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擁有一顆和諧之心

Feb19
什麽是和諧?翻開字典,意思是和睦協調。那怎樣和睦?如何協調?古人造字,“和”禾加口,就是有飯吃,“諧”言加皆,就是人人都說話。合起來就是人人有飯吃,人人都能暢所欲言。古人都能理解這個意思,難道我們現代的人比不上古代的人了?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性的偉大在於他的社會性。的確,人在社會中的競爭,比起動物界生存的弱肉強食,多的不僅是智慧和思考,而更多的是理性和文明。
  
  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相對、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係。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和諧觀的基本觀點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原本就是一種規律、一種自然,代表著一種平常、一種和諧。說到我為和諧作貢獻,我想,我們能做的、會做的、可以做好的,莫過於以一顆平常之心係和諧。才能真正讓和諧理念深入人心,讓和諧行動處處可見,讓和諧之花遍地開放。
  
  那麽,做人應該懷有一顆同情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六點:
  
  和諧之心是一種素質。和諧是淡泊名利的超然,是曾經滄海後的井然,是狂風暴雨中的坦然要善於隨和。和諧是一把健康的鑰匙,是一個人的修養和為人善良的結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劑良藥。和諧是一種素質,一種文化,一種心態。即便原則問題,也要平等地和人家交換意見,不鬧意氣,不存成見,切莫居高臨下,殺氣騰騰地采取壓製人家的態度,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現,很難達到目的,還損害自身形象。要隨和,就得克服“以我為中心”的思想。
  
  如果有人認為自己的見識主張和能力比別人強,人際關係好,人家就可能會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備這些條件,又要搞“以我為中心”。既不能滿足你的欲望,又有可能毀掉你自己。斤斤計較自己的名譽,地位,什麽都要比人家的好,情緒又煩躁,對自己身體必定傷害較大,會容易衰老。
  
  做到和諧的人,必定是高瞻遠矚的人,寬宏大度的人,豁達瀟灑的人。而胸懷狹窄的人,做不到這點。要人家尊重你,關鍵是自己要尊重人家。“難得糊塗”就妙在其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隻有和諧的人,才能發現周圍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賜予我們的快樂。
  
  和諧之心是一種境界。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和”是一種境界,“和”是一種目的。儒家的“禮治”觀點,就是要人們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禮”的根本目的在於起中和作用,也就是說要達到和諧的境界,必須通過禮來完成,“禮”作為一種廣義的交往形式和規範。所謂“和”,從消極的方麵看,主要是化解主體間的緊張與衝突;就積極的方麵而言,“和”則指通過彼此的理解與溝通,達到同心同德,協力合作。孔子所崇尚的人生意境是一種和諧的意境,因而也是一種美的意境。和諧本身隻表明一種社會關係秩序,社會要能夠真正得到安定。
  
  一個心胸狹窄的人無法達到心靈的和諧,因為他不能寬容待人,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去正確對待成敗得失,勝利麵前不驕傲、失敗挫折不屈服;凡是斤斤計較的人也無法達到心靈的和諧,因為他不能對名利、地位、待遇之類處之泰然,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各種矛盾,順其自然,拿得起、放得下。要實現心靈的和諧,就要用寬容取代狹隘,就一定要有淡泊名利的精神,看輕身外之物,安置好我們的靈魂,在心靈和諧的基礎上坦然麵對人生。
  
  和諧之心是一種能力。人的內心和諧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能力。學會引導並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營造知足、感恩、達觀的心理,樹立喜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通過個人內心的和諧達成與周圍環境的融洽相處,人生就會呈現完美的狀態。“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
  
  人生的多少煩惱都是自己跟自己較勁,對自己要求苛刻,稍有過失就陷入無盡的自責之中,要用各種損害健康的方法懲罰自己,放縱自己,其實回頭想想,有這必要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長期沉浸在自怨自艾之中,人生許多美好的東西都會悄然離雲,到時候不僅錯過了正午的太陽,還將錯過傍晚的晨星。
  
