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擁有一顆博愛之心

Feb19
中國有句經典的老話,叫做“大人不記小人過”,這裏的“大人”可以說是厚道博愛之人,而“不記小人過”則可說是厚道人“大肚能容”,摒棄前嫌。“大人不記小人過”,是指包容對方,不對其進行仇恨的報複,而是對其報以微笑。
  
  實際上,真正的博愛含意非常深不可測。就如孔子說過的“仁者愛人”,實際上也並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孔子的理論的前提是“禮”,也就是製度,等級製度。所以孔子的愛是分等級的,所謂“仁者愛人”,“仁者”的愛也是一種施舍而已。而博愛一詞,最早是法國大革命前的思想家提出的,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價值觀念之一。其思想裏也是有著階級性和種族性的,是一種施舍。
  
  所謂博愛之心就是人與人之間有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關懷互助之心,無私奉獻也是博愛之心。人類的愛是超越階級和種族等界限的,因而是應該不分階級、不分種族的,因此人類應該互助友愛。
  
  那麽,做人應保持一顆博愛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六點:
  
  博愛是一種心胸。有博愛之心的人,不計前嫌,能夠容忍別人犯下的罪過,這樣一來,自己的仇人反而心存感激,以至良心發現,找機會來報答自己。那些專門指責別人的過錯,找機會對其報複的人,反而會激發仇人更大的憤怒,以至回過頭來繼續與他爭鬥,最終雙方都不會有好下場。因此成功的人都有一顆寬大博愛的心,他們以寬廣的心胸戰勝一切與自己較量的人。
  
  博愛是一種寬容。有博愛之心的人,總是寬容別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會不犯一點兒錯誤呢?寬容,也能讓自己擺脫仇恨的束縛,使緊張的心情放鬆。表現出一個人高尚的品德,一個能寬容仇人的人,才是真正擁有智慧與勇氣的人。如果一個人終日生活在埋怨、責怪、憤怒當中,那麽他不僅得不到本應屬於他的快樂、幸福,甚至會讓自己變得冷漠、無情和殘酷,從而使自己處於孤獨、痛苦的境地。博愛是一種心懷。博愛之心的人,總有禮貌待人。中國有句俗話叫“得饒人處且饒人”,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難免會出現磨擦和衝突,如果誰也不禮讓,得理不讓人,倨傲蠻橫,這種態度不但不能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相反,會因此激怒對方,產生更大的衝突。聰明的人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的過錯,讓別人自己意識到錯誤,給別人台階下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與信賴。
  
  博愛是一種無私。博愛之心的人,總有既是無私的,又是廣大的。既能把這種愛給予親人,給予朋友,也能把這愛給予不認識的人。甚至是在平時反目的敵人遇難的時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隻有讓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傳遞得更遠、更久,愛得博大精深,才是“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博愛是一種崇高偉大的愛。
  
  博愛是一種人際。擁有博愛之心的人在人與人之間有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那麽最基本的條件是“人人平等”、“有一顆熱忱的心”但是,博愛的“愛”是有程度限製的,因為這種愛因為範圍的廣泛,所以隻能是一種“泛泛的愛”最簡單的對博愛的定義就是“對其他人有一種熱忱的心,去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的人”。
  
  博愛是一種價值。人的潛能隻有在和諧的環境中釋放發展,博愛是其原動力,它可以讓每個人對遵守公德有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因為博愛是人生活的哲學、崇高的信念,是人的思想、言論、工作、活動的指南,那麽博愛是在很多情況下不需要克製自己的自由,這是一種持久的真情、理性和道德的力量。 這篇關於人生應擁有一顆博愛之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