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擁有一顆超脫之心

Feb19
何謂超脫:超越常規的思想,解脫通俗的束縛。通常指一個人不受傳統的約束,敢於追求與體現自我價值。但是太過超脫,就會脫離實際生活,變成孤芳自賞。
  
  人生如一本厚重的書,扉頁是人生的夢想,目錄是人生的腳印,內容是人生的精彩,後記是人生的回望。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如此,麵對細碎煩瑣的人生,少一分追名逐利,多一分淡泊;少一分苛求,多一分淡雅;自己也便多了一分心靈的超脫,尋覓到生命裏最真的味。
  
  超脫並不是學習可以得到的,它是一種瞬悟,是靈魂的升華,是對事物看透,想明白的一種能力。孔聖人曾說,人生有:而立,不惑,知天命,隨心所欲。意味深長地告訴人:明白自己的所要求目標是否能行,能清楚世界可以允許什麽存在,不盲目,不妄想。從中可以看透世界的表麵浮華,不輕易隨從物流改變自己的目標,不會為一時困難而惶惶不可終日,能從大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真心所想境界。
  
  其實,則安之,便是一種超脫,但這種超脫又需人生多年磨練才能養成,拿得直,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所以說超脫就是保持冷靜,保持全麵,保持思考和選擇,保持分寸感,是一種做人的明智選擇,是一種素質的沉澱。
  
  那麽,做人應該擁有一顆超脫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超脫之心是一種睿智。睿智是頭腦的智能,是一種洞察力和判斷力。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選擇,無奈的是往往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真正的悟者則能夠從看破紅塵獲得一種眼光和睿智,使他身在紅塵也不被紅塵所惑,入世仍保持著超脫的心境。所以,空才能生慧,學才能生智,心寧智生,智生事才成。有睿智能分辨出何時能改變,何時不能改變,知道什麽時候“為”,什麽時候“不為”。如果刻意去追逐與擁有,就很難走出患得患失的誤區。當人生在還沒有足夠能力去把握機遇的時候,選擇放棄就是選擇再給自己一個機會。每個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應找準自己的位子,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平平淡淡,從從容容、瀟灑而不失沉穩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細細地品味風雨中的睿智人生!
  
  超脫之心是一種釋然。釋然,就是一種如釋重放的感覺。作為做人來說,應該對任何東西要看得很淡得與失都是無所謂的,事過去了就不在想,那就是人生一種尋求釋然的過程。人生學會釋然,不在會為某一件事而糾結,一切皆順其自然!做到心平如鏡,虛懷若穀對萬事萬物,而刻意去追逐與擁有,就很難走出患得患失的誤區。生命需要升華出安靜超然的精神,明白的人懂得放棄,真情的人懂得犧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脫。善於思考者有善於思考者的釋然方式,不善思考者有不善思考者的釋然辦法,因為答案沒有固定的模式,隻要能放下心中的那個包袱,隻要能做到從容、坦然。超脫是一種風景,如果一個人對某人、某事總是耿耿於懷,不能原諒,不能理解時,人便無法“釋然”,這時人是痛苦的、也是愚笨的,這時人做任何事都是不理智的。
  
  超脫之心是一種修養。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修身養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來,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勤儉、忠義、謙讓、孝順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聖先賢更是視之為傳家寶。有教養的人在自己獨處時,超脫自然,會管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則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淡然從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寧靜致遠,自我反思,則事事放心、順心。所以,做人得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教養。
  
  超脫之心是一種升華。超脫的人高尚,超脫的人看的清世界,玩的轉人生,做的好自己。人,正因為不懂得舍棄,不能放手去清掃自己,才會有多少糾結無解的痛苦,甚至陷於深深的而又無法自拔的困境中。當自己能懂得舍棄和清掃自己的藝術和智慧時,自己就會豁然開朗,就會展現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致。生活中的人們總是單腿立地的,因為這是一種奔跑的姿勢。忘記是一種心靈超脫的修養,舍得就是一種心靈的升華。忘記是一種優秀的品德,就是一種絕好的心態。
  
  超脫之心是一種境界。境界不一樣,人生的體驗自然也就不一樣。超脫不是自私,不是消極躲避,不是莫管他人瓦上霜,而是一種更大的境界。擁有一顆超脫心,會讓人更淡然,心境開闊,樂天知命。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一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入得下是一肚量,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有處世經驗的人大都能夠閑視之,屢經風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所以,境界就是不浮躁,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慨然和堅定,是麵對各種誘惑和潮流巋然不動的強大內心。
  