  當有人受委屈時,應該常拿這句話來安慰他人,“心底無私天地寬”。但是很多時候,人們會不自覺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比如在公交車上看到有老人上車,見沒人站起來讓座,自己也將頭轉向窗外,心想,“別人不讓,我憑什麽讓?”一些貪官為自己辯護時,常會說,“別人都貪,我不貪不是傻帽嗎?”其實這都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隻是更隱蔽些罷了!回頭想想,無緣無故給自己增加這麽多煩惱,真是得不償失。
  
  和諧之心是一種寬容。孔夫子說:“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中國一直以和諧為美,而真正的和諧是什麽?就是在堅持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於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美德。
  
  寬容是原諒可容之言,饒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寬容,首先要能容人之言。對於批評之語,無論多麽難聽,多麽尖銳,都要坦然處之,諍友諍言都要寬容。
  
  寬容,還要能容人之事。人在塵世間每天經曆的事情很多,不可能樣樣都盡如人意。世人都需要以博大的胸懷,冷靜處事,寵辱不驚,閑庭信步,行走在紅塵世上。這是容言、容事之根本。寬容不是姑息別人的錯誤,也不是自己軟弱的表現。
  
  寬容不是姑息別人的錯誤,也不是自己軟弱的表現。寬容是一種理解,一種涵養,不是簡單的饒恕。當別人做錯事時,寬容對方往往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人生在世,會與許許多多的人接觸,難免會有人有意或無意地給我們造成一些傷害,如果一味地將這些傷害記掛在心,時刻與之計較,那我們的心靈就會被氣惱和怨怒所折磨,背負上沉重的包袱。倒不如用理解和原諒做藥引,熬一服寬容的湯藥,這既能解除別人的痛苦,更能讓自己變得快樂健康。
  
  和諧之心是一種友善。友善,意思是善待地對待,好好對待。友善是一種友好的行事方式;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豁達的胸襟情懷。友善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陰雲遮不住的一片晴空,是巨大痛苦中的一劑良藥。
  
  有了友善,我們的身心會更加愉悅,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和諧。友善待人,和睦相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睦鄰友好、以和為貴、遠親不如近鄰,都是人們長期實踐的一種結論與願望。
  
  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能聽取別人的合理建議,發現自己的意見與別人不同時,不要固執己見,強詞奪理,要做到以理服人。遇到矛盾要坦誠相待,主動化解。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遇到矛盾,要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一味強調自己的理由,指責別人,更不能拔拳相向,動手打人。
  
  學會樂於助人,關心他人,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關心他人,也要選擇適當的方式,一句溫柔的話語,一個細小的動作,或是一封充滿真情的書信,也許就能給人帶來寬慰,在他人困難的時候要給予真誠的幫助。充滿善意、善良、善舉。營造這樣一個人人心情舒暢,處處溫暖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這就需要我們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態度與他人相處,與家人相處。
  
  和諧之心是一種真誠。真誠也是當代稀有的的品質。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戴著麵具,掩飾真實的自己,保護自己、欺騙別人,隻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卸下沉重的麵具恢複真我。擁有一顆和諧之心應該知道真誠,才是人與人交流的基石。而金錢、利益決不能在心靈與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決不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隻有學會真誠,人生才能收獲到生活中的快樂,體會到人間的真情。
  
  人生擁有真誠,才能擁有快樂,擁有生活。真誠也是當代稀有的的品質。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戴著麵具,掩飾真實的自己,保護自己、欺騙別人,隻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卸下沉重的麵具恢複真我。於是,人與人之間一直有一堵無形的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圍城裏不斷抱怨別人的虛偽假麵,自己卻總是不能顯示真誠。
  
  人生擁有真誠,使人在心靈這片淨土上悄悄萌發愛的種子,在心靈的嗬護下茁壯成長。才能感化邪惡播種善良,可以擁有一個海闊天空的世界。更可以與快樂相伴永遠,樂觀向上。可以與幸福同行,和諧人際關係。真誠待人,退一步就擁有融洽,能讓人間充滿真情,大家都能夠真誠一些,就能讓整個社會充滿陽光般的溫暖、雨露般的滋潤。
  
  文/羅文博 這篇關於人生應該擁有一顆和諧之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