彩虹,藍天,老爸老媽,還有愛情。

  物品也好,男人也好,離別的時候,重要的是要幹脆。 這篇關於別太累了,你早該開啟極簡生活模式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