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得太多

Feb19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好奇心越重,生命力也就越強。等到一個人什麽都不想知道,什麽都不愛好了,這個人肯定是走向了衰弱。年輕人精力充沛,所以對各種事情才格外好奇,對外部世界有極大的新奇感,這都是自然的。許多人越是年輕就越是迷戀網絡之類,多少也是這個道理。
  
  還有許多人擔心自己被時代拋在後麵,沒法與大家對話,總想知道更多的事情。因為平時的確是如此,知道的事情越多越可以與人討論,可以有更多的參考,用以推導眼前的事情,感知這個世界。不要封閉自己,這是我們被一再告誡的。
  
  但是從另一個方麵講,又常常聽人說“太陽底下沒新事”——人世間總是由一些差不多的事情在改頭換麵、不停地循環下去。從文學表達上也可以明白一些道理:最傑出的小說家為什麽不再一味地專注於寫故事?因為組成故事的元素也就是那麽多,什麽誰愛上誰了,誰死了誰活了,誰攪入了什麽陰謀之中——這些元素可以不停地組合,各種奇怪的故事也就出來了。不過世上的故事講來講去也就是那麽多,可見真正的新意不在故事上。怎樣把這個世界最大的隱秘揭示出來,依靠的還是“細節”與“超細節”——這才是詩性的極致。
  
  從閱讀上講,將無所不在的好奇心與探索經典的極致之美結合起來,這或許是最重要的。
  
  於是我們發現了自己的窘境:現在常常憂慮的不是知道得太少,而是知道得太多。各種信息太多了,什麽網絡小報廣播電視雜誌書籍——連風裏都是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的視聽已經被嚴重堵塞,五官負擔大大超載。這一切已經影響到我們的思考和判斷,因為既沒有時間也反應不及,各種參照實在太多了。
  
  所以一度跟什麽隔絕,把窗戶關上不但不是壞事,而且成為必須要做的事。如果想做一個保有巨大創造力和思悟力的人,還是需要想想這兩個字:清寂。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美國那個梭羅跑到湖邊林子裏封閉自己的奧妙,他種地寫作,想些事情,清心寡欲。這果然使他聰明了許多,比別人特殊了一些。他知道的事情都是城裏人鬧市中人所不知道的,而那些人知道的,大致都是一些重複了無數遍的東西,所有那一切都登在報上印在書上,知不知道、早一點知道晚一點知道都無大礙。
  
  他在林子裏,讀報紙不方便了,口耳相傳的聲音沒了,心思容易集中。更要緊的是,他開始考慮一些更大更遙遠的問題了。也就是說,他的心裏裝上了大事。
  
  心裏要裝大事,就要回避小事。
  
  再比如美國的女詩人狄金森,一輩子沒怎麽走出她的房子多遠。她死後,人們從她的抽屜找出了一疊疊的詩稿,這才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女詩人。她的思維所抵達的角落,是當年好多輝煌一時的人物所不能夠抵達的。她穿越的思維空間,是那些雙腳印滿了歐亞大陸的人也難以想象的。她靠了什麽?不過是與世隔絕,不過是封閉自己,不過是兩個字:清寂。
  
  但是這樣說,隻是道出了一個方麵的道理,並不一定是要人人都走這樣的極端。因為從另一方麵看,一些激烈參與社會生活、推動社會波瀾的人,也有高屋建瓴的氣魄,有力挽狂瀾的力量。像雨果,常在國會演講,參與黨派鬥爭,被流放等等,結果也是一個精神和文學的巨人。他到了晚年過生日的時候,總理探望,民眾在陽台下徹夜不眠地遊行。他去世的時候,棺木停放在凱旋門那兒,供民眾瞻仰。怎麽看雨果都是個偉大的人、巨人。這樣的人常常處在社會劇烈變動的漩渦裏,是個看得見的顯著的推動者,大參與者,一個了不起的人。
  
  於是今天會陷入一個悖論:知道得更多好,還是稍稍閉塞更好?是盡可能地回避,還是要勇敢地投入?不知道。不過我們大致可以明白,雨果等人並沒有親臨一個數字時代,如果他走進了這個時代,也一定會為信息轟炸而恐懼的——說不定他要逃得更快。
  
  事實上,雨果如果整天在議會裏演講,整天參加革命,整天反對小拿破侖,沒有被流放到那個島上,也不會有時間寫作。字要一個一個填在格子裏,飯要一口一口吃,一切都不是空穴來風。可見即便是雨果這樣的偉人,一生也有過大回避。大清寂和大熱鬧肯定是相輔相成的。
  
  有一點是肯定的,對於我們當代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知道太多,熱鬧太多,個人時間太少,回到過去太少,閱讀經典太少——挨近各種垃圾太多,時時有被這些掩埋的危險。
  
  比如出版物,每天一車一車運進運出的文字垃圾到哪裏去了?它們從印刷廠出來,可不是為了直接回到造紙車間去循環的,而大多還是被那些粗劣不論、不挑食的好胃口給吞下去了。想一想,長了這樣的好胃口有多麽可怕。如果吞下這類東西更少一點,我們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精力、時間和熱情,還可以保護大片的森林。
  
  現在印刷技術極為發達,兩個星期就可以把一本書推到社會上,半月之期就可以迅速地製造一堆文字垃圾——但是就像候鳥一樣,它們一會兒飛來,一會兒又消失——它們無法長久地停留在原地。
  
  (作者:張煒)   這篇關於知道得太多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