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懷有一顆自知之心

Feb19
所謂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稱之為“貴”。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但人要做到這一點,往往是比較難的,解剖別人易,解剖自己難。所以人們又說“人貴有自知之心。”意思是說能清醒認識自己,對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難能可貴的。
  
  從宗教觀念認識自知,佛法叫“覺悟”,覺下是“見”,悟是心旁加“吾”,“覺悟”本義就是“見我心”,就是“有能力看見自己的心”。自知,其實就是一個“人生定位”的問題,知道什麽該堅持,什麽該放棄,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麽,那麽整個世界都會為之讓路。
  
  古人雲:“人貴有自知之明。”鴕鳥身重翅小,不妄想飛向藍天;海豚無腳不徒勞爬上陸地。確實,人在一生經曆中萬事如意隻不過是一個良好的願望。實際上,人生的道路上荊棘叢生,困難、挫折在所難免,但是每個人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困難、挫折的態度至關重要。有的人能麵對現實、麵對困難和挫折而頑強拚搏、勇往直前、積極找尋新的出路和製定新的方案。有的人卻怨天尤人、頹廢萎靡、一蹶不振、悲觀抑鬱,甚或心情突變精神崩潰、病魔纏身。
  
  那麽,做人應該懷有一顆自知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自知之心是人的智慧彰顯。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稱之為“貴”,可見人是多麽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稱之為“明”,又可見自知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人都喜愛聽好話、奉承話,不自知的人聽到好話、奉承話,便會信以為真,飄飄然,覺得自己好偉大,他沒有考慮在這些話的背後,說這話的人的目的是什麽。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強。學然後知不足,知然後更求知。掌握的東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學識的短淺。知無止境學無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動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華。自知之明通過求知改變自己的無知無識,也是使自己達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進而自立自強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礎。隻要人認真洞察,生活裏比比皆是。
  
  自知之心是人的價值體現。每個人生活的環境和處事方法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確實,人生就如秤:對自己的評價秤輕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隻有秤準了,才能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世上萬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然而,能否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卻不容易。人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包括人的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條件,決定著人們的價值觀念。積極的人生態度使人隻爭朝夕,珍惜人生的分分秒秒,在有限的一生中實現盡可能大的人生價值一個人的價值。而消極的人生態度則使人心灰意懶,散漫怠情,於碌碌無為中浪費光陰和生命。
  
  自知之心是人的方向目標。自知之明重在反思個人在品德、文化、理論、藝術,包括品德情操、學問技藝、舉止儀表等多方麵的陶冶、鍛煉和養成。了解自己,這是一個人一生的課題。一個人僅有遠大的誌向還是很不夠的,還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和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目標有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之分。近期目標就是自己目前的奮鬥目標,遠期目標就是自己未來的奮鬥目標。目標要具體,要有可行性。人的趣味、才智、意誌、判斷力等各有不同,這裏並不是要把人們都修養成同一個式樣、同一種類型。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稟賦和長處,向著真、善、美的境界發展。有時,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能比較好地了解自己,到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它反而會變得很突出,成為自己發展中的一個障礙。所以,對人來說,要做到真正了解自己是很不容易的。
  
  自知之心是人的性格特征。自知”是做人的基本底線,有了“自知”,方能“自明”,才可能知道自己該為不該為,才能興利除弊,才能揚長避短,才能修身養性,才能不斷修正錯誤,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人與人之間互相認知,因而產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競爭。可現實中人們常常秤重自己,過於自信和自重,總覺得高人一等,辦事忽左忽右,不知輕重,而造成不必要的尷尬和悲劇。當然也有秤輕自己的人,其表現為往往自輕和自賤,多委靡少進取,總以為自不如人,自慚形穢,而經常處於無限的悲苦之中。
  
  那麽,做人應該懷有一顆自知之心怎樣去踐行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懷有一顆自知之心的人,要找準自我定位。人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還要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有什麽優點和缺點,自己應該走什麽樣的路,適合幹什麽等等,也就是說人要找準自己的社會角色定位。要知人、自知,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與豐富的社會生活的實踐經驗。它是能力與水平的標示,也是自我完善、修養的目標境界與過程。但是知易,行難!何故?因為人有惰性,有多少人肯舍棄逸豫,為了求知求真而甘願憂勞?沒有自知之明,何能有知人者智?沒有誠實與謙虛的品質,就沒有比天空還寬廣的心胸,怎能自省吾身與吸納別人的美德?隻愛聽別人讚頌,就要受阿諛奉承的坑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品行高尚、儒雅大度、知識淵博的人交友,能使自己不斷進步;與不正派的人為伍,濡染而不得自知。
  
  懷有一顆自知之心的人,要正確認識自己。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須換一個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觀的審視自己,跳出自我,觀照自身,如同照鏡子,不但看正麵,也要看反麵;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點,更要覺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對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品質等進行自我評判,切忌孤芳自賞、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斷完善自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須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確實,客觀地看待自己是不容易的,人往往看自己好的多,不足的地方總找這樣或哪樣的理由寬容。正麵自己的不足會下決心去修正,也才會進步,以求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最終實現超我。
  
  懷有一顆自知之心的人,要注重揚長避短。自恃才高的人,能想到“人貴有自知之明”,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把態度放得謙虛一點,做到取長補短;自慚形穢的人,能想到“人貴有自知之明”,可以激發自己的熱情,重新樹立信心,做到揚長避短。揚己之長而避己之短,行能為之事而棄難成之作。凡可為或不可為的選擇,都要基於自身的條件而定,並保持平衡、平靜的心態去麵對事物,以此達到心理素質的健康。事實上,每個人在做事的時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並以不斷的追求去實現自己美好的願望。一個善於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能夠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而一個不善於自我反省的人,則會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錯誤,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懷有一顆自知之心的人,要認真把握自己。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瓢飄然,忘乎所以,看不到問題,擺不正位置,找不準人生的支點,駕馭不好人生命運之舟。自知之明關鍵在“明”字,對自己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因而遇事能審時度勢,善於趨利避害,很少有挫折感,其預期值就會更高,人生道路也會更順暢。同時,自之不明是受私欲和心境的影響與幹擾的。在如今人心浮躁和物欲橫流的人際交往中,如果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缺乏自律意識,就很容易受權、錢、色、欲的誘惑和腐蝕,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
  
  懷有一顆自知之心的人,要切莫孤芳自賞。客觀的審視自己,跳出自我,觀照自身,如同照鏡子,不但看正麵,也要看反麵;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點,更要覺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對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品質等進行自我評判,切忌孤芳自賞、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斷完善自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須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見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人貴有自知之明,難得真正了解自己,戰勝自己,駕馭自己。自以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為了解自己是大多數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是少數人的明智。對自己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因而遇事能審時度勢,善於趨利避害,很少有挫折感,其預期值就會更高,人生道路也會更順暢。
  
  總而言之,隻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進行準確定位。當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時,也就是進步的開始。不要不切實際。必須做到知己知彼,認真把握自己。
  
  文/羅文博 這篇關於人生應該懷有一顆自知之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