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人生永遠的主題

Feb19
既然這樣,不妨停下前行的腳步,讓自己的心靈在寂寞中得到升華。
  
  在寂寞中,我們的心可以被一泓清水洗滌得格外澄澈;在寂寞中,我們可以觀察天地萬物的氣象,在閑適中領悟從容;在寂寞中,我們可以吟誦古風,領悟“古來聖賢多寂寞”的豪情。
  
  寂寞中的人得到了充實的思考,寂寞中的人獲得了承受的肩膀,寂寞中的人具備了堅忍的意誌,寂寞中的人驅散了俗世的浮躁與喧囂。因為安靜,心靈生出了多姿的曼妙。
  
  享受這些墨跡未幹的心情吧,寂寞到了極致,人生將變得清醒而深刻。人生感悟一切光彩照人的景象背後都隱藏著無盡的寂寞。就如劃破黑夜的煙花張揚地綻放,如此明豔動人,但曇花一現之後,留下的卻還是無盡的黑夜。其實,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究都是要用寂寞去償還的。
  
  無論你身在仕途,還是身在商海;無論你春風得意,還是頹唐失意,寂寞是你永遠的主題。
  
  古人講,同甘共苦。但人事變遷,往往同甘者難共苦,比如自古夫妻,大限來時各自飛;共苦者難同甘,比如皇帝和與他一起打過天下的哥們兒。
  
  當情境變了,當人際關係變了時,我們最初的尷尬莫過於突然回歸難奈的寂寞。然而這寂寞是那樣的漫長,讓我們不得不拿起思想的武器,反思這其間的得失輕重、來龍去脈、可變與不可變性,於寂寞中抬頭,於寂寞中重出,於寂寞中長大。
  
  寂寞於我,是一劑催生清醒的良藥。渾渾噩噩中,頭昏腦熱會讓我失去理智的判斷,但這時,往往會有一盆涼水讓我歸了寂寞,讓我於混沌中看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與所做的事情。我喜歡寂寞的感覺,在這感覺裏,我安靜,我悔我愧我反思,但是我清醒,我喜歡寂寞中的清醒,總是這樣寂寞也是愛永遠的主題。
  
  愛是美好的,愛是浪漫的,愛也是負重的,虛無與不誠實的愛隻能如輕煙漫過,頃刻便消散得不知所終。愛是不需要理由的,愛也是寂寞的,因為真正的為愛付出是不求回報、不求熱鬧、甘願淡泊的。愛,是相愛雙方心靈深處最真的情愫感動。愛是一顆驚雷,乍響之時,驚天動地,類似於激情,澎湃著千年的衝動;又高尚於激情,可以於激情平複後依然如水般珍惜那愛的甘甜乳液。愛由心靈來主宰,愛是一盤下不完的棋,情感路上,你追我趕,你進我退,你退我追……奔突閃徙中,適與不適,去留何從的注解應運而生。人是愛的主角,寂寞是愛人永遠的主題。
  
  愛是純潔的私語,愛是久久不歇的呢喃,愛不承諾永遠卻總在心間;愛是一杯清新的茶,嫋嫋餘香獨沁細細品咂的你;愛是一杯濃濃的咖啡,加不加糖,你都得習慣它的苦與澀;愛是一池沸了的潮水,亂了你的心境又讓你欲罷不能……愛崇尚自由、執著,愛追求永恒、激越,愛又最難永恒與自由,因為愛的主角是人,而人從來都是寂寞的動物。寂寞的動物將終生難以擺脫其孤獨與高傲的本性,內心高潔卻又不甘放棄俗世的裏表難一,決定了寂寞人生的寂寞情旅。對於寂寞的人生、寂寞的動物,愛真的是一件奢侈品。
  
