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懷有一顆孝順之心

Feb19
中華民族是一個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五千年來有著許許多多值得稱讚的美德。其中,最閃亮的那顆珍珠,就是孝!“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它始終是衡量一個人品質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在當今社會,孝心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這賦予“孝”字更深刻的內涵,不僅要求我們對父母盡兒女之孝,還提倡我們尊老愛幼、扶弱濟貧,要求我們對祖國盡忠心,對社會有責任心以及懂得回報父母、老師、他人和社會的感恩之心。
  
  孝順在辭海中是這樣解釋是: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誌。看來現在的孝順的含義可以分為兩個層麵:第一層麵是奉養或贍養;第二層麵是聽從父母的“教導”。
  
  曆史上,有許多的人的孝行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它們就如同浩浩夜空下明亮的星鬥,那麽光輝,那麽耀眼。《二十四孝》中有“郯子孝母”的故事。講的是:春秋時人郯子,對其父母很孝順。其父母年邁時,均患眼疾,他很難過,後聽人說鹿乳能治其父母眼病,就披著鹿皮,去深山混於鹿群中,想取鹿乳供雙親。不料,一次,被獵人誤當為真鹿,要射死他,他驚恐,將實情告之獵人。獵人聽後,非常稱歎,受感動,不但不射他,反而贈以鹿乳,並護送他出山回家。
  
  道教認為孝順有不同的四種層次:
  
  (一)小孝:《報恩經》雲:“盡孝父母奉養擁戴”就是說兒女要盡心奉養父母,還要珍愛父母,關心父母,照顧父母,愛敬父母,父母病了治病,父母冷了送衣服,父母餓了給吃的,父母煩躁時安慰,父母老了照顧,多時看望父母,耐心溝通,心連心地交流,這種孝叫做“盡孝”;
  
  (二)中孝:《報恩經》雲:“忠孝順從父母意誌”就是說,順從父母的意誌,就是按父母的意思去做事情,或者依父母的意誌為主,不是表麵上,而是實行上,比如,若是父母讓你死,你能死,父母讓你活,你能活,這樣的思想和行為叫做順從父母的意誌,而且尊重父母的心意,讓父母開心、愉快、幸福,有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這些都屬於中孝;這種孝叫做“忠孝”;
  
  (三)大孝:《報恩經》雲:“重孝父母脫離苦厄”就是說,順從父母意誌的基礎上,能給父母指點正理,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顛倒,永斷三途之苦,遠離各種災難,獲得內心的快樂;這種孝叫做“重孝”;
  
  (四)無上孝:《報恩經》雲:“聖孝父母永久快樂”就是說,不光是為自己父母獲得永久的快樂,而且三界六道裏的一切眾生都視為自己的父母,發出菩提心,盡一切的力量,獲得永久的快樂,這種孝叫做“聖孝”。經典裏記載的事,小孝和中孝是世間的孝心,大孝和無上孝是出世間的孝心。
  
  那麽,孝順具體有那些特征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孝順是一種善心。古人雲:孝乃百善之首。孝順是人最普通、最珍貴的感情,虛心向善,定有大,古往今來,聖賢英雄,沒有一個是不孝的人。不孝是會被世人斥責的行為,會得到不好的報應。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人生在世最需要一顆善心;因為這善心兩字中包括盡了別人所說的一切。因為有著善心的人,對自己,則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與自己適宜的事;對他人,則是一個良好的侶伴,可親的朋友。我們盡量地給予別人我們的關愛,同情,鼓勵,扶助,對我們本身,是不會“給予”而減少的,我們給予的越多,收回的也越多.。隻有保持一顆善良的心,一舉一動符合古聖先賢所教誨的道理,以此來告慰父母而得到父母的歡心,才稱得上是真正孝順的人。
  
  孝順是一種愛心。愛心是每個人所具備的優良品質。人,從生命誕生那一刻起,父母親就開始傾訴自己畢生的心血來澆灌兒女這棵生命之樹。孝是愛心形成的基礎,孝是整個倫理乃至人文大廈的根基。孔子認為,隻要是“人”,就應當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會有仁德;人之所以為人,孝是一個基本標誌。孝心是一片河流,愛心是一片海洋孝字在人的生命中的分量,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沒有愛心就無所謂人格。孝心是高尚人格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長輩都沒有孝心,還會對別人有愛心嗎?如果能將孝心轉化為愛心,出自本能的喜愛,這肯定要比承擔責任的壓力,讓人感覺更為妙。
  
  孝順是一種良心。“孝”是一種良心的本能也是一種樸實的魅力。良心不管社會咋變,不管人心咋變;自己要良心在前,自己要良心不變。一個人守住了良心,思想的航向才能正確光明。思想航向正確光明的人,才有人跟你打交道,才會有美好的前景!一個人丟掉了良心,思想的航向是錯誤黑暗的。如同斷線的風箏,沒人與你打交道,最終是步入人生迷茫的黑洞!一個人良心的起點和表現與升華,首先就是懂得感恩。一個人感恩的第一步就是行孝,就是盡孝父母。一個感恩父母,報答父母的人才能心靜神寧,寬以處世,專注前行。心靜神佑,才能在社會上做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人!
  