  那麽,做人應該擁有一顆超脫之心怎樣去踐行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擁有一顆超脫之心的人,應該做到淡然。一個快樂的人不是由於他擁有的多,而是由於他計較的少,懂得發現和尋找,且具有博大的胸襟、雍容大雅的風度。擁有一顆超脫心,會讓你更淡然,心境開闊,樂天知命。人所處的環境不同,但凡福禍相依,苦樂摻半,隻要從容處世,看淡得失,積極努力地發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麵,幸福的感覺就會接踵而來的。若不以淡然的心態生活,也許再無心靈的寧靜。做人應該經常總結反省自己,不要談論、非議別人,更不要責怪別人;尊重社會上的有德君子,並想辦法與之結交,而對社會上的小人,一定要敬而遠之;不要畏懼生活中的苦難,不要斤斤計較,適當的時候,敢於吃虧;事前三思,能放手則放手,能堅持不要輕言放棄;要學會“忍”,還要學會“讓”,為人處事給自己留足餘地。
  
  擁有一顆超脫之心的人,應該做到淡定。“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句話是對淡定一詞的完美詮釋。“淡定”一詞來講,大概意思是冷靜,鎮定。“淡定”可否從字麵上理解為對身外的一切都無所謂,生命的有無、高低、尊卑、幸與不幸,並不在於人世生活的狀態,不在於世俗中的執有之物有多少,而在於內心的淡定。心靜的人往往超脫了一切,也就擁有了一切。擁有一份淡定,在困難麵前,就會堅定沉穩;擁有一份淡定,在是非麵前,就會潔身自好。當然,“淡定”遠不止這些,“淡定”至少不是一種表象的東西,它其實是一種態度,是對崢嶸歲月的反思,是生命的回歸,是人生新的進取,其本質是一種心胸和境界。追求淡定的人,在經過世事的紛亂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之後,在人生的曆練中涵養出了一份淡定從容的定力。追求淡定的人,在潮起潮落的人生舞台上,舉重若輕,淡定自若、榮辱不驚!以淡定從容的態度麵對人生,以一份灑脫嫻靜的心態來麵對喧囂的紅塵。
  
  擁有一顆超脫之心的人,應該做到淡泊。如果說淡泊可以使人品格高尚,那麽心靜可使人處事從容。淡泊是平和的,心靜則是深邃的。心靜給人以不動聲色的剛毅與堅韌,給人以麵對現實的大勇和靜觀世事以從容應對的智慧。淡泊的境界,是洞穿了世事真相,悟透了宇宙真理,明白了人生真諦。淡泊,是一樣平實對待生活,在喧囂汙濁中淨化自我心靈的力量。人生能夠淡泊是一種高品位的精神享受,是一種莫大的福分,是對生命的一種珍惜。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如此,麵對細碎煩瑣的人生,少一分追名逐利,多一分淡泊;少一分苛求,多一分淡雅;自己也便多了一分心靈的超脫,尋覓到生命裏最真的味。淡泊的人:對物質要求不甚高,對功名利祿不甚熱衷,對榮辱得失不甚看重。放下了對浮世的追逐,也就放下了心上的負累,輕身走過去,再窄的路都好走。應有“耐得住寂寞”的心態,不沉淪,不怨天尤人,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從逆境中奮起,是金子自會發光,有業績自有回報。用這種心態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輕鬆,更踏實。懂得淡泊並能做到固守淡泊的人,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會在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可使自己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淡泊是至純的湖水,寧靜是聖潔的天空。淡泊心靜是人們摒棄誘惑、濾除雜念,進入自我完善、人格升華的途徑。當一個人置身於喧鬧浮華的世界卻依然堅守著心靈的一方淨土時,當他麵對世間種種誘惑而心湖不泛起一絲漣漪時,當他開始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審視生命的曆程而不在意成功與失敗時,當他隻問耕耘不求收獲地默默奉獻時,他的人生就進入了一種臻於完美的境地。
  
  擁有一顆超脫之心的人,應該做到淡靜。古人說:“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衝夷,得心之真味。”一個人守住了這份淡靜,那麽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也就能夠得到保障。人生或許應該像煮茶一樣,曆經沸騰與浮躁,曆經翻滾和浮沉,最終也還是要歸於恬淡和淡靜,隻散發著一縷縷的清幽淡香,讓人回味靜享。所以,保持一顆淡靜的心,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隻有耐得住寂寞,才能靜心定氣、安心悠然。這是值得每個人一生去學習和領會的,更是一種超脫尋常的境界。真正懂得控製生命節奏、把握生命意義的人,總是能夠及時找回內心的淡靜。安詳淡靜,這是人的生命最原本的形態。內心清淨的人,哪怕一無所有也能體味到生活的真誠與幸福,因為他們了解生命最需要的是什麽,了解了生命的全部意義所在。心靜體現一種從容不迫的沉穩,一種氣定神閑的大氣。古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靜、安、慮、得四個字,靜是關鍵。一個“靜”字,昭示著人對於客觀世界認知的成熟和處事的智慧。心靜時,不僅能體味生命的美麗,而且能坦然地麵對人生的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或許就在於擁有一個“靜”字。
  
  文/羅文博 這篇關於人生應該擁有一顆超脫之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