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應該太計較得與失

Feb19
在人的一生中,得與失是一個循環往複的概念,是一個不依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高興、幸福、順心的事,同樣也會麵對挫折和苦難,其實,生活中有些事情並不用太過在意,要理解什麽叫得到,什麽叫失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有很多東西需要人一輩子的努力,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得到的。但是生活不是這樣的,生活中得到與失去是一個大循環的過程,如果你期待某件東西,而你得到了,那是一種快樂。然而相對地,當你失去的時候也會感受到等量的悲傷。得到時是八分快樂,失去也會有八分的痛苦,那個總數幾乎是一樣的。
  
  何謂得,得就是擁有;何謂失,失就是失去。人生的經驗告訴我們,擁有時,並不代表如意;失去後,也並不表示結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得失相伴而生的過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數千年前古代哲人就深刻地揭示了得與失,福與禍之間的辯證關係。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得與失、福與禍,可以互為因果,相互轉化。司馬遷曾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荀子則說,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可見人生其實就是一個舍與得的過程,處理得好,就能快樂每一天,處理不好,就將無一日之樂。
  
  對待得與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其中之兩種似乎令人回味。一者:遇得,則得意洋洋,喜形於色,甚至得意忘形;遇失,則斤斤計較,大驚失色。可謂計較得失。另者:則笑對人生,淡薄得失。尤其遇失,以“塞翁失馬”,寬慰自我,或在失中尋得。可謂會“計算”得失。現實中,重失多,寬失少,為失而再失者更是屢見不鮮。當然,有時候在生活中每個人失去一些東西不一定是壞事。不應該過多關注失敗本身,而應更關注如何處理失敗帶來的消極情緒,從而不斷提高自己。
  
  那麽,計較得與失其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有得必有失,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辨證統一的,物質不滅隻是轉化了而已,因此任何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有任何獲得的同時都要失去某些東西。計較,是人性致命的缺點,它是我們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事業上的絆腳石。人生在世,得與失相輔相成,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如果過多是計較得失的話,人會真的活的很累,如果不計較得失的話,那麽這個人就會活的很墮落。所以,麵對人生,我們必須注意得與失,但一定要對得與失進行精心的選擇,該得到的東西我們要努力得到,為此我們必然會失去很多。一個快樂的人,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很少去計較;一個事事都計較的人,他失去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更珍貴的東西。
  
  有失才有得,是辯證法的觀點。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得與失、福與禍,可以互為因果,相互轉化。司馬遷曾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得失相伴而生的過程往往成正反比例。怎樣對待這樣的問題,這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如果一個人失去生活的樂趣越多,那麽獲得的煩惱也會更多,這是成正比的;但是,如果一個人獲得100歲的壽命,將失去最少的憂愁,這是成反比的。因為憂愁越少,身體越健康,壽命越長久,這是不容置疑的道理。人生的多難、多艱、多變才是常態,一帆風順隻是美好的願景。所以,麵對失意一定要保持一種“不計得失”的心態,了解所有困境都是暫時的。同時也要明白,“美好的人生需要苦難”,把握好逆境帶來的機會,在堅持中尋求突破。
  
  得從失中來,是充滿哲學的學科。有位哲人說過: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一個人的貧富,不在於他運氣的好壞,而在於他做人的態度!不管怎麽樣,人們的生活時時處在得與失的選擇之中。一個人不想“得”,否則就別怕“失”。如果你種的是“豆”,就別指望得“瓜”。倘若你根本沒有付出,就更別奢望有啥回報。得來全不費功夫之所得,得之偶然,失之必然,早晚得而複失。學可取的是,得之平淡,失之不驚;進而修養成會“計算”得失,失中尋得,失中見得,辯證得失,樂在其中。
  
  有失總有得,是相輔相成的原理。任何事情都會有正反兩個方麵,也就是說凡事都在得和失之間同時存在,在你認為得到的同時,其實在另外一方麵可能也會失去一些東西;而在失去的同時,也可能會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獲。得和失永遠是並存的,這是一對永遠也不可以分開的親兄弟,關鍵是你如何掌握住機會,如何正確看待得和失這一辯證關係,讓自己在失去什麽的同時得到比失去更多的好東西。隻要你肯付出,終會有所回報。該你失的得不到,該你得的失不了。此處如有所失,彼處必有所得。即使是煮熟的鴨子又飛走,總有一天飛回來,失後仍可複得。 這篇關於人生不應該太計較得與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