  孝順是一種本分。中國人自古講究孝道。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又有言,人這一生唯一不能選擇的是父母。不管父母是貧窮或者富貴,都是賦予自己生命的人,都要用一生的情感去善待和服侍,盡人子之孝,此乃天經地義。孝心是一個人的品行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孝敬父母,因為這是做人的準則。孝敬父母不僅是一種責任,同時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所謂“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隻顧自己舒適、安逸,自私得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麽會去關愛他人呢?人都應該堅守自己的品行、堅守自己的孝道。拋棄孝道的人不可能為社會和民眾做出貢獻,隻能被社會所唾棄。
  
  孝順是一種美德。孝心是一個人高尚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種美德。在社會主義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是每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美德,同時肯定勤勞、勇敢、節儉、誠實等曆代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有一句古言叫: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意思是真正的孝是陪在父母身邊,而不是天天在外麵,隻寄錢回家,不陪在父母身邊。
  
  那麽,孝順具體怎樣養成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懷有孝順之心的人,就要弘揚社會美德。美德是一種一直感覺到環境對自己好的心態,或是對它人的恩惠表示感謝。美德心則是時辰抱有戴德的一種心態。繼承和發揚“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順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經》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感歎和讚美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唐朝孟郊詩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是表達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的古訓,則督促後輩履行對父母的贍養和孝敬。可以說,以愛護幼兒和孝敬長輩為核心的家庭美德,幾千年來代代相傳,形成了中華民族倫理觀念和道德品質的精華部分。
  
  懷有孝順之心的人,就要做到義不容辭。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應從自身做起,以自我的實際行動,樹立孝順的榜樣。這顆孝順之心是真孝、真順,發自內心,比責任心更進一步,這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有的人對待老人雖然盡到了責任、物質得到了滿足,但他並不一定真正具備一顆孝順之心,還有的人在社會上盡職盡責、幹得不錯,但是對待老人卻不能盡職盡責盡孝。連自己的老人都不能贍養盡孝的人,是靠不住的人,是不能結交的人,在社會上並不是一個真正優秀的人。其實,今天,對大家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麵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隻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懷有孝順之心的人,就要堅持付諸行動。古人有雲: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千拜佛萬磕頭,不如紮紮實實敬父母。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那就什麽都晚了。平常時,就是平常要不斷地關心照顧父母的生活、身體,照顧好老人的衣食住行。所謂活著時,就是在人活著的時候好好盡孝,不要等老人過世了在那哭哭啼啼,悲傷不已。三病兩痛時,主動關心和問候,請醫生看看病,為他們端藥送水,擦洗身體,和老人一起吃吃飯、說說話,減少其痛楚,讓他得到心靈的慰藉。所謂遠離時,就是自己在外地工作或出差遠行了,記得經常經父母打個電話,報個平安問個好,看看有什麽困難和需要幫助的,抽時間回去看望老人,不讓老人操心著急。總而言之,懷有孝順之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做一個孝順的人,其實很簡單。孝就是在父母回家時送上的一杯熱茶,孝也是在父母勞累時送上的一個笑話,孝還是在遠離父母時的一聲問候……孝,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孝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孝就是不跟父母頂嘴,不惹父母生氣,不讓父母擔憂。
  
  懷有孝順之心的人,就要緬懷已故親人。古訓有一句詞“子欲養而親不待”,提醒了人們在忙碌的時刻:祭之以豐,不如養之以厚!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在清明這一天為故人墓上贈一盆花,瞌一個頭,許一個願,送一條祭文,放一串鞭炮,亦能表達對逝者的感念和祭奠。
  
  總而言之,孝是春天,是暖的。孝是大地,最肥沃。孝是雨露,最滋潤。孝是溪流,最清澈。有古語雲,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用春天般的暖去溫暖父母,用溪流般清澈的愛去回報父母,尊敬父母,孝順父母,從我做起!請從現在開始!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孝滋潤著每個人的心田。
  
  文/羅文博 這篇關於人生應該懷有一顆孝順之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