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人生三角色

Feb20
如果說社會是個大舞台,那麽人生就是一場戲,生旦淨末醜,五行八作,樣樣俱全。對於人生這場戲來說,我們每個人既是導演,又是演員,同時還得充當觀眾。

  毫不客氣地說,是人就有不甘平庸的本性,不管你是出身豪門,或是起於毫末,都會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美好或者相對美好的設計。這種設計有的會一步到位,有的會循序漸進。劉邦和項羽的設計就是一步到位式的,他們看見秦始皇出巡時那副君臨天下的威儀,一個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一個說:“彼可取而代之!”曹操的設計則是循序漸進式的,他在《讓縣自明本誌令》一文中,談到自己最初的誌向時說,無非是希望死後在墓碑上能刻上“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那就心滿意足了。至於後來當丞相、晉魏王、加九錫,成為曹魏政權的實際締造者,純屬形勢發展、水漲船高的後果。

  既然自己是導演,那麽在自己執導的這部人生大戲中,自己當然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主角”。給自己設計的身份自然也不會是一個市井小民、野老村夫或者失意文人,一輩子碌碌無為、隨波逐流、平平淡淡了此一生。而是大部分都頗具波瀾壯闊、風雲際會傳奇色彩,轟轟烈烈中又不乏兒女情長。年輕時是才子佳人,風花雪月,激揚文字;中年時是帝王將相,宏圖大展,指點江山;到老來是神仙長者,功成名就,德高望重;最後來個人生大圓滿,道德文章冠冕福祿壽樣樣不缺,兩眼一閉駕鶴西遊,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雖然大同小異,但劇情大體都是這樣設計的。確實,偶然的機遇交織執著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真的也就有那麽幾個“傑出”的人物成就了一番功業。於是就有了各種成功的經驗和附會的傳說,某人為啥能夠建功立業、名垂青史?那是人家天生就不是凡品,他娘懷他時夢見青龍入懷,落地時滿堂紅光;那是人家從小就有偉大的誌向,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其實哪個孩子不是出生在血泊裏?哪個孩子小時候不是一肚子理想?

  正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樣,不想“稱帝封後”的演員也不是好演員,更何況自己還是“第一主角”,目標當然是奧斯卡小金人啦!

  從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春風得意,平步青雲,每天化好妝,穿好行頭,背好台詞,甚至一個動作、一個台步都要認真練習上幾遍,力求做到完美無缺,沒有紕漏。自己感覺演得很賣力,汗流浹背,氣喘籲籲,但觀眾就是不買賬,配角們愣是不配合,劇情總是毫無道理地不朝自己設計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就是該OK時沒有OK,該掌聲響起時卻是台上台下靜悄悄,才子總是落難,紅顏總是薄命,既沒有相府千金私訂終身後花園,也沒有白馬王子慧眼看中灰姑娘。至於金榜題名中狀元封侯拜相,那是別人;嫁入豪門穿金戴銀鳳冠霞帔,總在夢中。自己呢?說來愧煞人,天天都是蓬頭垢麵吃喝拉撒睡,不是為蠅頭小利而錙銖必較,就是為芝麻綠豆大的前程而仰人鼻息,活脫脫地把一台轟轟烈烈的人生正劇演成了不入流的街頭雜耍。最後喟然一聲長歎,我是小姐身子丫鬟命,本來天生我一個大主演,卻生生地跑了一輩子龍套,土匪甲——不,群眾演員而已。

  最後變成觀眾就在情理之中了,於是就開始大發其感慨了,我導演不成功,演得不出彩,都是有原因的。劇本不行,資金不足,其他演員不配合,觀眾的欣賞水平有問題。再說,也不光是我一個人沒演好,看看周圍其他人,帝王將相鳳毛麟角,凡夫俗子滿街都是。想來想去,雖有遺憾但不自責,最後還找到自我開脫的理論依據,缺憾也是一種美!

  當觀眾怎麽了?人家也曾給自己捧過場,為什麽自己就不能給別人喊喊好?哪怕是喊倒好呢,也比坐家裏閑著強。所以,演戲有演戲的樂趣,看戲有看戲的心得,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置身局外,往往就對場景和劇情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別看自己上場演不好,評論起別人的成敗得失,那還是入木三分、切中肯綮的。

  看來看去,人就深邃起來。人生這場戲,不論你怎麽導,怎麽演,怎麽看,不可能都是皆大歡喜,有功成名就就會有蹉跎一世;你可能幸運地得到公眾的認可甚至喜愛,就有可能被誤解而百口難辯;高尚有高尚者的代價,卑劣有卑劣者的收益;智慧有智慧的痛苦,愚魯有愚魯的福氣。作為台下的觀眾,你有鼓掌的自由,也有發噓的權利,甚至有拂袖而去的資格。

  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一句話:演好人生的三個角色,如果真的感動不了別人,感動自己也成! 這篇關於趣談人生三角色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