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充滿希望才會更具信心

Feb19
一個人如果對人生深深充滿了希望,對生活與工作就更具有信心,覺得自己潛在的智力必可完成一種艱巨的任務。努力追求崇高的理想,從實際的行動獲得成功,並以自強意誌的力量,去謀求人生自由和平的生活。人從出生之後,慢慢感受到人間的許多問題,像生老病死的問題、人我是非的問題、貧富貴賤的問題、煩惱得失的問題等等,有些人很容易就被這些問題打倒,有些人則不然。隻要船頭坐得穩,不怕四麵浪來顛,社會的風浪愈大,能幹的人愈是堅強,自然也就不會被人打倒了。
  
  知識,是理論上的見聞。修養,是實踐中的體驗。學佛法行者,固然須要有淵博的知識;但是,見聞知理,如果不能融和於現實生活中,曆經事務的體驗,完成落實的修養,則無異於紙上談兵,不可能表現出成績的饒益性。
  
  我們所見的許多看似可惡之人,可恨之事,背後往往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原因。表象往往並不可靠。一個狂妄自大的人骨子裏或許是個極度自卑的人,一個總是熱情過度的人可能是為了掩飾其冷漠。心理學猶如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剖開那些表層幻影,直抵人性深度,令人敬畏。
  
  生命就像擁有一張八十年的旅遊卷,在這八十年中每個人可自行安排自己的旅程到何出去,何時到達目的地,何時返回,心中都要有個完整的計劃。不要沉湎於昨日、明日的世界中,而應生活在今日的世界裏,應隨時隨地體會到當下身邊美好的事物。
  
  我們夢想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成為內在健康和安全的人。我們過去的創傷不再成為扭曲我們心靈的桎梏,我們不再把曾經的傷痛加給自己最愛的另一半和自己的下一代;我們夢想我們過去的痛苦成為今日正麵的祝福,成為我們珍惜愛,創造愛的動力;我們夢想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安全地做自己,也自由地給予愛的人。
  
  當一個過客麵對千變萬化的世界,期待安全感或追尋永恒的快樂是極其愚蠢的。人為了一絲快樂而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獲得永久的快樂就必須放棄易逝的享樂;若人要結束痛苦,須將私心連根拔除,並學習惜福。
  
  高興與痛苦,人皆有之,在高興的時候,能心平氣和地欣賞它,而在痛苦的時候,又能平平靜靜地回味它。世間是平靜輕盈的,是您的心緊抓世間的景生起皺痕,形成坎坷,力的反作用力令您的身心憔悴。若漸漸舒展您的心,不同以往的發現會讓您驚歎;若將這舒展無限延伸,您必會被逐漸展現出的宏偉景象所震撼。
  
  確立夢想,雖然你不一定非得要馬上實現它,但你需要把它作為成長過程中自身身份的指南。有一天,你會在夢想和一個“懶惰者”身份之間抉擇。正如德國詩人歌德所說的,請慎重考慮你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什麽樣的人,因為最終承擔後果的,是你自己。
  
  想得到什麽,都要去努力。在這個世界上,擦肩而過的愛情實在是太多了。當你對某個人產生了無法忘懷的愛情,請你一定要去嚐試,去爭取,不要以為隻要等待就可以。沒有誰注定會是你的,不要等錯過了,才埋怨自己為什麽不主動一點。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塗”自勉,求大同存小異,有肚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諸事遂願;相反,“明察秋毫”,眼裏揉不進半粒沙子,過分挑剔,什麽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論個是非曲直,容不得別人,人家也會躲你遠遠的,最後你隻能關起門來“稱孤道寡”,成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鼠目寸光,並且從不斤斤計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偉人。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明確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認真,可以敷衍了事,我們就能騰出時間和精力,全力以赴認真地去做該做的事,我們成功的機會和希望就會大大增加。與此同時,由於我們變得寬宏大量,人們就會樂於同我們交往,我們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事業的成功伴隨著社交的成功,應該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做人其實不需要很複雜的思想,凡事要隨緣,不要攀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也就是說,一個人,隻要清心寡欲就會輕鬆自在;隻要隨遇而安就能自得其樂;隻要放下就能解脫。放下是一種選擇、一種智慧,一種明白,亦是一種結局。 這篇關於對生活充滿希望才會更具信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