  愛之於我,一樣地奢侈著。我在心裏,夢想用一生來追求那清新而激越的真愛,所以我終生寂寞。路遇,相識,相知,相忘,一程又一程,跌跌撞撞中不安的期冀隱忍著遲到的寂寞。
  
  寂寞因期望而生,寂寞因不想寂寞而倍感寂寞。其實,人生自古如此,不必學佛遁入空門,也不必學陶潛回歸田園,戀戀紅塵中,隻要你心靜氣和、心定神閑,雖內心寂寞,卻依然可以風采無限、知樂知足。
  
  在寂寞裏,真愛得以沉澱;在寂寞裏,相愛的人得以深情如舊;在寂寞裏,愛如溪水,涓涓前行;在寂寞裏,愛如夏花,清新悠遠;在寂寞裏,愛如珠寶,璀璨奪目;在寂寞裏,我們才能體會到什麽是最真的愛。愛無形,但有情;愛無痕,但相通;愛無聲,但風采無限,芬芳千裏;愛是寂寞裏的需要,愛也是製造寂寞的香囊。
  
  愛無盡,寂寞無頭。寂寞於我們,是一道又一道心靈的驛站,於這站裏,我們修整、平複,再次以全新的麵貌開始新的旅程;於這站裏,我們學會了珍惜,學會了體會,學會了填補,學會了於更深的寂寞裏解讀更為完美的人生。人生不止,寂寞不已。
  
  寂寞人生愛無休,寂寞是人生永遠的主題。歲月縱然漂浮不定,人生永遠不可能有盡善盡美,得意伴隨著失意,安定伴隨著顛沛,花開接著是花落,隻要心中有希望,寂寞又何妨。
  
  人人都會有寂寞。寂寞無形無影,隻是一種感覺。
  
  深夜裏,獨自一人坐在榻上,寂寞慢慢襲來,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生病這麽多天,除了朋友、同事們偶爾的電話慰問,其餘就是寂寞了。寂寞,如那遙遠的星光,閃爍卻不可靠近;又如那流動的空氣,觸摸卻不可察見。然而,似乎隻有在這寂寞的時候,我才有空閑沉思,才能真切地感受生命的氣息,思緒便化為一片片寂寞的落葉……
  
  坦白地說,我是一個不能沒有朋友的人,尤其是心靈上的朋友。生病這段日子,我整個人就深陷在心靈的寂寞中,感覺一下子就被架空了。在寂寞中,我總是想起和朋友們經曆過的難忘的事、平淡的事、浪漫的事、驚險的事、刺激的事,總是猜想著這群曾經與我相互支撐的朋友們,是不是還在忙著事業、忙著學業、忙著生活、忙著玩耍……想得多了,想得久了,心靈的寂寞感就越來越濃,生出一種莫名其妙的害怕。這樣的思緒、這樣的心境,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好像一下子就憔悴了許多。
  
  人,誰不懼怕寂寞呢?在匆匆的人流裏,歡快的腳步總渴望著歸家的憩息。在家裏,守望的也許是一張溫暖的笑臉,等候的也許是一聲親切的呼喚,迎接的也許是深情的一吻,是一個熱烈的擁抱。隻有寂寞的腳步是憂鬱而躊躇的,它所負載的那雙眼睛,總要在喧騰的都市裏找尋一些可以寄托的東西。一個寂寞的人,總是免不了讓自己陷入情緒波動的潛流,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成敗得失、榮枯盛衰,就這樣主宰著我們短暫的歲月。
  
  那如何看待寂寞,或者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在我看來,寂寞是人生必需的營養素之一。
  
  因而,寂寞難耐必須耐,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這也算是人生最基本的考驗吧。奈不住寂寞是人生的悲哀——個人連起碼的寂寞也不能夠忍耐,那麽,他就注定無事可成、無聊終畢。
  
  也許有人說,我並不想成名、成家、成事業,隻想做一個普通人——何必要忍受寂寞的煎熬?這當然可以,畢竟事業成功者是少數人。然而,寂寞並不因此稍離,你依然得設法與寂寞抗爭:寂寞是無所不在的。也就是說,寂寞絕不會挑肥揀瘦地有所偏愛、有所選擇,它對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如果寂寞真的有所謂的偏愛,那麽它一定更會去糾纏那些懼怕寂寞的人——越是畏懼寂寞,寂寞就越是會“趁虛而入”。
  
