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懷有一顆質樸之心

Feb19
什麽是質樸呢?樸實淳厚。質樸也就是一中很自然的狀態,我們往往來形容一個人,就是天真自然,心無旁念,任生命縱橫往來。質樸就是本色的淳樸與真率。
  
  “質樸”不是“簡單”,不是“粗糙”,不是“放縱的隨意”。“質樸”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的行為方式。“質樸”意在去除一切與生命無關的事物的牽絆,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東西,包括大量的無意義的語言。寄希望於人對自我和生命的重新發現,從而體驗去除功利遮蔽的心靈的自在與真實。它是一種無限的真,也是一種極端的善,能夠使卑微平凡的日常生活觸摸到高貴。
  
  質樸是一種無限的真,也是一種極端的善,能夠使卑微平凡的日常生活觸摸到高貴。華麗是產生於質樸的,脫離了質樸的華麗,隻能是空洞的。質樸是心理內涵的質樸,懷有一顆樸實的心才能有自在喜悅的真實自性的彰顯。其實,質樸有著對生活本質的理解,以低姿態示人、悅己、修性情、看人生,當質樸的時候,生活開始回歸真味。
  
  “質樸”是智慧的領悟。人的質樸表現為內心與行動,精神與外表的統一。質樸的總顯示著天性的純真,不賣關子,不裝腔作勢,不搔首弄姿。它以人為本,與人為善,為人正直,勿以物喜,勿以已悲,平平淡淡,榮辱不驚,既要有“靜看庭院花開花落,閑看漫天雲卷雲舒”的情懷,又要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涼的心態,是人的真本色,真快樂。《菜根譚》裏說得好:“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而質樸是人生的底線,是人之本性,是生命中的自有之物,隻要懷有一顆純真質樸的心,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心中的那一個夢想,你將得到屬於你的那一方淨土,你將切實體會幸福的意義。
  
  那麽,做人應該懷有一顆質樸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質樸是一種修養。中國古人是非常重視人的價值的,而人的價值的實現,又基於個人人格的完善。人之可貴首先要體現在每一個人的高尚人格上;每一個個人人格的完善,是實現人的價值和使社會完善的基礎。所以傳統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以修身為本,就是強調了對個人完善人格的重視。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所謂大丈夫精神,也就是中國人講的氣節。氣節,也就是要保持個人的獨立人格,在任何情況下“不降其誌,不辱其身”。對於做人來講,有了崇高的人格,即使經驗、知識、才能等方麵欠缺些,也可以借助人格的魅力加以彌補。如果人品低下,其形象都不會好天大的才能也無法填補不了人格的缺陷。
  
  質樸是一種智慧。古人一直倡導在處理群己關係時,要“寬以接下,恕以待人”。明代學者薛宣:“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寬容不是軟弱的代名詞,而是有道德、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現,因而人們讚美“寬容是在荊棘中生長出來的穀粒”。本節選錄的材料體現了這些傳統美德,對於今天我們處理人際關係,仍有著啟發借鑒意義。它是一個人的涵養與人品的體現,是一份善良與率直的無私的心,天真而不受物欲所蒙蔽。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寬容地去接納所有的人和事。置身於這陌生的都市,伴隨著霓虹燈動蕩閃爍的光影,純樸,是人生旅途上一聲溫暖熱情的問候,是一份無私的幫助。它,讓心靈的沙漠變成水草肥美的綠洲,讓人間充滿關愛。
  
  質樸是一種境界。古人認為人生是一個人的道德層次與人生修養的顯現。《論語》“吾日三省吾身”告誡我們要自省;“賢賢易色”告誡我們要以德行為重。生活於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於天地境界的人是聖人。人生的境界因人而異。每一個人都想活出一種境界,英雄想要一種豪放的境界,文人想要一種高雅的境界,偉人想要一種崇高的境界,普通人隻想要一種純樸的境界。應該把成為賢人、聖人作為自我修養的目標,應該不斷提高精神境界,成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人在其行動和生活中,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而不是僅僅拘泥於遵循某些道德規律。純樸,就是永遠遠離矯揉造作與虛情假意。
  
  質樸是一種美德。一個人的無價之寶,是在長期的人生修煉中形成的。所以在任何情況下,人都要珍重自己的人格,何為好的人品,自古以來就有一些客觀評價。人品是人的純樸自然之性。孟子曰:“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純樸品德與博大情懷,是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完美統一,是中華民族優秀品質、意誌、心境、情感的凝結和升華。謙恭禮讓,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它包含著對群體和他人智慧、能力、貢獻的肯定和對自己的永不滿足。這種美德帶來了人際關係的和諧、群體的團結和事業的成功。
  
