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擁有一顆智慧之心

Feb19
什麽是智慧?智慧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處理的能力。智慧是人們生活實際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沒有現代人智慧,就無法在現代社會中生存。
  
  智慧是人的第一生命,是典型的哲學命題,帶有唯心主義色彩,但也不失為人生的重要哲理。智慧,是睿智的目光,是廣闊的思維,是灑脫的言行,是理性的生活方式,是辯證的處事原則。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知彼就是取得信息,取得大量有用的信息,而後轉化為理性的決策,取得戰爭勝利,這就是大智大慧。佛家也有句話“覺行圓滿”,是指修行到高層,其覺性甚靈,可以獲取足夠的信息,且悟性極強,行動處事圓滿無漏,即是大智大慧。
  
  由此可見,人生需要的是大智慧,而最忌諱的則是小聰明。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美麗,才有大人生,大人生才是至誠至善的人生。由此可見,智慧若是與善良結伴,那便是大智慧;智慧若是孤獨前行,那就隻能是小聰明。小聰明容易被聰明誤,容易把春光看作秋風,用自造的淒涼來折磨自己。大智慧以善為本,仰觀滿天星鬥,俯瞰人間煙火,淡泊明誌,寧靜致遠。高山挺拔,草木景仰;大海遼闊,江河來歸。
  
  那麽,做人應該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智慧之心是人腦的智能。智慧有時就是一種權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這就是智慧顯現。是自己的生存環境,是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是拓寬自己的發展空間,是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是奉獻自己的人生價值。
  
  智慧之心是人際的品質。智慧,是睿智的目光,是廣闊的思維,是灑脫的言行,是理性的生活方式,是辯證的處事原則。平凡中的提升是一種思維智慧,浮躁中的平和是一種心理智慧,苦澀中的甜蜜是一種感情智慧,痛苦中的堅持是一種理念智慧,無奈中的接受是一種態度智慧。
  
  智慧之心是人格的釋然。人格的完善是本。智慧是根據個人經驗和人生體驗兒總結出的有用的東西。不同的人的生活經曆不同,因而觀點也有一些出入。但是這些智慧,也將伴著我們走過人生的每個春夏秋冬。它將是我們生命的閃光點。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這是最根本的。可以說智慧是竭盡全力而不能達到的一種釋然,是曆盡艱辛高屋建瓴後的一種俯瞰,是學貫中西絢爛至極後的一種平淡,是反複推敲參透事理後的一種通達。是胸襟有大美而不輕言,是思想有大樸而不張揚,是讀破萬卷神契古人的愜意,是妙手偶得自娛自樂的舒心。
  
  智慧之心是人品的獲取。當然少不了與大自然親近,和高尚士往來,受文史哲的熏陶,特別離不開哲學的考量包裹。“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他們在精神境界的王國裏是寂寞的,但他們的智慧之光卻永遠酣睡在魚龍混雜的遠古書卷旁,等待有心者曆經九九八十一難,穿越深邃的曆史之光,而無限地溫暖現代人脆弱的情懷。
  
  智慧之心是人生的執著。空才能生慧,學才能生智,心寧智生,智生事才成。有智慧的人,具有獨到的眼光者,他能夠看到常人容易忽視的“潛在的可能性”,人能夠理解“三角形在高速旋轉時會是圓的”,能夠看到“半杯茶”上麵還有“半杯空氣”。人生在世總是要有追求,不管什麽樣的人,都在追求著自己的理想。成功源於思想的豁達、深透。跳出曆史才有曆史,跳出現實才有現實,跳出自己才有自己。
  
  那麽,做人應該擁有一顆智慧之心怎樣去踐行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八點:
  
  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人,要有豐富的知識。如果智慧之心的人在有了知識的同時,仍必須能善用知識,並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不斷修正知識,增長知識。因此,說一個人有知識,意思是說他真正了解知識的意義和效力,縱然功成不在己,知識的運用與實踐並非個人之事,而是需要一群人在一定的社會資源與條件之下,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做到的集體的事業。由此看來,知識乃聰明人的利器,而它絕非可以一人獨擅之物;知識自是人人共享的社會資產,因為任誰都有一定程度的聰明,任誰都有機會徜徉於知識的大海。
  
  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人,要有靈感的彰顯。有知識不等於有智慧,知識積存得再多,若沒有智慧加以應用,知識就失掉了價值。知識是靜態的,人有了知識,還應該明白如何正確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智慧顯現就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
  
  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人,要有良好的教養。真正的智慧之心的人乃心智成熟的表現,表現出做為一個人應有的氣度、品味與格調。如今,我們總是會碰上一些有知識而無教養的人;其實,既無教養,何來真正的知識?知識與教養乃一體的兩麵,是知識滋養出一個人的德性,是教養讓一個人的知識發揮其真實的意義,而形塑出一種善於把持自我,同時善於了解他人的襟懷與氣度,特別在現在社會人我交往錯綜複雜的生活場遇中,我們更需要彼此以成熟而開放的心智相互對待,並不斷地以自恃自製的教養來相互點醒,相互提攜。
  
  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人,要有洞察的能力。智慧有時就是一種權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這就是智慧顯現。對弱者,光關心不夠,要幫助;對周圍的人,光熱忱不夠,要善良;對別人的失誤,光原諒不夠,要忘記;對自己的未來,光夢想不夠,要行動。空才能生慧,學才能生智,心寧智生,智生事才成。做人智慧猶如前方高懸的明燈,照亮我們未來的路。擁有高超做人智慧的人,他們心胸豁達,思維開闊,廣受周圍人的歡迎和尊重,在生活中如魚得水,如沐春風,在事業上更容易成功。
  
  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人,要有良好的品德。如何做一個有品德、有才能、有修養、有情趣、有良好心態的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上說:德才兼備為聖人,德大於才是君子,才大於德為小人,無德無才是愚人。聖人、愚人少,更多的人要麽是德大於才者,要麽是才大於德者,在沒有聖人的情況下,寧用德大於才的君子,也不用才大於德的小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師,首先要求你是一個素質全麵、學識豐富的人。其次,要八麵玲瓏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最後找準與處置好現在社會做人與處世的結合點。
  
  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人,要有理智的清靜。而有智慧人卻能分辨出何時能改變,何時不能改變,知道什麽時候“為”,什麽時候“不為”。知道你在做什麽事,知道熱愛做什麽樣的事,知道能把什麽事做成什麽樣。智慧有時就是一種權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這就是智慧顯現。選擇放棄,不爭,便沒有人爭得過。麵對塵世蒼生的情仇,恩恩怨怨,佛相卻永遠是微笑的。
  
  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人,要有辯證的對待。始終牢記:自勝者強。埋怨環境,天昏地暗;改變自我,天高地闊。尊重別人,對別人負責任。從對別人的尊重幫助中獲得人生的快樂,從和別人融洽和諧的相處中感受人生的自豪與幸福。也遵循與銘記:人心與人心之間等量交換的定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意欲,盡施於人。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多互助,少互鬥,多學習,少批判,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
  
  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人,要有執著的追求。鎖定目標永不言敗,執著追求直達最高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可分為四個等級,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類境界,一個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的人生境界也越高。總是有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不去抱怨生活,當自己與外部情況發生矛盾時,能以建設性的姿態將自己置於矛盾的主要方麵,從自己身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
  
  總而言之,做有智慧的人不需要解釋,那便成為智慧的選擇。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的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作為承載萬物的地位……
  
  文/羅文博 這篇關於人生應該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