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忙著去賺錢,你卻閑著做白日夢

Feb20
作者:豬小鬧

  1

  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為什麽你越閑,就越不開心》,引起了讀者們一些不同的聲音。

  其實寫文章觀點,別人不讚同是常事,本沒有什麽好解釋的。人的思想本不同,不可能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這些我很明白,也不會在意。

  但是因為這些留言讓人無奈,太過於消極與淺薄,因此不得不另寫一篇文章闡述觀點。

  這些留言是這樣的:

  有一讀者A留言說:不快樂還不是因為沒錢,有錢了閑死也快樂。

  這條留言有不少讚同的聲音,還有一個跟貼說:對。對。若有人每天給我一千元,看我閑著開不開心。

  還有一讀者B說:我就是喜歡閑著,不過前提是要有錢。我就是個徹徹底底的享樂主義者。我喜歡天天睡到自然醒,沒事去逛逛街,做做美容,喝喝咖啡。隔三差五去旅旅遊。再有一份工作,一個禮拜上一天班,多好啊!

  看到這樣的留言,不僅無奈而且無語,想起網絡上挺流行的一句至理名言:你的思維決定了你的社會層次。

  無可否認,人們的不快樂源頭有一部分來自於沒錢,沒錢的人們像根草,愁吃愁喝愁老婆。可是錢又是從哪兒得來的呢?當然是對社會的付出與創造力了。

  且莫告訴我你需要有一個名叫王健林的爹。有個有錢爸比,的確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那是投胎的問題,現在與你無關了。而且,你可看見王思聰他天天閑著什麽都不幹,伸手向老子要錢過生活?

  即便你有個叫王健林的爹,也不等於就可以每天吃喝玩樂,你最起碼還要有從小被送到國外,獨自完成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業,和在異地它鄉自我料理、與社會打交道的能力。

  所以,有錢人的生活也不是你想象的那麽容易。

  2

  我是從底層中長大的人,從小便知道生存的不易。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懂得生存的意義。生活永遠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去打拚,去對其抱著更大更投入的熱情。

  小時候,我在農村裏長大,同樣家庭出生的孩子有不少,大家都有著一樣家境,差不多的艱難,沒有什麽層次之分。

  但等我們畢業後進入社會,幾年不到的時光,每個人的社會層次就分出來了。

  有的同學一直上進努力,對某項技術鑽研不放鬆,於是有一天他們便成了工程師、老總、行業大佬、知名人士,多少人爭著喊著搶著聘他們結識他們。無論他們到哪兒,都是目光的聚焦點,這樣的人自然就成了一呼百應、鮮衣怒馬的高層次人士。

  有的同學安守本份,工作、結婚、生孩子,小日子雖然過得不富裕,卻也能夠多年積攢財富,有車有房不愁生存,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而有的,工作後覺得這家不好、那家不對,三頭跳槽、兩天換行,折騰來折騰去,結果失業、空閑、埋怨,一年一年的時光過去了,歲月痕跡倒是擁有一大把,其它的卻都沒有。

  這樣本來環境出身都相同,卻因思維不同導致最後走向不同的人們,一旦再次相遇,優勝劣汰一眼可見。

  3

  說起來,我並不是以成敗來論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人的出身點不同,因此成功的意義也不同。

  底層裏出身的人,有一部分人,用盡了一生的辛苦艱辛,也隻是解決了溫飽問題。但這樣的人我依然會覺得他們是成功的,因為他們一直在奮鬥,他們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不曾放棄過自己。

  在人最簡單化的生存裏,自己創造收入,給孩子與親人提供最起碼的生活保障,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去做的事情。

  而做成這些事情,也代表著你人生的部分成功。

  拿人的情感來說,父母把你從小嬰兒養成大人,他們雖然並不是多想你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但,他們會從心底裏渴望你有生存的能力,和擁有能照顧日漸老去他們的能力。

  再或者說,將心比心,我們每個人都會期盼下一代比自己更好更有能力,可以在殘酷的社會上好好生存著。

  所以,你用自己的能力換來經濟去孝敬他們,給後代提供教育,不管是多是少,都會得到親人們的認可與肯定。

  能得到親人認可的人生,便是一項成功。

  社會發展的理論來講,人類的創造力是必不可少的進步因素,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不需要勞動和創造就能夠繁榮富強,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依賴別人的扶持能夠長久生存。

  缺乏創造力的國家不僅弱小無力,而且不能持續安康,會輕易地被人們拋棄或被他人毀滅。

  以國強推理及人,也是同樣道理,長期缺乏勞動與創造力的人們,即便你是含著金鑰匙降生的,也都會被社會的發展拋棄掉。這也就是為什麽人們俗語裏會說:“坐吃山空”。

  4

  最後一段,我回複一下A與B類的讀者:

  說別人每天給你一千元會開心的人,我想你首先需要具備一個條件,就是每天能創造出價值一千元的勞動能力。

  這樣,你才會心安理得的拿那一千元,而不會惶惶不安,別人為什麽會給你一千元?明天還會不會給你這一千元?生活在未知的期望與擔憂之中。

  說天天睡到自然醒,沒事去逛逛街、做做美容、喝喝咖啡,隔三差五去旅旅遊的人,我想即便你有供錢的主,你還是要具備精通八國語言與獨自看懂地圖的能力。

  即便是在中國境內旅遊,最起碼也要懂當地的方言,知曉風土人情,這才不至於淪落為失蹤人口,成為社會的負擔。

  說一星期上一天班的人,這其實不算奢侈的要求,我知道有一個人能做到,那就是美國博物學家及哲學家亨利·戴維·索洛,他用每星期上一天班,其它時間用在圖書館裏吸取知識,以供下個星期給別人提供更大的價值。

  看看如上的條件,可否有達到?如此,我便能恭喜你了。 這篇關於別人都忙著去賺錢,你卻閑著做白日夢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