  我曾經在一家國營企業工作多年,認識一些耐不住寂寞的人。有時候,雖加班加點使得業餘時間所剩無幾,有些人回到家中卻依然覺得寂寞無聊。這些人通常喜歡早早來到單位,遲遲才肯離開,他們並不是工作積極,要爭取先進之類,隻不過是為了排遣無聊,當然也願意順帶做些工作準備之類。我發現,這些人多半文化程度較低,興趣愛好缺乏。
  
  如何對待寂寞呢?最便宜的方法是適當培養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我的老鄰居裏有一位姓康的女士,是一家企業的中層幹部。身體雖說欠佳,卻也沒什麽大病,工作許多年也很少因病請假。然而,她在退休後不到兩年就死去了--有人說是死於“退休綜合征”,我卻以為僅僅由於太過無聊。她幾乎沒有愛好,報紙和電視都看不了半小時就睡著了,隻剩下嘴頭的一味嘮叨,卻又缺乏聽眾--與丈夫已經分居多年,孩子都不在身邊---即便有聽眾,誰又受得了祥林嫂一般的重複式嘮叨?本來,她有-一個小兒子在本地讀研究生,可以不住校,卻由於受不住母親漫無邊際的嘮叨而寧可住校。最後,康女士隻落得鬱鬱而終。
  
  我的個性恬靜,比較喜歡適當的寂寞。且以為沒有寂寞,我就無法靜靜地讀書寫字,就沒有自省,就無法認識自我--這或許是深一層次的追求需要吧。
  
  當然,忍耐寂寞的能力是頗有個體差別的,需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從森林中捉了兩隻猴子,一隻身體健壯,活潑好動;一隻身體孱弱、沉靜無聲--讓它們分別獨處。一年後,身體健壯者竟然死去,為避免偶然,科學家便又引進一隻活潑好動的,連續幾次,結果依然。這顯示出活潑好動者忍耐寂寞的能力是相對有限的。
  
  許多人喜歡忙碌,有些人是由於害怕寂寞而使得自己故意處在忙碌之中。其實,太過忙碌,亦是人生的忌諱。在忙忙碌碌中,人們最容易忘卻自我,失落了生活的本來麵目,最終丟失了自我……
  
  來源:楊英/田萍
  
  單眼老表點評:這是一個寂寞流行的時代,曾幾何時,“寂寞”成了網絡上流行的高頻用詞。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寂寞中迷茫、痛苦。他們因不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而心碎,不知如何麵對生活中的挫折而悲觀,有的人因耐不住寂寞而誤入歧途,有的人甚至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其實寂寞不是躑躅街頭的惆悵,也不是徘徊巷尾的頹廢,更不是借酒消愁的沉淪;寂寞不是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的散淡與停滯,更不是真正的孤獨或寂滅,而是一種不湊熱鬧,不趕時髦,不追風潮的生活境況和生存方式。耐得住寂寞是生命真正成熟的重要標誌。寂寞是成功前的蓄積,隻有耐得住寂寞,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刻苦鑽研,認真陶冶。少了物質的羈絆,少了心靈的紛擾,做事情就會更加投入和專注。寂寞不一定都能通向成功,但所有的成功必有一段在寂寞中奮爭的過程。
  
  在寂寞中靜思,在寂寞中沉澱,在寂寞中審視自己、發掘自己,直至在寂寞中獲得超越與救贖。一個人如果耐不住寂寞,精神的家園就會被雜草侵占,心靈的淨土就會被邪念玷汙,生命的底線就會被欲望突破,就極有可能從此徘徊在黑暗與痛苦裏,飽受心靈的鞭答和譴責,甚至將自己的所有都徹底葬送。相反,能耐得住寂寞的考驗,你就會對生活中的痛苦和快樂有所感悟,精神靈魂就會得到升華,自然也學會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創出自己的一番成績。 這篇關於寂寞是人生永遠的主題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