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事情留點餘裕和念想

Feb19


  小時候外公給我蒸紅薯包子吃,坐在門口對著夕陽,邊乘涼邊吃。鄰居大娘問我好吃不好吃,我說好吃。外公說好吃就多吃點,鄰居大娘說,好吃就少吃點,吃多了,下回就不覺得好吃了。
  
  等我上了初中,碰見一位曆史老師,每天都在辦公室寫大字,廢報紙堆到了天花板。我問他怎麽能堅持寫那麽多,他說很簡單,有個竅門,就是每次都不要到不想寫了再停筆,而要在寫得正高興的時候停下來。這樣,存了念想,就會老想著寫。
  
  又過了幾年,我上了高中,愛看課外書。得到的課外書極其有限,每一本都看得津津有味。學校嚴禁看課外書,就偷偷看,把書撕成一頁一頁的,夾在教科書裏看。不久前在家,手頭沒書,就把那些書找出來,發現竟然沒有一本有意思的,怪就怪在當時每本都看得津津有味。
  
  當時我對表弟說,高一高二先多看點課外書,學習上別掏太大勁兒,高一高二學太猛,勁兒掏完了,高三就沒勁兒了,禿嚕下來了。這話我是偷偷跟表弟說的,他傳到他媽也就是我二姨那兒,我二姨又傳給我媽,我媽就把我說落了一頓,說我瞎胡說。但事到如今我還是覺得自己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我一向覺得,針對高考而言,在教學環境和師資力量不變的情形下,一個人花七八成精力學習足夠了,和花十成精力考出的分數沒有區別。但我讀高中的時候,對學生的壓榨程度基本上是把每個學生95%以上的精力都投入在學習上(如果你上課不偷偷搞點其他事情的話)。從我初三到高三那四年裏,每年都有人因為學習壓力太大崩潰。
  
  當時班裏有個墊底的學生,學習十分拚,坐我前排,經常問我問題。有一天夜自習他發燒,本來是九點半下自習,燒到八點半,他受不了了,要提前回家。我親眼看見他把三本輔導資料夾在腋窩下打著傘回家了。在下一次月考中他依然不出意外地墊底。這讓他很懊喪。但其實他還不算運氣太差,還有個經常考全校第二的學生,因為一心想考第一,搞得太拚,最後拚到醫院裏去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不是學習和工作,而是其他的事情,比如跑步,正常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一個人的長跑成績基本上是由他的體能決定的,而體能是長期積累訓練的結果,至於賽場的發揮和跑步的技巧,對結果隻有細微的影響。幾乎所有具備常識的人都知道,一開始不要跑太猛,要攢著體能,留到最後衝刺。但我在上學和工作中的每次體能考核時,都會發現有人傻著臉一上來跑得很猛,五十米後就拱不動了,旁邊還有人揮著拳頭叫:加油!堅持!毅力!這不是毅力的問題,而是智商的問題——當然,旁邊那個人也可能是看笑話的——這樣的跑步者愚蠢在邁出第一步的時候,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體能,以為這一胯之力可以連綿不絕。這和下大雨時過地下橋,指望把速度加高靠慣性衝過積水的行為一樣愚蠢,這是一種源於智商的不幸。
  
  遺憾的是,一旦從跑步遷移到其他事情上,很多人都會有“加快速度衝過積水橋”的想法。甚至直到後果發生,他們都不承認這是愚蠢,而歸因於油門加得還不夠大。到這種程度,我們就沒法說這是智商問題了,隻能說是三觀問題。
  
  有個詞叫“裕如也”,我很喜歡。裕是寬裕的裕,富裕的裕,就是應付事情綽綽有餘的樣子。什麽叫“富”?不好定義。但“裕”就很簡單。做事情不慌不忙,從容有致,就是裕如。比如想喝茶時有喝茶的功夫,想休息時有休息的條件,就叫裕如了。裕比富要難得,很多人富是富,但並不裕。陶淵明“虛室有餘閑”,就是裕如的生活。
  
  揚雄《法言》裏講過一句話:“世人之益者,倉廩也,取之如單。仲尼神明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雖山川、丘陵、草木、鳥獸,裕如也。如不用也,神明亦末如之何矣。”
  
  大意是說,普通人就像倉庫,從裏邊取東西,剩下的越來越少,慢慢就被榨幹了。“單”就是“殫”。而在聖人那裏,萬物沒有高下靈蠢之分,因天地之化育以成其材,一個人在施展才能的時候並沒有被壓榨的感覺,用一樣東西就像沒用一樣,就會永遠寬裕,永遠有餘力。
  
  近來我也嚐試如此踐行,在一本小說讀到正精彩的地方停下來,一件事還沒消磨掉熱情的時候停下來,一頓美食還沒吃到厭膩的時候停下來。這樣,就對很多易行的美好存有念想。留有好的念想在,會得到一種裕如的幸福。這種裕如是不把好事和宴樂消耗殆盡,留有一顆種子等待它繼續發芽抽條。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我忙得來不及看朋友圈的時候,想到等閑下來還有朋友圈可以看,會有一種不確定的期待和快樂。但真到把朋友圈刷完之後,這種快樂就蕩然無存了,倦怠和空虛就會潮水般湧入,讓人陷入無所事事的境地。看朋友圈的樂趣就在於你可以主動選擇是看還是不看,換言之,朋友圈是閑暇的備胎。當把這種備胎扶正,要以批閱奏折不批完不能睡覺的心態看朋友圈時,讀到很多好文章就來不及細細咀嚼了,因為下麵還有許多奏折要批,它就從生活的樂趣變成了累贅。人就沒辦法“裕如”了。
  
  作者:王路

這篇關於給事情留點餘裕和念想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