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的意境

Feb20

  作者:慕蕤海

1.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3歲以前的生活,是否還記得6歲之前的事。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性格在6歲之前就已經確定,而中國也有俗語稱“3歲看大,7歲看老”。

人的性格,在6歲以前就基本定型了。這個理論既是人類經驗的積累,又得到科學研究的有力證明。

雖然人在6歲前有很多事是無法自己左右的,有最親近撫養人的痕跡,但是大多數人的童年都是天真無邪的。

所以,那種天真無邪的天性一直深深地隱藏在我們的心底,以至於我們都忘記內心還保有這麽純潔的世界。

2.

曾執著地研究過一段時間的飲食,從喝的東西開始,迷戀過各種蔬菜果汁,換著法地喝過綠茶、紅茶、茉莉花、玫瑰花、金銀花等各種茶,後來決定就喝白開水。

做過各種營養粥,紅豆、綠豆、黃豆、黑豆各種雜糧混在一起,但是現在最喜歡喝白米粥。

喜歡各種花式麵包,帶水果的,帶紅豆的,但是現在覺得白麵做的白色的東西最靠譜。

那些花花綠綠的,五顏六色的,對身體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多多少少帶來不利的影響。

比如蔬菜瓜果都打成汁喝的話,不利於牙齒的咀嚼。

綠茶、花茶喝多了胃寒涼的人受不了。

各種豆類吃多了,嘌呤含量高,對有些人的身體不適合。

麵包上的水果不是新鮮的,而且含糖量比較高。

這些東西,都適合淺嚐輒止,不適合每時每刻、日複一日地重複。

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適合身體的永遠是那些最簡單的東西。

不然白米、白麵怎麽會成為主食?不然白水怎麽會成為每日必須的飲品?

這不是我們研究出來的,是老祖宗一輩輩積累下來,一代代流傳下來的。

經驗就在那裏,但是我們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雖然有時候我們會去懷疑,會去挑戰,但是經過一番辛苦,我們終究會發現,純色的食物才是主流,才是主題曲,而那些多姿多彩的更適合做插曲。

3.

這很像我們的人生。

我們習慣了一種生活,總要去嚐試、挑戰,卻發現另一種生活也未必就像想象的那麽容易。

比如有些人很喜歡跳槽,一旦換了工作,就總是靜不下來,總覺得有更好薪水和環境的工作在招手。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越跳薪水越高,越跳平台越大,而更多的人跳來跳去,不光折騰,薪水總體來說並沒有提高多少。

畢竟每家單位或公司頂尖的人物也就那麽幾個,發展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就遇到瓶頸,遇到天花板。

與其折騰,不如在工作中積累和沉澱,尋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潛心研究,才會發現永無止境的價值感。

愛上工作,追求內心真正向往的,回歸簡約與寧靜,回歸質樸與純真,不為名利所惑心,才會找到發揮自我價值的途徑,才不會在高薪等各種誘惑麵前迷失方向,才不會在名和利的欲望中折戟沉沙。

4.

我們對人、對事、對人生的理解都有個過程,就像我們看硬幣,如果隻看到一麵的話,往往會作出片麵的判斷。

但隻要我們敢於總結,敢於借鑒,常常思考人生的真意,常常回歸人性的本心,就很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顏色,發現自己本應擁有的色彩,而不被五彩斑斕的世界所惑心。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就借林黛玉的《葬花吟》說過,“質本潔來還潔去”。你不相信,隻不過你還沒領悟到時候。

當你開啟內心的回歸之旅時,你一定會深刻領悟這句話的含義,會領略到返璞歸真的真正意境。

楊絳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聖經》中也有一句話,“塵歸塵,土歸土,讓往生者安寧,讓在世者重獲解脫”。自己認領屬於自己的命運,自己回歸自己本應擁有的世界。

塵歸塵,土歸土,這才是返璞歸真的意境。

那麽,其他的,又何必在意呢。

這篇關於返璞歸真的意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