  質樸是一種彰顯。人緣好是親切,愛擺架子的人,淩駕於他人之上,那人看見都會敬而遠之。能夠隨時隨地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其它人愉快相處,這樣的人才讓人由衷喜愛。樂於接近周圍的人,隨時保持快活的心情,願意說些家常話,這種和自己家人一樣的親切態度,往往使人樂於接近,而且發自真心地受到吸引。人緣好的人心境比較開朗,每天開開心心的人,誰見了都會喜歡。臉上帶著笑容,與他見麵也會覺得自己變愉快,這種樂觀的態度心情不自覺的就會感染到身旁的人,大家不由自主的就會想找他接近。人緣好熱心的人,很多大家正需要幫忙時,他會挺身而出來做;有時會不計較自己損失的利益來造福大眾,這樣的人,往往會對他的所作所為感到感謝,感到敬重他。人緣好是幽默,會說笑逗大家開心的人,去哪兒都占了上風。
  
  那麽,做人應該懷有一顆質樸之心怎樣去踐行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懷有質樸之心的人,應該做到以實為本。荀子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以實為本是人生道德修養中的瑰寶。為人誠實的人,可以廣交朋友;敢於求實的人,可以得到人們的尊重;勤於務實的人,可以幹一番事業;作風樸實的人,可以得到人的信任;思想充實的人,可以使自己富有朝氣地度過一生。所以,以實為本是一個人追求真理、講究實際最可寶貴的精神。以實為本最根本的是要實幹,要少說空話,多幹實事。在自我修養中,要培養自己樸實的品格,應做到“四忌”:一忌言過其實,二忌有名無實,三忌華而不實,四忌虛假失實。
  
  懷有質樸之心的人,應該做到誠懇待人。質樸之人,必有質樸之心。質樸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思想境界,莎士比亞曾經說過“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要明白,打動人心的不是花言巧語,而是發自內心的實話。質樸要求人質樸與純真、做事、質樸做人。熱心,真誠,和他人互幫互助、相互關心,做到表裏相一,誠信是為人之道,是處事之本,做人做事最起碼的道德底線,是一種人人都應具有的傳統美德,也是為人之道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一個正直的人,應當是實事求是、有一不說二的人。靠撒謊欺騙可以得逞於一時,但不可能得意於一世。一旦謊言被揭穿,騙子會遭到所有人唾棄。所以有質樸之心的人,首先,就是善良。有一顆善良、平和的心,其次就是正直,做正人君子是每一個人都欣賞的。還有就是任勞任怨,這一點看似很吃虧,但是人收獲的絕對要比自己付出的要多。會說話,不該說的地方不說,隻說有用的話。
  
  懷有質樸之心的人,應該做到正直善良。寬厚善良是一種胸懷,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體係的基礎和核心。它包含三個內容:第一要有寬容之德。有人說,世界上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句話很有哲理。其實,人的內心蘊藏著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寬容他人,就越容易獲得尊重。有句古訓叫做“律己當嚴,待人當恕”。冰釋前嫌可以換來理解、換來和睦、換來友誼,而耿耿於懷隻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當然,寬容並不是無原則地由其肆意妄為,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他人以足夠的空間和改過的機會,做到寬厚而嚴肅、柔和又堅定。第二要有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厚道不是懦弱,也不是無能,而是一種氣度、一種雅量。厚道的人心底無私、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心靈清澈而見底。第三要有善良之心。人生所處的社會好比一個大的家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與人為善,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素昧平生之人有難,拔刀相助,是謂小善;國家危難之際,赴湯蹈火,舍生取義,是謂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還是大善,隻要永遠有一顆善心,便足以讓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懷有質樸之心的人,應該做到厚道實在。質樸給人的印象總是歸去來兮的淡然,質樸在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描繪,一種平凡表象,而骨子裏充滿了豐富。做到厚道實在,要先學會“做人”,再學“做事”,辦事要迅速、幹練、高效;技術要個性、嫻熟、實用;交往要大度、真誠、熱情;風格要穩重、含蓄、謹慎。質樸的人不自私、不唯我,通常有寬厚的胸懷和容人之量;他們誠實、不矯情、不造作;他們與人為善、善解人意;他們對世界懷有一種誠敬之念,追求真、善、美;他們有一種腳踏實地的智慧。質樸,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詮釋,但歸根到底都是指向內心的感懷。在很多人眼中,極致就是奢侈,昂貴,稀有。但是不然,很多東西需要的往往就是最普通的,但這往往也是最難的。平凡不等於無能,普通不等於無光,低調不等於無力,同樣質樸也不等於走不到極致。質樸,代表的不隻是普通,還有返璞歸真,直窺本源。
  
  文/羅文博 這篇關於人生應該懷有一顆質樸之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