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遊世界,那然後呢?

Feb19
那些四處旅行的人,出書拍電影上電視,火了一把,接下去卻像煙花落幕一樣瞬間寂靜了。
  
  我好奇,他們周遊完世界,然後呢?
  
  突然想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那個水晶店的老板,他的夢想是跨越沙漠去麥加朝聖,年少時太窮,為了實現這趟旅行於是開了水晶店,可有錢後卻不再願意撒手生意遠走他鄉,同時也發現把夢想放在一邊擱置得久了,結果變成了一種依賴——成為他活著的動力。他害怕實現夢想後的空虛,於是隻能和它保持距離,小心翼翼,既不走遠也不靠近。
  
  難道實現夢想以後,就是空虛嗎?這樣說來,周遊完世界再回歸家鄉,我們都活不下去了嗎?
  
  對於許多人而言,離家出走隻是生命的一小段旅程,或者說某個階段,回來之後的大部分時光繼續歸於平凡。當然,這種平凡的定義因人而異,不過最顯然的特質就是不再拍照,不再為了一點小事而驚喜,對一切產生麻木,看待世界回到從前,依然認定有一個外麵的更好的世界。
  
  這些過起“平凡生活”的人,他們仰望的,就是一生持續在旅途中,把家鄉永久設定為遠方的人們。人類最大的特性是幻想別人的人生是多麽的燦爛與精彩,看到他人快樂,就對那條路一哄而上,適不適合自己是其次,看起來不錯才最重要。
  
  也就是這樣,我更喜歡那些真正自由的靈魂,他們追尋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別人看起來幸福的幸福。書中的牧羊少年聖地亞哥有一段話,大意是,讓一個旅人忘記周遊世界的,往往是一個地方令他牽掛的某個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結局是:聖地亞哥為了尋找寶藏跨越了千山萬水,曆經生死,可他一路追尋的財富,其實就在他平常放羊的山腳下。
  
  看了三遍這個結局,我終於懂了。
  
  我相信,你出生自哪裏,你成長的背景是怎樣的,都會成為抹不去的底色。母親從小在貧困的石庫門裏和外婆生活,還要照顧姐妹,吃苦是她生活的底色,最便宜的東西對她最有吸引力;如今我工作了,家境也漸漸好轉,住在現代的房子裏,但她依然舍不得給自己買好東西。
  
  這一層底色,並不意味著恥辱,不過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罷了。往往越是想要急切甩掉的,最後越會成為夢魘。我見過那些來自鄉鎮的女孩,拚命用奢侈包和名牌香水掩蓋家鄉的貧困,以及對父母的嫌惡。她們做了百般努力,隻為了旁人的眼光。又或者,在外總有這樣的留學生,打扮上說話方式上模仿外國人,被認出是中國人時百般不承認。但任何人終是無法逃離自己的底色。遇到過許多人,對自身認識越來越迷糊,問題必然在於一開始就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這些年的經曆,使我重新看待過去,不會因為在弄堂裏像個野姑娘穿著破爛涼鞋奔跑的童年底色而羞愧,不為生在一個平凡普通的家庭而自慚形穢。那是如今的自己的必經之路,沒有曾經,就沒有現在,更沒有無比期待專屬自己的未來。
  
  真正的周遊世界,在於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底色,也學會接納它,甚至感激它。然後用現在和未來,拿著顏色筆,畫一個喜歡的自己。既然周遊世界最後隻是為了認識自己,並且追逐想要的未來,那麽不去也照樣可以實現,不是嗎?
  
  牧羊少年的答案是:“如果不曾有過那一段驚心動魄的奔走,就不會見到金字塔,就不會在水晶店打工,不會遇見心愛的女孩,甚至連騙走他所有錢的男孩,都是一段讓他在將來所懷念的經曆。”
  
  所有在旅途中的人都明白:“有些錯的路,是必須走一通才能最終到達目的地的;從另一個側麵講,錯的路也是對的路,它們同時指引著你,為了抵達目的地而不斷給你帶來挑戰。” 這篇關於周遊世界,那然後呢?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