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護“三氣”

Feb19
看社會(乃至整個地球)不過有兩種最基本的待人處世態度:用心去做好自己,在做好自己、過好自己的大前提下,適時適對象適條件地去出手助人;淡化做好了自己與否,一味執拗偏執地去兩眼死盯著別人,出手即為私、助人務求“獲益”……分別持如此兩種主要之基本待人處世態度之人的日子各自過得如何,世人有目共睹;對如此兩種主要之基本待人處世態度之人的是非功過,曆史已有評說。
  
  有句禪語說得不錯:“你若擯棄痛苦,沒人有法使你痛苦;你若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沒法讓你煩惱”。說到底就是持兩種主要之基本待人處世態度之人的不同現實生活寫照:在意做好自己的,痛苦與煩惱很少;一味去盯著別人的,糾結與煩惱很多。死盯著別人的人何以糾結跟煩惱不多?自己都沒做好,拉稀擺帶多多,反倒總是在指手畫腳指使別人,別人何以能少得了鄙視和不屑?越是鄙視不屑,就越是著急上火地指手畫腳,結果必然會糾結與煩惱很多。
  
  所謂“先要做人”,說得就是凡事都理應率先去用心地做好自己、過好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方為正“道”。倘若己所欲卻蠻橫地不許他人去欲,抑或是己所不欲卻非要強迫他人去欲,這人還能稱之謂“人”嗎?至少也該算是一個“殘缺不全”!自然,沒人真會理會和瞧得起,甚至被當做茶餘飯後的笑料,也是絕對少不了的。
  
  “做好自己、過好自己”方才可能去善待他人。試想一個病病怏怏自顧不暇、過了今日愁明日的人,會有精力有能力有本事去“善待”甚至“幫助”他人?泥菩薩過河,即便是煞有介事地擺足了姿態,也不過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地“空了吹”;更多時間是在忽悠輕信的世人。於是,這便引出了做人、率先去做好自己過好自己必須具備且沒法或缺的頭一種“氣”:底氣。底氣不足,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展示出的態度,何以能有分量?更是沒法令人信服。
  
  然“底氣”不會一勞永逸;是會遊走變幻的。即便一時注意去擁有了它,倘若並沒對之去用心進行嗬護並使之不斷強足,而是由此便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地胡亂揮霍,再強大的“底氣”也會經不起幾番折騰就變得“沒氣”了的!於是,這便又引出了著力去做好自己、過好自己必須具備且不可或缺的第二種“氣”:骨氣。人無剛骨,安身不牢。“正視俗但不隨俗”、“不惹事但不怕事”等真實自然的待人處世態度,就是這做好自己、過好自己之骨氣的生動寫照。話又說過來了。這在意用心去“做好自己、過好自己”本身,也就是一種骨氣——處世獨立、凡事自主、不屑跟風、潔身自好、剛正不阿、心無“敵”影、規避控製,從不人雲亦雲,更是對討好獻媚不屑一顧;就這麽始終秉持著“我就是我,‘好’與‘不好’咱隻講求個自己覺得‘適合’;無須去追隨、嫉恨、仇視或是攀比誰人”的理念生活。
  
  有了“底氣”與“骨氣”並用心嗬護使之保持亙久,這人的“大氣”也就隨之會自然生成了。惟重視自己得“道”並守“道”;亮出的,無不是一種“大氣”之魅力氣質。正視俗但不屑入俗,能隱忍但不缺剛毅,不惹事但絕不怕事,善待人但恪守原則……君不見,生活中不難見識的那種斤斤計較、鼠肚雞腸、刁蠻無理、動輒就耍小心眼兒小氣、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人,有幾個是“底氣”真正足的?更談不上會有幾多“骨氣”了。
  
  做人做事的區別,說到底不過就是待人處世的態度。“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眼睛都用來盯著別人了,怎麽可能能認清自己?然業障與修行的不同結果,則最終都是會在“因果”上去切實兌現的!區別之原因何在?根本還在實質上是否擁有了“底氣”、“骨氣”,做人待世是否“大氣”。
  
  常言道,人生痛苦的根本“源泉”終歸還在自己。在自己“看不透、舍不得、輸不起、放不下”。看透便生智慧,舍得才能獲得,喜歡贏就該去善待輸,放得下方才能去拿起多多。反之亦然…… 這篇關於做好自己護“三氣”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