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是為人處世的立身之本

Feb19
古人雲:“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摧、金石可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中華民族是一個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五千年來有著許許多多值得稱讚的美德。其中,最閃亮的那顆珍珠就是人要擁有一顆真誠之心。
  
  誠實可分為誠與信。誠——誠實,就是忠誠老實,不講假話。誠實的人能忠實於事物的本來麵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實,同時也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光明磊落,言語真切,處事實在。誠實的人反對投機取巧,趨炎附勢,吹拍奉迎,見風使舵,爭功諉過,弄虛作假,口是心非。信——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說話算話,講信譽,重信用,履行自己應承擔的義務。
  
  誠實是打開人們心靈的神奇鑰匙。在人際交往中,隻有真誠待人,才能與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關係;隻有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所以,我們應該從小樹立“言而有信,無信不立”的觀念,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那麽,做人應該擁有一顆真誠之心怎樣去踐行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擁有誠實之心的人,就應該做到修身養性。
  
  誠實是無價之寶、是做人之本。真實可信的,真實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是經得住事實和時間檢驗的。假的、騙人的東西是編造的,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必然會露出破綻,在事實麵前,早晚要暴露的。所謂品行端正,無非就是擁有一顆大愛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騙人。
  
  一個誠實之心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真誠之心無須灌輸和強迫,隻會相互感染和傳播。如果說社會是一座大廈那誠實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礎,沒有誠實,大廈就會倒塌。另外,誠實在人際交往中也很重要。你誠實,別人通常也會誠實。這樣,群體關係會非常好,這是一個互相影響的過程。有誠實品質的人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認可自己依賴自己,我認為,要作到讓人認可與依賴一定要誠實。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幫助。誠實是做人的資本,因為它是自我把握的尺度;誠實是一種道德上的準則,因為它可以使我們彼此信任,平等相待。
  
  擁有誠實之心的人,就應該做到坦誠相待。
  
  懷有一顆純樸而誠實的心,人生就會少些坎坷,多些順境。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會有一個自由的樂土,那就是“真情”。真心實意,坦誠相待以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為人要做到真實可信,孔子曾經說過,信為人之本,人無信不立。
  
  為人要做到真實可信的誠實之心。誠實之心就是真心待人,誠實做事。這是做人最起碼、最基本的準則。無論對待任何人、做何種事情,都應當抱有一顆誠實之心,隻有這樣才能換來他人對自己的真心和尊重,才能成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真正的叫做一個人。否則,人人都相互猜疑、爾欺吾詐,那麽,這個世界秩序將會大亂,後果將不堪設想。
  
  誠與信是辯證統一的,誠信的基礎是誠,如果人人都誠實,那就必定是一個可信任的社會。誠信是維係一個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體;誠信是人類的美德,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內容之一,不僅是公民待人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個人立身處事的根本原則,而且是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誠信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尺,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擁有誠實之心的人,就應該做到品行端正。
  
  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世界上隻有兩種東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動。一個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而今,我們仰望蒼穹,天空仍然明朗,內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則,有些卻需要我們再次呼喚。誠信就是其中之一。李白說“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形容誠信的分量比大山還重。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意在“沒有誠信的人,幾乎是不能想象的”。盧照鄰說“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更將誠信提升到了一個立身於世無它不可的境界。
  
  誠實做人,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為人便能善始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就有真心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基礎和可能。一個有高尚的品德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無須灌輸和強迫,隻會相互感染和傳播。
  
  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誠。學會誠實做人,就要不喧鬧、不矯揉、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進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認為自己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要學會藏拙。時時提醒自己這樣做,踏踏實實地邁好每一步!
  
  擁有誠實之心的人,就應該做到表裏如一。
  
  誠實的內涵和表現:實事求是,表裏如一,說實話,做實事,不虛偽。做人處世中站得直,行得端,走得穩,隻有加強道德修養,講誠信,講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誠心做人,誠實做事,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自覺端正態度,監守道德規範,才能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講誠信,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良好的品德。誠實是做人的根本,不誠實的人不能信任,更不能被委以重任,因為沒有了誠信,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個人一旦失去了道德,就會人避之。誠實作為道德的共同規範,作為人格的基本體現。人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言而有信是千古不變的行為準則,隻有這樣,才能奠定社會和諧、心情舒暢的精神基礎。既然作出了承諾,就要說話算數,一諾千金。
  
  善良是和諧、美好之道,心中充滿慈悲、善良,才能感動、溫暖人間。沒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與美好。人的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討者,施舍他點錢,遇到老弱病殘、孕婦,就主動讓座,遇到迷路的小孩,就把他送回家,為他指點方向。所以,我們要呼喚真誠,做人要真誠,“真誠所至,金石為開!”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擁有誠實之心的人,就應該做到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我國傳統道德大廈的根基,誠信鑄成中華民族道德之魂。誠實與守信兩者意思是相通的,是相互聯係在一起的。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不誠實很難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難說是真正的誠實。“誠實”是真實不欺,“信”也是真實不欺。
  
  誠實側重於對客觀事實的反映是真實的,對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是真實的。守信側重於對自己應承擔,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的忠實,毫無保留地實踐自己的諾言。
  
  人與人相處,相敬如賓是門很重要的學問,關鍵是要誠實守信真誠,要真情實意。從哲學角度上來分析,誠實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因此是誠實可信的,真實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是經得住事實和時間檢驗的。
  
  誠實做人,待人真心誠意,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為人便能善始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誠實是做人之本,做人要講誠實。誠實的語言,不論對說話者還是對聽話者來說,都至關重要。說話的魅力,不在於說得多麽流暢,多麽滔滔不絕,而在於是否善於表達誠實。當人以誠實之心待人,當人用友善之心對人,並且總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人的誠實與誠懇一定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信任與回報。
  
  文|羅文博 這篇關於誠實是為人處世的立身之本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