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平台剩下的,才是本事

Feb20

  作者:李尚龍

01

一年前,一個記者朋友跟我講了一件事情,她通過朋友聯係到了一個大腕兒采訪了他。這個人之前從來不接受采訪,這次竟然答應了她。她回到公司,特別開心地跟領導說:我采訪到了他。

沒想到領導笑笑說,你看,我們平台重要吧,要沒我們平台,你怎麽可能有機會接觸到他。

事後,朋友跟我說,重要你妹!

其實為了采訪到這個人,朋友從早到晚創造機會和這個人偶遇、見麵,逢年過節短信騷擾、語音襲擊,她孜孜不倦,終於有一天,這個人回了她一條短信,說:我今天晚上七點到九點有空,接受你一個采訪吧。

朋友聽到這句話,欣喜若狂,眼淚都快出來了,於是竟然傻了吧唧地問了一句:為什麽?

那人撲哧笑了,說:你很堅持,這讓我很感動,所以,所有的媒體,我隻接受了你的采訪,希望你繼續努力。

朋友說到這裏,我不禁開始思考,平台和個人能力到底哪個重要,或者,他們的關係到底應該是什麽?

之前,我的觀點是年輕的時候看平台,年老的時候看能力,可是,這件事情過後,我的觀點發生了很大改變。

那天,我問朋友,你覺得平台重要嗎?

朋友冷不丁地說,重要個屁。

02

其實我還是覺得平台在一無所有時很重要,不過,對一個人長期的成長來說,不那麽重要。

分享一個故事:

前些時間一個微信號的小編跟我發信息,說,龍哥我想轉載你一篇文章。

我的習慣是無論你大號小號,隻要署名,我都會很快同意,不耽誤大家時間。於是,我很爽快地答應了。

沒想到小編來一句:哎呀,還是平台重要啊,幸虧我這個平台很大啊,龍哥你這麽快就答應了!

我當時淩亂了,於是仔細看了一下她的介紹,那個單位我壓根沒聽過,可能是個大號,但這和她號大不大有什麽關係?哪怕她是個小號我依舊會同意。

於是,我好為人師的臭毛病又來了,我跟小編說,孩子,我答應你不是因為你平台大,因為我誰都會同意,如果我通過看號的大小來決定是否授權,那也是跟號有關係,跟平台有關係,和你沒有關係,所以,別把平台當做你的能力,你要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離開平台剩下的,才是你的本事。

其實在很多社交場合中,大家剛開始記人都是通過頭銜、標簽和平台去記人。此刻就像你正坐在一艘很大的船上,人們會因為你船大,而尊敬你幾分。可是你總要下船,總要上岸,總要換船。上岸過後,誰還記得船上曾經有你,此時此刻,你是誰,才格外重要。

很多人都有這個錯誤邏輯:我現在這個平台很牛,所以我很牛。

就像我認識很牛的人,所以我很牛一樣。

其實並不是,每個人在舞台上化了妝都會很美很吸引人,可當你出了劇院走在路上還能被人認出,才是真正的明星。

比如在我微信裏有很多人因為我並不認識,他們隻有一個標簽加姓名,而靜靜地躺在那裏,我們沒有太多的交集。相反,有很多學生我都能記得,因為和他們吃飯、探討、溝通的時候,會覺得他有趣好玩兒,慢慢地,我也就忘記了他的頭銜,隻記得他是我朋友。

這個世界喜歡把人貼上標簽,卻不知道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弱者總喜歡炫耀自己的平台,高談闊論自己有鐵飯碗,得瑟自己在哪個體製內。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會拿著平台說事兒,他們創造平台;他們每去一個平台,都能讓這個平台變得更好;他們不會錯以為平台是自己的能力,他們明白:離開平台,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03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被貼上了新東方老師的標簽,朋友介紹我的時候,總是會說,這是一名新東方老師。這點讓我很尷尬,因為我在新東方也就三年,而且我辭職快三年了。

有一天,我發現介紹我的朋友開始說,這是我朋友,李尚龍,是一名英語老師,也是青年導演和作家。忽然,我發現我的平台消失了,大家開始認可我這個人,而不是我的平台。

後來我慢慢明白,因為自己每天都在進步,你在哪個平台就不那麽重要了。

現在,我加入了一個剛剛成長的創業公司——考蟲,我的目的,是要幫助這個公司上市,從而創建更好的平台給更多人。我經常跟我們公司的新同事說,不要總依靠平台,要和我們一起共同搭建這個平台,然後一起進步。

我覺得員工和平台應該是有這樣一種關係:共同成長,彼此獨立,不寄生彼此,但協助對方,一起變得更好。

員工也不能因為自己賺多少錢而幹多少事情,而應該以提升能力為目的,不能用平台給你多少錢來決定自己的價值,這樣失去的會更多。

我曾經遇見一個出版社的編輯,她看稿子速度慢,效率低,我問她你怎麽這麽低的效率,她說,老板一個月才給我這麽點錢,我拚什麽命啊?

她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她肯定成不了事,無論去哪個公司。

她竟然為了工資而生活,用工資來決定自己的價值,這樣的生活,未免錯得太離譜。

我想起在新東方上課的日子,賺的是課時費,剛入職的時候,是一個小時140元,一個同事想,反正隻要度過兩個小時,課時費都是一樣的,那麽無論講成什麽樣子,價錢是一樣的。所以,混吧。

甚至他跟我說:咱們這個平台多好啊,反正有課上,隻要講得別太差就好。

現在回想起來,幸虧我沒有聽他的,那段時間,我把每節課對著牆講好幾遍錄音聽了後再上台,而且每次講完,我都會修改課件,雖然繁瑣、痛苦,但每次講課後,自己都能有所提高,結果,雖然我們都賺了一樣的錢,但幾年後,我在台上的應變能力以及講課技巧已經大幅度提高,之後,我跳槽到任何一家單位,都能獨當一麵。

而他隻幹了兩年,就被迫轉型離開教育圈。

我開始思考我們之間的區別,終於明白:他總以為我到了這個平台就安穩了,有了這個平台作後盾我就放心了,我為了老板給多少錢而工作;而我想的是,這個平台不重要,畢竟世界上哪裏有絕對穩定的生活,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夠提高,我為變成更好的自己而工作。

所以,平台和個人,應該是相互依存,但相互獨立的關係。平台可以有你而更好,但不能全依賴你個人,你可以依靠平台成長,但不能依賴於平台。

04

我們在一畢業的時候,都希望找到一個好工作,認為好工作就有了好平台。

就像我們都想考上好學校一樣。

後來我們發現,好學校也有庸才,一般學校也一樣能出改變世界的人,當這個人出現在公眾時,大家隻能記得他創造的平台,隻有在調侃的時候,才會想起他的母校。

一個強者,一定不會完全依靠平台,而是會讓自己變得更強。他會和平台融合在一起,和平台共同進步,他們像一個球隊一樣,平台獲得總冠軍時,你,就是MVP。

05

回到一年前那個故事。

朋友過了幾天遞了辭呈。

領導很可惜地說,離開了我這個平台,好可惜,你再也找不到這麽好的平台了。

朋友沒說話,冷笑了一聲,轉身離開了單位。

後來,朋友去了另一家單位,上周,再次采訪到了那個很難采訪到的人,畢竟,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而他原來的公司,據說,還動不動地開會,質問其他員工:我們這麽好的平台!你們怎麽約不到那個人了?

一個錯把平台當本事的人,注定是悲劇的。

真正的強者,平台隻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THEEND— 

這篇關於離開平台剩下的,才是本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