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懷有一顆自律之心

Feb19
什麽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為。從廣義上來講就是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從狹義上講不是讓一大堆規章製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來爭取更大的自由。
  
  顧名思義“自律”就是指個體的人依靠理性、信念和倫理良心,靠內心的自省、自覺和自為,來調節自己,豐富、發展和圓滿自己的言語、行為。由此可見,自律不是靠外部強製性,不是個體的人屈從於外界的控製或壓力,而是尊重個體的人的生存狀態和價值,強調自主、自覺和自我教育,重視發揮人的主體意識、智慧和創造力,升華為人的存在價值。由此可見,自律具有特征自覺性、自主性、自教性、內控性等特征。
  
  曾子有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種內心的自省體現出一種嚴格的道德自律精神,是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精髓。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一個人,能了解別人,慧眼識人,是聰明人,但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夠戰勝別人的,是有力量的勇士,但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自律,源於一個人對自己的真正關愛,源於一種道德良知。“不妄沒於勢力,不誘惑於事態,心有長城,能擋狂瀾萬丈。”做一個自律的人,就是能率真的麵對自我,素心為人,俠義交友;就是能品行如修竹傲立,操履嚴明、守正不阿;就是能做到才華應韞、德居人前,利在人後;就是能麵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做到心不動、眼不迷、嘴不饞、手不伸。因為自律,擁有自尊,因為自律擁有自信。
  
  自律是許多自我能力發展工具中的一種。當然,它不是萬能藥。不過,自律能解決很重要的問題。如果還有其他方法解決那些問題,自律一定是最好的方法。養成自律的習慣並非一日之功,它不僅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修養為基礎,還要有明辨是非和自我約束的控製能力,
  
  那麽,做人應該懷著一顆自律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七點:
  
  自律是一種道德修養。我國古代先哲強調“吾日三省吾身”,把“反求諸己”、“自律改過”作為道德修養的基本態度。道德自律,要求每個人積極涵養道德自律能力道德自律能力的涵養,對自己的道德修養,而非他者的道德約束或培養。它始於道德自覺,成於道德自主,歸於道德自由,據此構成為自低至高的道德。道德自律的涵養功夫不同,道德自律的能力水準就各異,所練達的道德境界也就相分。道德修養是一定的道德觀念、情感、意誌和信念在個人意識中的統一。道德修養包含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誌、道德信念和道德習慣等。
  
  自律是一種道德品格。一個人品格的形成雖然與性格有直接的關係,但也取決於個人的修養,取決於通過自我控製去調節、克製和訓練。良好的所謂道德品格就是時刻提醒、警示自己的言行,具體的自律行為,兩者相輔相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個人在道德修養上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儒家的道德倫理也注重強調主觀修養與自我完善,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倫理規範是告訴人們應當如何去做,理性闡明則是要解決為何去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修身養性,見賢思齊,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讓自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度;同時要善於反思,古人都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做人更要從內心深處反思自己的不足,以他律的方式約束自我行為。
  
  自律是一種反省自我。反省,是一麵鏡子,是一劑良藥,是把自己引向做一個有尊嚴、有人格的人的階梯。生活,是一本教科書,很多時候,人的身邊的環境,並不如人生所願,在困境中,更需要學會欣賞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鼓勵自己,這樣,人就會發現,人的生命將煥發新的生機,讓生命的每一天,都做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敢於挑戰的自己,一個生命飛揚的自己。每一個人,都與眾不同,有著自己獨特的美麗。生活原本如此美好,天空原本如此晴朗,需要改變的,不是身邊的環境,隻是人們的心態。“金無赤金,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一個懂得自律的人應該經常檢查自己,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糾正錯誤,改正缺點。這是嚴於律己的表現,是重要方法和途徑。作為做人應該從積小德才能成大德,要不斷豐富自己的道德涵養,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進行道德修養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這就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斷克服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
  
  自律是一種內心省察。儒家自孔子始便很注重這種內心的道德修養。孔子要求人們“內省”、“自論”。孟子的“內省”修養名為“存心”,也叫“求放心”。中國古代先哲老子也曾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人的優點和缺點有時隻是一膜之隔,關鍵就在於如何自我省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內省自律體現的是一種道德修養、一種道德品格。內省自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道德約束,是自覺自願、積極主動的,因而其約束力更有效、更持久。人的精神越解放,社會越進步,對這種道德修養和道德品格要求越高。一個不能很好地認識自我、把握自我、超越自我的人,否則,內心省察就沒有意義。勇於內心省察、善於內心省察、勤於內心省察,這是人生智慧的表現,也是人的道德力量的體現。
  
  自律是一種規行矩步。對己要有進行反醒、剖析,對自己的問題敢於較真。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處事態度等,無不都透射出自律的光輝。三國時期,權傾朝野的曹操,帶兵打仗途中,自己騎的馬受驚,馬踏老百姓的莊稼,便自斷其發,以嚴明軍紀的故事,成為嚴於律己的典範,為後人稱道。所以“自律”,就是自己管好自己。人世間,最頑強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一個人能否自律,被看成是君子與小人的一個分水嶺。《論語》中記載,子路問孔子:怎樣才算得是一個君子?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自古以來,律已的人都是注重小節的,他們明白“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如果讓小的陋習任其發展,不加以控製,那麽它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造成嚴重後果。
  
  自律是一種良好素質。一個人,能了解別人,慧眼識人,是聰明人,但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夠戰勝別人的,是有力量的勇士,但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自律,作為一種素質,時刻伴隨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可以說,人離開了自我的約束,就不可能走好人生之路,做人缺乏自律就會失德,做事缺乏自律就會失誤,嚴重者就會違法犯罪!縱觀許多違法犯罪人員的墮落,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從主觀上來看,都是缺乏自律意識,沒有把自己管好、管住。缺乏自律的人,就像沒有城牆的城堡,易於攻取。人離開了自我的約束,就不可能走好人生之路,做人缺乏自律就會失德,做事缺乏自律就會失誤。北宋詩人林逋在《省心錄》中說:“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於率人。”他說的這幾點,都屬於“表率”作用。積小德才能成大德,要不斷豐富自己的道德涵養,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自律是一種底氣彰顯。底氣是什麽?是高度的自律。底氣也是一種氣節,節高則氣壯。逆境麵前,艱苦奮鬥、以苦為樂,不貪圖安逸,遵紀守規。大事有原則,小事有風格,心平氣和待人,誠誠懇懇做事。人生在世,立身行事,當有底氣支撐。每一個成功的人士,都有各自不同的成功秘法。每一個成功的人士,都有相同的成功素質。有勵德敦品,超塵拔俗的正氣;有發奮圖強,不甘人後的誌氣;有情操高昂,不知疲倦的朝氣;有不懼風險,果斷嚐試的勇氣;有恢宏大度,任勞任怨的和氣;有耳聰目明,勤於鑽研的才氣。敢於接受他律,行的端,走的正。人們常說“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正足以率人”,隻有從嚴要求,自覺遵章守紀,紮紮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養成自律的習慣。

  文/羅文博 這篇關於人生應該懷有一顆自律之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