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功利,多做些有益於心靈的無用事

Feb19
做點無用的事吧,“急之國”的人們。做點跟升官、發財、成名沒關係的事,做點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關的事。
  
  無用,是讓腳步暫停等靈魂跟上;無用,是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無用,是與社會和自己和解,以樂趣戰勝焦慮,以平和心態迎來人生新境界。
  
  無用於事,有用於心。
  
  有用的無用,無用的有用
  
  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實卻證明一輩子都毫無價值;有的人一輩子都想做點無用的事,留下的東西後人卻受用無窮。
  
  前者例子太多,不可盡數。後者的典型是“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於名門,卻沉迷於各種雕蟲小技,如放鴿、養蛐、駕鷹、走狗、摜交、烹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蘭王子專程向他頒發2003年“克勞斯親王獎最高榮譽獎”的理由是:如果沒有他,一部分中國文化還會被埋沒很長一段時間。
  
  什麽叫做點無用的事?用白岩鬆的話講,現在中國人太專注於做有用的事,隻要做的事跟升官、發財、成名沒有關係便沒用了,便慢慢被荒廢了。34年改革,已經將中國人弄得隻會幹有用的事,不太會幹無用的事。人隻有經常做無用的事,才可以誕生離人心更近的藝術,留不留給後世不重要,起碼是告慰自己的生命。約翰·列儂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不算是浪費時間。但中國的家長們的口頭禪是:可這有什麽用?
  
  中國的家長們未必分得清有用無用的哲學之辯,但一定會用最原始的語言告訴你什麽是有用。能加分的有用,能助升上重點中學、大學的有用,能找到好工作的有用,能當上公務員的有用,能權財兼收、有房有車的有用。簡而言之3個字:錢、權、名。至於其他,統統劃為“無用”之列。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牛頓曾經說:“自然界不做無用之事。隻要少做一點就成了,做多了卻無用,因為自然界喜歡簡單化,而不愛用多餘原因來誇耀自己。”人卻恰恰相反,常做自認為有用之事,事實卻證明常常無用。
  
  白岩鬆常引用的例子:一批名牌大學畢業生,其中2名博士、5名碩士,還有21名本科生,去一家大型企業求職但無人成功。因為企業老總覺得:這些學生麵試時都很自我,發短信或打電話到企業時,大多沒有稱謂或問候;考完了,沒有一個主動打招呼說“再見”、“謝謝”……或許他們每個人都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都是合格的高材生,但沒有基本禮儀與社會準則,某種意義上,都不是合格的人。
  
  中國古人是“通識教育”,未認字前,先背誦《三字經》,無非仁、義、禮、智、信5條。這就是維係中華民族血脈不斷的社會底線與價值觀原點,守住了仁、義、禮、智、信,也就守住了個人良知與社會正義。隻可惜現代中國人,即便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得了托福,入得了官府,說起這5個字,也是啞口無語。
  
  若論無用,還有什麽比詩歌、哲學更無用的?英國人說,英國人寧可失去整個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亞。喬布斯說,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所以莊子才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這篇關於少些功利,多做些有益於心靈的無用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