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嚐虛靜的生存智慧

Feb19
大家先來觀察一片樹葉,開始它冒出一點嫩芽尖,後來長大了,鬱鬱蔥蔥,綠油油的,後來變黃了,變枯了,然後在風中飄落下來了,葉落歸根,後來默默地化為泥土,複歸自然了。
  
  再來觀察一個生命,嬰兒呱呱墮地,至於童年燦爛,青年輝煌,壯年成功,終於垂垂而老,老態龍鍾,最後複歸於一掊黃土,也是複歸於自然。
  
  再來觀察如財產等身外之物,它們“生不帶來”,人們從而由“無”向外索取變為占有,由占有“少”而變為占有“多”,又由占有變為富有,然而“死不帶去”,終於化為烏有-老子發現,自然萬物好不熱鬧啊,熙熙攘攘,紛紛紜紜,然而又都靜靜地回歸於它的本原。這就是在萬物紛擾後麵有個“靜”,就是“複命”,這是一種規律,又稱為“常”。這樣,老子悟出來自大自然的道,寫出了他的精彩一章,就是第16章。
  
  《老子》在這章裏說了一段非常深刻美妙的話: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狂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我把大意說一下:要心虛無欲達到極點,要守持清靜做到堅定。萬物都在生成活動,我看到的是循環往複。萬物紛雜生存,又各自返回它們的本原。返歸本原稱為“靜”,這叫複歸本性。複歸本性稱為“常”。了解“常”稱為“明”。不了解“常”而妄動亂來,就會遇到凶禍。了解了“常”就會無所不容,無所不容就會公正。公正就合王道,王道就合天理自然。符合天理自然才能合乎“道”,合乎“道”就能永久,直到老死不會發生危險。
  
  老子提煉出六個字:“致虛極,守靜篤。”一個“虛”字大有學問,一個“靜”字學問不小,而就在“虛靜”裏邊大有文章。這段話不失為現代人生存智慧庫中可以永遠研究閱讀的經典之言,可以讓現代人保持一種心理平衡。
  
  從這種透視人生、審察萬物的製高點出發,老子思考一個人怎樣可以活在世上而一身無殆,就是一生平安,不招來凶禍災難,避開危險-這就是六個字:“致虛靜,守靜篤。”
  
  “致虛極”,就是你要將後天的種種欲望、成見、心機等加以控製、調適、消解、澄清,因為這些東西往往將原來清淨純潔的人心騷亂起來、渾濁起來、邪惡起來。老子強調不是“虛”一點,“虛”一時,而是要長期鍛煉、修養,從而達到“極”,就是要到極點,到最高層次。
  
  “守靜篤”,就是先要分清欲望中的“可欲”與“不可欲”,那麽你置身於滾滾紅塵中,麵對“不可欲”的一切誘惑,比如金錢、美色、權力、名聲等等,要堅守住靜啊,要篤守啊!“篤”是什麽意思?篤就是切實、厚實、老老實實的意思。這就是說,人啊人,要切實而老老實實地堅守住那個“靜”!這樣一個是“虛”,一個是“靜”,就把心靈中的垃圾與毒素及時地清除了。你看“虛靜”可以排毒,可以養心,可以避禍,可以胸懷大誌,可以高瞻遠矚,可以瀟灑人生!為什麽老子能這麽長壽?其中的原因就是修煉了這些如他所說的道道,這正如司馬遷說的“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再說諸葛亮是多麽厲害的一個人物啊,他教誨他兒子的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你看,抓住了人生的要害來叮囑兒子,這是諸葛亮的心靈深度啊!
  
  虛靜真的這樣美妙嗎?我來再舉一個現代人的例子。都市裏的人每天熙熙攘攘上班,每天關在大玻璃窗後麵辦公,接觸紛至遝來的事務、信息、情緒、忙亂等等。然後雙休日你和家人、朋友來到郊外,一片寂靜的山坳裏、樹林中、草地上、流水前,聽到的是大自然的風聲、水聲、鳥聲,聞到的是花香、草香、泥土的芬芳,看到的是鳥的自由的飛翔、魚的自由的遊動、蜜蜂自由的采蜜,一派天機,生氣盎然。你會覺得來之前的一顆疲憊的充滿雜亂信息、充滿各種欲望、充滿層層塵埃的心,頓時平靜下來了,澄清下來了,那些紛雜的東西被拋去了。哇,好舒服啊!這就是享受到了老子所說的“虛靜”啊!
  
  不過,一兩天後你回去了,這“虛靜”又離你而去了!朋友們要說了,我們可不能老呆在荒山裏啊!有事業啊,要上班掙錢啊,要養家口啊!現代人無日不處在紛紛擾擾的社會裏,乍一想,如何能以一“虛靜”了結啊?是啊,古人有句話叫“大隱隱於市”嘛,其實在滾滾紅塵的都市裏,在殘酷競爭的商場上,也可以做到啊!這並不是要你像木偶一樣寂靜不動嘛,也不是心如灰槁了無生氣,這是通過心靈的修養,來“致虛”、“守靜”啊,來達到一種有序的、和諧的生命律動,合乎生命的自然節拍,從而生命不再盲動、被動、騷動,而是主動、能動、靈動!你看,洗滌了心靈上蒙受的喧囂和塵埃,恢複了心靈的清脫和空明,從而拓展了心靈的新空間,積儲了生命的能量,在深蓄厚養中實現靈魂的升華,人生的升華!這是多美的事!這是老子多美的人生智慧! 這篇關於品嚐虛靜的生存智慧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