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以後才明白,人世間最美的唯有情懷

Feb19
四十以後才明白,人世間最美的唯有情懷。倘若沒有情懷,人們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利益算計、權錢交易。假如任何他人都不過是自己達到目的的手段,人的內心就會成為死寂的荒漠。正是情懷賦予世界以意義、色彩和美。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個擁有情懷的人,才是真正會享受生活的趣味與美的人。
  
  四十以後才明白,人與人的關係就像多米諾骨牌。如果在別人遭受不公對待、不法侵犯時,我們視而不見、保持沉默,那麽,當有一天,我們自己受到冤屈而發出呼喚時,也會得到死一般寂靜的回應。在一些事情上,不論我們是受益者還是受害者,出於正義和良知考慮事情,就更能發現所作所為的意義。
  
  四十以後才明白,每個人都是天然的教育者,特別是當你要為人父或為人母時。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不見得一定要進師範學校去學習,但一定要從“父範學校”或“母範學校”畢業。雖然這所學校不一定發文憑,但它的課程中一定包括發展心理學和“人學”,你需要深刻理解人在成長過程中所經過的內心曆程、兒童的夢想和希望、人們的所作所為可能帶給孩子的內心感受。
  
  四十以後才明白,真正的富有是內心的富有。一個人的內心與處境是互相生成的關係。而當一個人的人格基本定型以後,內心就成了更具決定性的一麵。人不能將金錢帶入墳墓,金錢卻能將人帶入墳墓。幸福的人是銀行裏有錢,口袋裏有錢,心裏沒有錢;不幸的人是銀行裏沒錢,口袋裏沒錢,心中總想著錢。一個人的幸福指數並不取決於他擁有多少,而隻在於他的生活態度。一個內心貧乏的人,一定會暗地裏覺得自己貧困不堪。內心的富有既不能被剝奪,也不能依靠對他人的剝奪而獲得。你可以掠人之美,但你不會有成就感。不勞而獲的東西對一個人內心財富的增長毫無價值可言,內心的成長也最能體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自然法則。
  
  四十以後才明白,給予是福。我們不能給予別人我們所沒有的東西,給予意味著富有。有人占有許多,卻不能給予,這樣的人同樣是不幸的。“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者隻能是實實在在的貧困,一種精神的貧困,一種境界的缺失。對於物質,盡可能多地給予,盡可能少地占有,我們精神的空間就可能變得更大,精神的存量就可能變得更豐富。每個人都是一無所有地來到世上,因此即使失敗也並沒有失去什麽。如果能夠給別人對他們來說有價值的東西,生命就能在閃光中走向燦爛。
  
  四十以後才明白,做什麽都是在為自己。生命是你自己的,幸與不幸,你都得對它負責。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無論你在什麽地方做任何事,你頭上三尺的神明都會看得清清楚楚。任何時候,不要以為無人在側就可以做壞事。做什麽都是在為自己做,進一步推論,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
  
  四十以後才明白,擁有即是被擁有。這是權利與責任對等的自然法則。你養了條寵物狗,你就是這條狗的主人。狗會給你帶來許多樂趣,使你從人與動物的關係裏體驗到生命之間的某種聯係。這條可愛的狗是你的,可你也是這條小狗的,它撒野時咬傷了任何人,你都要對此負責。作為一個學者,你可以擁有許多課題,在你獲得研究資助的同時,你也要對研究進展負責。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你可以擁有許多頭銜,在享受榮耀以及寬廣的舞台時,你也被角色所擁有。你若是不能成功地扮演這些角色,你就成了一個負債的人。因此,學會放棄就是一種明智的生活態度。放棄了,就少了一份羈絆,少了一份牽累,就可以輕裝前進,就可以更多地享受內心的閑適與從容。
  
  生命之旅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在每個年齡段都會有她獨特的景致;我們還會有五十以後才明白,六十以後才明白,七十以後才明白,八十以後才明白……四十以後才明白,還不算太晚。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才剛剛過半,而且這後一半的時間不必去為生計而奔忙,可以更多地專注於內心的生活,更多地去思考和發現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生活的意義。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命是一個多麽值得珍視和充滿期待的寶藏。因為,不斷明白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敞開、不斷廣闊,不斷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的過程,隻有真正“明白”了,才能體味到那種民胞物與的博大情懷,不斷趨近那個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這篇關於四十以後才明白,人世間最美的唯有情懷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