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六感

Feb19
(一)
  
  常有人講:做人做事,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是善意的提醒。這是智者的箴言。這是踐者的信條。但也說明,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並非易事。要不然,何必將此話常掛嘴邊、常響耳旁、常作提醒,以至作為“座右銘”呢!
  
  (二)
  
  平常心,應是一顆常人之心。常人之心,離不開常人的心態: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但何處為“高”,則見仁見智,難有定論。有認為,官越做越大,為高;有認為,事越做越精,為高。有認為,能吐崢嶸之言,叫高;有認為,能開浩蕩之語,叫高。有認為,長時不入俗,稱高;有認為,幽事亦可悅,稱高。凡此種種,隻能說明:一語難概高,一字可釋萬,一切脫離不了大環境、小氣候及自己的學識與修養、追求與信仰。常人之心,常常是多人多心。
  
  (三)
  
  平常心,應是一顆平淡之心。常言道,轟轟烈烈難避假,平平淡淡才叫真。這種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種真,是天天無人叫,日日東方紅;這種真,是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一句話,這種真,是無粉飾、無做作、無賣弄。正因為無粉飾,臉上雖有皺紋,卻會讓人尊重;正因為無做作,行動雖見遲緩,卻會讓人敬重;正因為無賣弄,說話雖顯淺白,卻會讓人更信。所以,平淡的真心,常得的是真愛。
  
  (四)
  
  平常心,應是一顆平凡之心。人,無論官至何位、事至何峰,最終,都免不了向馬克思報到。從這個意義上說,人人都是凡人。凡人,就不要自作多情,把自己當作仙人。不是仙人,就要食人間煙火,在人生的旅途中就會有進有退、有上有下、有喜有悲。進、上、喜,固然如詩,值得一書;退、下、悲,同樣如歌,值得一唱。書也好,歌也罷,都是生活中的一頁、舞台上的一幕,平平常常,如日出日落;常常平平,如雲卷雲舒。也正因為如此,遇到不順心的事兒,不必愁:天無絕人之路,旱路不通有水路,水路不通有航路;遇到太順意的事兒,莫太喜:從來是,憂喜常相接,樂極易生悲,弄不好,還會上帝讓誰亡,先讓誰猖狂呢!
  
  (五)
  
  平常心,應是一顆理性之心。特別是對於負有一定責任的領導幹部而言,這種理性之心,就是要把心放平,不當“偏心眼”:對人,不嫌貧愛富,欺軟怕硬;對事,不避重就輕,挑肥去瘦。還要使行有常,不當“牆頭草”: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不遷不變;一項事業幹到底,不棄不舍,在個人生命的字典裏,隻要對事業有利,不求功名記給誰;隻要對人民有惠,不求個人利益得失。這種理性之心,實是黨性之心:立黨為公不為私,執政為民不為己。這種理性之心,亦是百姓之心:為人,平易遜順;與物,不忤不違。
  
  (六)
  
  平常心,不平常,真正做到為非常。特別是在當今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在社會一片浮躁、浮漂、浮淺的氣場中,要使那顆焦躁、焦慮、焦灼的心安下來,遇事有靜氣;要使那個跑著還嫌慢、欲借劉翔速的行慢下來,做事三思行,決不會像喝杯白開水那麽簡單,像張張嘴說句怪話那麽自便。更何況,一個人如果到了自己事業的關節點,到了決定自己升遷去留的非常期,其心之味雜,其情之多態,亦所難免。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在《竹枝詞》中寫道:“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農耕時代尚且如此,如今,社會已發展到信息時代、網絡社會,人人皆握“麥克風”,個個都有“出版權”,用手機發短信,用微博上網絡,“等閑平地起波瀾”更是易而又易。麵對與斯,不論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節節攀升,或是節節退位;個人的功名是如日中天,或是日依西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委實難能可貴。然而,生活的實踐不斷教導著我們:什麽事兒,隻要由亂到平,就能既安且寧。平常心,不是說不要進取心,而是說莫要有不切實際的“野心”,做事量力而行,能進則進,該退則退;不是說大事小事、要事難事,乃至麻煩事、危急事,都視若無事,而是要事來之,則安之,平緩理之,泰然處之;不是說,要讓生活服上安眠藥,讓節奏套上腳索鏈,使心緩跳、腦醉麻,人雲亦雲,隨波逐流,而是要尊重規律,順勢而為,樂天愛人,享受生活。要相信,太陽天天會從東方升起;要堅信,生活日日都有笑臉溫情。
  
  文/張保振 這篇關於平常心六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